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的重点行业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晓鹏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04950260
  • 页数:364 页
图书介绍:始于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已演化为影响全球的金融危机,面对严峻的金融危机,中国经济如何应对,成为近期最引人注目的话题。本书就是工商银行投资银行部研究中心针对金融危机下的重点行业情况进行研究而汇集成的报告集。报告集尽量以全面、系统、翔实的统计数据为依托,清晰梳理美国金融危机的内在机制,重点解读当前中国经济和产业面临的冲击,在阶段性总结的基础上,对可能的发展方向作出预测。全书共有14篇报告,分别从投资银行模式选择、金融危机演化、金融机构困境、宏观经济、股票市场、房地产、能源、航空、港口、公路铁路、汽车、钢铁、食品、商业零售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不仅能为各级领导理解此次金融危机和制定应对措施并进一步判断中国经济金融前景提供参考,而且对经济和金融研究工作者也有所启迪和帮助。

系列报告之一:投资银行模式选择 1

华尔街危机并非投资银行的失败 1

1 华尔街危机的直接诱因在于过度膨胀的金融市场交易 1

1.1 五大独立投资银行失败只是美国金融危机的突出表现 1

1.2 金融市场交易类业务的巨额亏损是投资银行机构损失的主体 3

1.3 高杠杆应用于金融产品交易是投资银行遭遇危机的关键 4

2 美国独立投资银行转型是危机下的生存之术 4

2.1 高盛、摩根士丹利转型后使投资银行业务获得更广阔的空间 4

2.2 美林被收购后将背靠强大的商业银行保持相对独立的运营 5

2.3 大型银行为主体的金融控股公司确实体现了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6

3 “商投”模式是我国可行的综合化经营之道 7

3.1 中国投资银行业务仍面临广阔空间 7

3.2 在金融市场交易领域的创新应保持谨慎的节奏和步伐 8

3.3 “商投”模式是可行的综合化经营之道 9

系列报告之二:金融危机演化 11

美国金融危机的演化 11

1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时间表 12

1.1 第一个阶段: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 12

1.2 第二个阶段:2008年美国金融市场危机 12

2 利率提高引发潜在危机浮现 14

2.1 信贷利率的调整是危机爆发的导火索 14

2.2 金融产品创新带动次贷危机的连环扩展 16

3 次贷危机逐步蔓延形成全球金融危机 21

3.1 信心缺失形成次贷危机向信贷危机转化 21

3.2 金融资产的巨额减值造成金融系统危机 22

3.3 金融市场联动反应推动金融危机扩大化 25

3.4 全球资本流动一体化形成金融危机全球化 26

4 美国政府救助或许暂缓金融危机 27

4.1 美国政府对金融市场的救助成效不佳 27

4.2 美国政府对金融机构的救助或将取得一定成效 28

4.3 美国潜在损失对金融市场影响不容忽视 29

5 美国金融危机的启示 30

5.1 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 30

5.2 各国中央银行注资举措的功效 31

5.3 金融市场全球化下混业的监管与协调 31

5.4 中国受到的启发 32

系列报告之三:金融机构困境 34

金融巨头在美国金融危机中的生存困境 34

1 金融机构在次贷危机生成中的角色和传导关系 35

2 五大投资银行传统独立经营模式不再 36

2.1 财务杠杆高企使得投资银行风险抵御能力下降 36

2.2 业务模式转型扩大隐患的危险系数 37

2.3 高收益资产暴露出高风险 39

2.4 资产结构最终决定抵御风险能力 40

2.5 融资功能缺陷引发流动性危机 42

2.6 小结 43

3 商业银行大伤元气 43

3.1 花旗银行—“大而不倒” 43

3.2 华盛顿互惠银行—贷款资产单一化银行倒掉 54

3.3 商业银行:在危机中前行 64

4 AIG—CDS产品带来的困境 66

4.1 广泛参与按揭贷款及相关衍生产品市场交易埋下隐患 66

4.2 交易账户出现巨额损失引致财务状况迅速由盈转亏 66

4.3 资产减值是事实,但暂时并未出现致命问题 67

4.4 融资能力下降真正引发了流动性危机 71

4.5 未来趋势仍不明朗,政府接管难称乐观 73

系列报告之四:宏观经济 74

