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教育,我们还能做什么? 1
深度观察1:教育,多大“距离”恰到好处? 9
1.教育与管理的最佳状态——“不紧不松” 10
2.教师与学生的最佳状态——“若即若离” 12
3.教师与知识的最佳状态——“有情有理” 16
4.学生与知识的最佳状态——“似懂非懂” 18
深度观察2:教育,哪些“不能”不能不说? 23
1.“不能”——孩子说谎的起因 24
2.“不能”——孩子逃避的托词 27
3.“不能”——孩子认同的准则 36
4.“不能”——孩子禁行的指示 40
深度观察3:教育,多少情形让我们难以“估量”? 45
1.错估学生的看法 46
2.不估自身的形象 55
3.低估口语的代价 58
4.高估纠错的力量 61
深度观察4:教育,为何让教师感到“不敢”? 67
1.“不敢”简单 68
2.“不敢”惩罚 72
3.“不敢”烦恼 76
4.“不敢”主动 79
5.“不敢”排名 81
深度观察5:教育,什么“限制”了我们的思维? 85
1.老师,你认为劳动还光荣吗? 86
2.老师,你支持学生有偶像吗? 89
3.老师,你歧视学生性别了吗? 92
4.老师,你引诱学生犯错了吗? 94
深度观察6:教育,有多少“心事”被缠绕? 103
1.多一点新感觉 104
2.多一点新情调 112
3.多一点新进步 114
4.多一点新刺激 117
5.多一点新思想 121
深度观察7:教育,学生能否真有“领导权”? 125
1.学生有话语权 126
2.学生有选择权 129
3.学生有挑战权 133
4.学生有建议权 137
5.学生有知情权 139
6.学生有沉默权 144
深度观察8:教育,何等“第一”需牵挂? 147
1.重视第一时间 148
2 重视第一位置 153
3.重视第一印象 156
4.重视第一引力 161
5.重视第一评价 165
6.重视第一能者 167
深度观察9:教育,有多少“先机”可寻? 169
1.先聊后教 171
2.先学后教 174
3.先补后教 176
4.先问后教 179
5.先试后教 182
6.先考后教 182
深度观察10:教育,该如何花样传接学生之“球”? 185
1.“跪”接学生抛来的“怪异之球” 186
2.“转”接学生抛来的“独特之球” 188
3.“慢”接学生抛来的“疑难之球” 189
4.“妙”接学生抛来的“迷惘之球” 193
5.“迎”接学生抛来的“迟到之球” 195
6.“重”接学生抛来的“失意之球” 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