总论篇 1
导言 儒学在当代中国之断与续--时代的挑战与儒学的回应 1
一 变革中的失落与解构--新儒学之萌蘖 2
二 死亡中的转世与重生--儒家生命精神与形上智慧的复活 12
三 困境中的整合与重铸--当代新儒学完成儒学之自我转型 24
(一)对新文化运动的反省 25
(二)中国文化之反省 28
(三)儒家思想体系的重建 33
四 结语:儒学的当代命运 37
第一章 当代新儒家之定性与定位--当代新儒家“儒”的特征与“新”的意义 43
一 新儒家在当今世界只是一批学者文化生命和学术动向的一种标识 44
二 当代新儒家判别之一:儒之所以为儒的生命格调与文化取向 47
三 当代新儒家判别之二:新儒家之所以为“新”的意义 51
四 几人堪称当代新儒家 54
五 马一浮:当代儒家的典型 58
六 冯友兰:主观上的新儒家 62
一 儒家主位主义的特征 70
第二章 当代新儒学的基本特征生命路向 70
二 道德中心主义的特征 73
三 内在生命主义的特征 76
四 即理性而超理性的特征 79
第三章 当代新儒学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评《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 85
一 当代新儒家海外学派的形成与《宣言》的发表 85
二 “同情”和“敬意”的学术态度 87
三 中国文化的估价与展望 91
四 对西方文化的估价与人类前途之展望 96
分论篇(上) 102
第一章 今文经学的兴起与儒学自我变革的发生 102
一 时代召唤新学说 102
二 因时转换:康有为重塑孔子形象 103
三 创造性诠释:康有为对仁学思想的发挥 108
四 孔教路德的悲剧:新孔学旋生旋灭 110
五 梁启超发科学与玄学论战之先声 114
(一)早期思想的一转再转 118
一 为实践而思考的儒者 118
第二章 走孔家的路--梁濑溟对孔子精神的再发现与儒学复兴的预言 118
(二)为实践而思考 123
(三)晚年的悲哀:我承认马列主义,可惜马列主义不承认我 125
二 儒家生命哲学的高扬 128
(一)尽宇宙是一生活 128
(二)生活就是没尽的意欲 129
(三)“现在的我”对“前此的我”的超越 130
(四)生命与心同义 131
三 崇尚直觉的三量说 133
四 儒学复兴的预言 137
(一)意义方位的重校与文化根本精神的发现 137
(二)走孔家的路 过孔家的生活 143
第三章 倡言新宋学--张君劢的新宋学与德法合一论 152
一 由梁启超的学生在唐、牟、徐的同道--张君劢生平大略 152
二 由新理智达于新道德 156
(一)倡言新宋学 156
(二)死后复活:由新理智以达于新道德 160
三 德法合一:民主社会主义之向往 167
(一)民主社会主义源于儒家说 168
(二)个人自由:民主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170
(三)社会公道:国家社会主义下的计划经济 173
(四)德法合一:理想的社会状态 176
第四章 大本大源的设立与儒家哲学的重建--熊十力的人格风范与学术贡献 181
一 举头天外望 无我这般人--熊十力的人生道路与人格风范 181
(一)因厄的少年岁月 181
(二)走出黄冈 经营天下 184
(三)改弦易辙 矢志学术 186
(四)放弃佛学归儒学 190
(五)《新唯识论》的风波 193
(六)流寓四川 讲学巴蜀 197
(七)凄风苦雨二十年 205
二 设立生命大本 重建儒家哲学 212
(一)反求实证 良知呈现 212
(二)即用显体 举体成用 217
(三)本体流行 翕辟成变 218
(四)量智有能亦有限 221
三 出入百家 归易阐易 225
(一)出入百家 以易为归 225
(二)力排百世横议 独标孔子著《周易》 227
(三)乾坤并建 极天地之意蕴 231
(四)以易为本 阐发内圣外王之道 234
四 熊十力之所以为熊十力 237
(一)抗拒世俗 睥睨名流 确乎其不可拔 238
(三)克己自省 反求诸己 240
(二)傲然独立 砥柱中流 240
第五章 生生哲学论衡--方东美对生命本体的高扬与文化哲学的探索 247
一 诗哲方东美 247
二 生生哲学的建构 249
(一)含情而得生 契理乃得存 249
(二)生生不已 和谐中道 251
(三)生生之理 254
三 方化哲学的探索 258
(一)以价值为中心的文化观 258
(二)理想文化蓝图 260
(三)会参中西 再建中国文化 265
四 方东美生生哲学之评价 271
分论篇(下) 277
第一章 学术与政治之间的巨笔--徐复观的学术方法与政治理想 277
一 由政坛向学坛的转向 277
二 学术态度比学术方法更重要 280
(一)自己的头脑好比是一把刀 西方哲人著作好比是一块砥石 280
(二)学术方法是出自治学历程中所蓄积的经验的反省 方法的效果与治学的功力成正比 284
(三)治学的态度比治学的方法更重要 289
(四)实事求是 多多反省 292
三 由民本跳向民主--中国政治出路之理论探讨 296
(一)政治理想与政治现实的冲突:二重权原 296
(二)由民本跳出一步转向民主:德治主义与民主政治的融合 302
(三)徐、牟政治设计之异同 307
四 徐复观在当代新儒学发展中的地位 309
第二章 道德自我的肯定与人文世界的开显--唐君毅思想述要 313
一 中心观念的确立:道德自我的肯定 314
(一)心路历程 315
(二)宇宙悲凉 人生虚幻 317
(三)虚幻宇宙的否定 道德自我呈现 319
(四)人之全部活动者是精神活动 322
(五)人生之旅与重返人间 326
二 依本成末 人文世界之开显 331
(一)道德为本 文化为末 332
(二)本强末弱 中国文化人文世界开显之不足 334
(三)依本成末 全面开显中国文化的人文世界 338
三 转识成德 由渐入显--评唐君毅的九境哲学 340
(一)我感故我在--九境哲学的前提 341
(二)客观三境:个体 类 功能 344
(三)主观三境:感觉 观照 实践 351
(四)超主客三境:耶 佛 儒 362
(五)九境之转易开合 376
第三章 本内圣之学以解决新外王--牟宗三的道德的形上学与儒学第三期之发扬 383
一 下学上达 智穷见德--牟宗三的生活道路与学思历程 383
(一)生活的道路 383
(二)学思的转进 388
二 消融康德哲学系统 重建中国哲学 395
(一)道德的形上学与道德底形上学 395
(二)道德的形上学的理论前提 397
(三)无执的存有论 402
(四)知体明觉之自我坎陷--开出执的存有论 406
(五)圆教成而圆善明 412
(六)真善美之圆成 417
三 本内圣之学以解决新外王 421
(一)中国文化本质特征之探讨 422
(二)中国文化缺乏民主与科学之故 430
(三)中国文化如何走向现代化--良知自我坎陷说之评价 436
四 儒家式人文主义之建构--儒学第三期之发展如何可能 441
(一)儒学三期发展说 442
(二)第三期儒学之理论纲维 445
(三)三统说之论衡 452
五 百年儒学之进程与牟宗三学术地位之衡定 455
校后记 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