实体经济受拖累 财政促内需保增长 74

1 金融危机拖累发达经济体 75

1.1 美国:危机影响显著 75

1.2 欧洲:经济前景恶化,晚于美国恢复景气度 82

1.3 新兴市场经济增长前景亦堪忧 84

2 国内经济三驾马车倚重财政 85

2.1 外需面临大幅下滑 85

2.2 财政政策助力内需增长 89

3 通缩不是小概率事件 95

3.1 CPI2009年或降至2% 95

3.2 PPI高峰已经过去 97

3.3 应抓住加快推进资源价格改革的时间窗口 98

系列报告之五:股票市场 100

经济刺激显效 反转需要时间 100

1 引言:金融危机与4万亿元投资 101

2 美国金融危机对A股基本面的影响 101

2.1 美国金融危机演变成全面经济危机的可能性不大 101

2.2 美国金融危机加大了我国金融业的风险 102

2.3 美国金融危机也给中国房地产敲响了警钟 102

2.4 警惕中国经济增速快速下降 103

3 2008年前三季度上市公司盈利状况 107

3.1 上市公司前三季度业绩减缓趋势明显 107

3.2 行业对比 109

4 如何看待上证综指的巨大跌幅 112

4.1 上证综指跌幅居全球前列 112

4.2 上证综指的缺陷分析 113

4.3 牛市中权重股走强造成股指虚高 114

4.4 601板块股票走势对大盘后续走势影响很大 115

5 自下而上法对上证综指的预测 120

5.1 传统估值方法的缺陷 120

5.2 自下而上预测法方法介绍 120

5.3 上证综指预测过程及结果 120

6 4万亿元投资对股市的影响 123

7 投资策略 123

7.1 认清股指结构性下跌的本质,理性终会战胜恐慌 123

7.2 规避A+H高溢价A股公司与可能出现产能过剩的行业 124

7.3 关注农业、消费以及医药类股票 125

7.4 关注4万亿元投资将受益的行业与公司 125

系列报告之六:房地产 127

路漫漫其修远 127

1 内外交困:山雨欲来风满“楼” 128

1.1 全球经济放缓,中国无法“独秀” 128

1.2 销售持续低迷,楼市疲态尽显 130

1.3 价格拐点终现,调整正式开始 136

2 调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137

2.1 房价的快速上涨缘于一线城市的轮番领涨 137

2.2 全国房价基本合理,部分城市泡沫明显 141

2.3 一线城市率先下跌,引发全面调整 144

3 政府“救市”:颓势短期恐难挽回 146

3.1 利率频降:两月之内,三次降息 146

3.2 税费减免:契税、印花税和增值税 148

3.3 按揭优惠:首付两成,利率七折 149

3.4 扩大内需:4万亿元投资计划 150

4 下跌:价格回归的唯一选择 151

4.1 通胀压力减弱 152

4.2 收入增长乏力 152

4.3 弱市中成本下调也使降价成为可能 153

5 调整几时休 153

5.1 股市尚在探底,楼市调整路漫漫 153

5.2 香港、日本和美国楼市调整时间分析 154

5.3 我国楼市调整的可能时间 155

6 调整的幅度:敢问底在何方 157

6.1 成本降低应是价格回调的底限 157

6.2 根据房价收入比估算下跌的可能幅度 158

7 结论 160

系列报告之七:能源 161

价格改革与行业整合时机来临 161

1 美国金融危机引发国际能源产品价格深幅调整 162

2 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我国能源需求增幅面临下降风险 163

2.1 我国能源自给率高,所受影响主要来自需求下滑 163

2.2 我国能源需求近期增幅显著放缓,长期潜力巨大 163

3 国际油价暴涨暴跌下的中国石油业 166

3.1 我国石油消费稳步增长 166

3.2 炼化企业受国际油价暴涨拖累显著 168

3.3 我国石油产业加快发展正逢其时 170

4 煤炭在产能释放和资源整合中谋求供需平衡 172

4.1 煤炭下游需求行业受金融危机拖累显著 172

4.2 煤炭在建产能将在近三年逐步释放,须防范供应过剩风险 173

4.3 安全生产整顿与资源整合推动重组并购浪潮 174

4.4 煤价或将继续回落 175

5 价格理顺支撑行业回暖,电力产业面临需求下降风险 177

5.1 宏观经济下行引发电力需求增速放缓 177

5.2 短期内理顺电价依然是扭转行业亏损的关键因素 181

5.3 电力产业投资结构亟待调整,电网投资将明显提速 182

5.4 电力企业经营分化,造就行业并购机遇 183

6 新能源:补贴政策或受影响,行业整合大势所趋 187

6.1 全球经济放缓将影响发达国家对新能源的补贴政策 187

6.2 新能源行业整合势在必行 188

7 能源价格改革时机日渐成熟 191

7.1 资源储备日益减少促进价格改革 191

7.2 我国能源补贴已使国家不堪重负 192

7.3 价格扭曲导致行业冷热不均 192

7.4 物价回落为推进能源价格改革提供良机 192

7.5 未来能源价格改革的步骤 194

系列报告之八:航空机场 196

航空回暖需时 日机场防御性凸显 196

航空 197

1 全球经济放缓,航空运输进入下行周期 197

1.1 宏观经济高度关联,波动敏感度高 197

1.2 国内市场:2008年9月数据差强人意,国际航线受冲击 197

1.3 国际市场:实体经济受损,“严冬”刚开始 199

2 利空多于利好,国内行业前景暗淡 203

2.1 需求放缓,行业回报恶化 203

2.2 短期内仍将受困于高油价,套期保值出现亏损 204

2.3 汇兑收益或将变成汇兑损失 206

2.4 运力投放加快,过剩态势长期显现 206

3 行业困境将加速整合步伐 207

3.1 航空公司竞争激烈,面临资不抵债风险 207

3.2 行业重组渐行渐近 211

机场 212

4 4万亿元投资,支线机场成为重点 212

5 弱市下防御性凸显 214

5.1 经营业绩保持稳定 214

5.2 非航业务:重要的利润增长点 214

6 面临风险 217

6.1 货邮同质化严重,竞争力不强 217

6.2 新收费方案:一线机场是利空,二、三线机场利好有限 217

系列报告之九:港口航运 220

港口投资价值凸显 航运低迷仍将延续 220

1 世界经济下滑不可避免 221

1.1 外部环境恶化,预测值不断下调 221

1.2 港口航运景气度受重创 222

港口业 223

2 金融危机前保持良好态势 223

2.1 吞吐量伴随投资持续增长 223

2.2 早期预测乐观:规划与需求仍有差距 224

3 经济放缓影响港口表现 225

3.1 进出口增速双降,初级产品也现疲态 225

3.2 单月加速下滑 227

4 环渤海港口群:最具潜力增长极 229

4.1 国家规划聚焦环渤海港口群 229

4.2 未来风险 231

5 港口策略建议 234

5.1 港口稀缺性决定长期投资价值 234

5.2 资金缺口放大,优质港口出现进入良机 235

5.3 并购重组呈现多层面机会 236

航运业 240

6 干散货 240

6.1 国际波罗的海综合运费指数(BDI)大幅下跌,近期反弹可能性降低 240

6.2 需求供给分析 240

6.3 未来走势:未来3~4年为行业下行周期 242

7 集装箱 243

7.1 市场低迷 243

7.2 需求供给分析 244

7.3 未来走势:最先转好 245

8 原油/成品油 245

8.1 需求低迷,运价下降 245

8.2 需求供给分析 245

8.3 未来走势:整体下行 248

9 造船市场:新船订单锐减,弃船风险加大 248

系列报告之十:公路铁路 251

应对危机拉动内需 公路铁路角色变迁 251

1 4万亿元投资,交通运输成为重点 252

1.1 4万亿元投资,交通运输先行 252

1.2 拉动内需,公路铁路临危受命 252

公路 254

2 公路沉淀资金面临风险 254

2.1 各地贷款情况不容乐观,公路投资增速开始下降 254

2.2 成熟公路通行量下降,实体经济下滑开始影响公路效益 256

2.3 新增公路通行量上升缓慢,偿还贷款困难重重 258

3 公路仍没有饱和 259

3.1 高等级公路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 259

3.2 公路密度仍有差距 260

4 “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增长模式需要改变 262

4.1 过多依靠银行贷款制约公路发展 262

4.2 拥有全球最多的收费公路 262

5 新《收费公路权益转让办法》将产生系列连锁反应 264

5.1 规范收费年限,中东部公路利空 264

5.2 评估方法采用收益现值法,一定程度上活跃了路产转让 264

5.3 评估和公开招标规范收购程序 264

5.4 大股东建设—运营—溢价转让的模式将减少 265

6 未来公路策略 265

6.1 关注内生能力强的国家主干道高速公路 265

6.2 一级及以下公路:发达地区推迟退出,欠发达地区相机退出 266

6.3 重视1.2万公里铁路客运专线,定将改变铁路公路力量对比 267

铁路 268

7 铁路发展正当其时,看好“十二五”后继投资 268

7.1 铁路现有运力与需求差距巨大 268

7.2 金融危机赋予铁路建设新角色 271

8 铁路未来投资重点分析 272

8.1 运营类:关注客运专线、煤炭通道,与铁道部合作至关重要 272

8.2 装备类:寡头垄断市场,防范涉外风险 274

9 未来铁路策略 275

9.1 注重货物供给不足导致盈利能力下降 275

9.2 注重议价能力不足导致盈利增长下降 276

9.3 弥补资金缺口迎来契机,地方政府介入有利银行资金进入 277

系列报告之十一:汽车 279

梅花香自苦寒来 279

1 2009年中国汽车行业将走向何方 279

1.1 宏观经济放缓,汽车行业进入周期性调整 280

1.2 需求萎缩,销量增速大幅回落 280

1.3 成本大幅下降能部分缓解需求下降带来的压力 281

1.4 未来油价将对汽车行业产生重大影响 282

1.5 全球经济放缓导致出口销量增速放缓 282

2 乘用车:量价齐跌,2009年或将首次出现负增长 283

2.1 量价齐跌,形势不容乐观 284

2.2 消费者购买力下降,消费信心不足 285

2.3 政策环境及道路制约 287

2.4 乘用车制造企业状况 288

3 商用车:受宏观影响明显,增速继续下滑 292

3.1 商用车市场今冬会更“冷” 292

3.2 载货车:行业颓势未改,重卡预期好于其他车型 292

3.3 客车市场:周期性相对较弱,子行业表现不一 296

4 全球汽车行业的危机是我们的黄金机遇 299

4.1 乘用车市场的刚性需求 300

4.2 工业化与城镇化奠定商用车发展基础 300

4.3 危机带来的其他潜在利好 301

系列报告之十二:钢铁 303

中国钢铁行业面临的困境和重组机会 303

1 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现状:大而不强 304

1.1 近年发展迅速,产量居全球第一 304

1.2 产业集中度低 305

1.3 铁矿石进口依存度高 305

2 钢铁行业面临双重挤压 307

2.1 钢铁生产成本大幅上升 307

2.2 钢材市场持续低迷 309

3 钢铁企业效益快速下滑 312

3.1 大中型钢铁企业利润快速下滑,亏损面迅速扩大 312

3.2 上市公司第三季度业绩环比大幅下降 312

4 政策调整有望缓解钢铁行业困境 314

4.1 扩大内需的4万亿元投资拉动国内钢材消费 314

4.2 出口关税调整有利于遏制钢材出口下滑 314

5 铁矿石降价是钢铁企业脱困的必由之路 315

5.1 改进铁矿石进口方式和定价机制 315

5.2 大幅降低2009年度进口铁矿石价格 316

6 钢铁行业困境催生重组并购机会 317

6.1 钢铁行业重组并购规模及区域分布 317

6.2 大型钢铁企业重组并购格局 318

6.3 中小钢铁企业重组并购格局 319

系列报告之十三:食品饮料 320

双重因素交织 行业价值凸显 320

1 经济放缓下的行业防御性价值 321

1.1 食品饮料行业抗周期性明显 321

1.2 消费属性差异导致子行业分化 321

1.3 估值前期大幅下跌,溢价相对合理 322

2 扩大内需政策相继出台,行业迎来长期利好 323

2.1 拉动内需刺激消费需求增长 323

2.2 农村改革发展促进农村地区食品消费升级 325

2.3 土地流转制度改革消除上游原材料周期性较强的弊端 325

3 白酒行业:景气周期下行 326

3.1 消费整体出现下滑 326

3.2 高端白酒整体遇冷,调价空间成为竞争关键 327

3.3 大众品牌白酒消费量将稳健增长 329

4 乳制品行业:病树前头万木春 330

4.1 产业链利益分配不合理成为奶粉事件的直接诱因 330

4.2 行业短期遭受重创 332

4.3 危机之后将延续增长态势 332

4.4 高奶价时代来临 334

5 肉制品行业:外资产业链布局下的行业未来 335

5.1 行业产业链价值向上游生猪养殖集中 335

5.2 生猪价格短期下滑带动行业毛利率回升 337

5.3 收购整合成为肉制品行业生存发展的主题 339

6 结论:行业价值凸显 339

系列报告之十四:商业零售 341

整体面临下行压力 细分行业差异明显 341

1 宏观经济放缓,消费重要性凸显 342

1.1 GDP增速持续下降,经济放缓趋势明显 342

1.2 宏观经济景气度下降 342

1.3 消费增长强劲,对GDP拉动作用最大 343

2 经济放缓将引致行业2009年面临下行压力 344

2.1 行业目前依然高速增长 344

2.2 影响行业短期走势的指标在下降 345

2.3 美国经济下滑对其零售业影响已显现 347

2.4 经济放缓对行业影响将在2009年滞后性显现 348

3 细分行业表现存差异 350

3.1 超市:受影响较小,外资或将逆市扩张 350

3.2 百货店:行业外部扩张机会显现 354

3.3 专业店:受冲击大,行业格局变数多 356

4 行业中长期将持续向好 359

4.1 4万亿元扩大内需政策带来中长期利好 359

4.2 防御性行业,投资者颇具信心 360

4.3 行业具有很大成长空间 360

4.4 推动行业长期发展的因素持续利好 361

4.5 中长期向好趋势不变 362

后记 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