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危重病人监测技术第1章 循环系统监测 3
第一节 心电监测 3
第二节 动脉压监测 5
一、无创伤性测量法 5
二、有创伤性测量法 7
第三节 中心静脉穿刺术 9
一、锁骨下静脉穿刺技术 9
二、颈内静脉穿刺术 11
三、股静脉穿刺术 11
四、超声引导下的深静脉穿刺术 12
第四节 中心静脉压监测 15
第五节 肺动脉漂浮导管的应用 16
一、主要适应证与禁忌证 17
二、置管方法 17
三、常见并发症 19
四、参数的测量 20
五、注意事项 21
第六节 脉搏指示持续心输出量血流动力学监测 22
第七节 NICO无创心输出量监测 25
第八节 阻抗法血流动力学监测 26
第九节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27
第十节 氧代谢的监测 29
第十一节 胃肠黏膜内pH(pHi)监测 30
一、手工法 31
二、自动法 31
第十二节 P(g-a)CO2与P(g-ET)CO2监测 32
第十三节 舌下PCO2监测(PsICO2) 33
第2章 呼吸系统监测 34
第一节 气道压力 34
第二节 气道阻力 35
第三节 顺应性 36
第四节 内源性呼气末正压 37
第五节 气道闭合压 38
第六节 呼吸力学曲线与呼吸环 39
一、流速、压力、容积波形的监测 40
二、呼吸环的监测 41
第七节 呼吸功监测 43
第八节 呼气末CO2监测技术 45
第九节 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 46
第十节 血气分析 47
第十一节 床边胸片 49
第十二节 胸部CT 50
第十三节 膈肌功能测定 51
第3章 神经系统监测 56
第一节 颅内压监测 56
第二节 脑血流监测 62
第三节 脑组织氧供需平衡监测 64
第四节 肌电图(EMG)监测 67
第五节 神经-肌肉传递功能(NMT)监测 69
一、四次成串刺激 69
二、临床估测法 70
第六节 脑电图监测 70
第七节 脑电双频谱指数监测 72
第八节 诱发电位监测 72
第九节 脑死亡判定方法 74
第4章 胃肠功能监测 76
第一节 胃肠动力监测 76
第二节 胃液PH监测 78
第三节 腹腔压力监测 79
第5章 出凝血功能监测 82
第一节 试管法全凝血时间 82
第二节 活化凝血时间 83
第三节 血栓弹力图 83
第6章 泌尿系统监测 85
第一节 内生肌酐清除率 85
第二节 单位时间尿量监测 87
第三节 尿比重监测 87
第四节 尿钠排泄分数 89
第五节 自由水清除率 89
第六节 肾衰指数 90
第7章 内分泌与代谢功能的监测 91
第一节 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诊断 91
第二节 代谢功能监测 92
静息能量监测 92
第三节 血糖监测 95
第四节 氮平衡监测 96
第五节 皮褶厚度测量 98
第六节 葡萄糖耐量试验 99
第七节 脂肪廓清试验 100
第八节 握力测量 101
第8章 体温监测 103
第一节 深部或中心体温监测 103
第二节 外周或末梢温度监测 104
第二篇 诊断和治疗技术 109
第9章 循环系统的诊断和治疗技术 109
第一节 心包穿刺术 109
第二节 主动脉球囊反搏 110
第三节 心脏电转复及除颤术 112
第四节 体外起搏 115
第五节 床边临时心脏起搏术 116
第六节 胸外心脏按压 118
第七节 开胸直视心脏复苏术 120
第八节 心室辅助装置 122
第九节 间歇加压装置 124
第十节 PICC置管技术 125
第10章 呼吸系统的诊断和治疗技术 129
第一节 氧气疗法 129
第二节 人工气道的建立 131
一、口咽/鼻咽通气道 131
二、喉罩 133
三、食管-气道联合导管 134
四、环甲膜穿刺术 135
五、经口气管插管术 136
六、经鼻气管插管术 138
七、经纤维支气管镜插管术 141
八、气管切开造口术 142
九、经皮穿刺气管造口术 145
第三节 人工呼吸器辅助呼吸 147
第四节 无创机械通气 148
第五节 有创机械通气 151
第六节 机械通气撤离 159
第七节 俯卧位通气 161
第八节 高频震荡通气 163
第九节 体外膜肺氧合 165
第十节 体内膜氧合技术 168
第十一节 体外气体交换技术 171
第十二节 气溶胶吸入技术 172
第十三节 支气管灌洗术 173
第十四节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与治疗术 174
第十五节 胸腔穿刺术 179
第十六节 胸腔闭式引流术 180
第十七节 经皮肺穿刺活检技术 181
第十八节 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术 184
第十九节 吸入一氧化氮技术 186
第二十节 人工气道与机械通气的管理 187
一、气管插管位置确认技术操作 187
二、气管插管固定 188
三、开放式吸痰技术操作规程 189
四、密闭式吸痰技术操作规程 190
五、声门下吸引 190
六、人工气道气囊压力测定 191
七、胸部叩击 192
八、诱导性肺量测定器 193
九、胸部振动疗法和振动排痰机的使用 194
十、雾化吸入 195
十一、体位引流技术操作 197
十二、呼吸机管路更换消毒 198
第11章 神经系统的诊断和治疗技术 200
第一节 腰椎穿刺术 200
第二节 颅脑微创钻孔引流术 201
第三节 高压氧治疗 202
第四节 亚低温治疗 204
第12章 消化系统功能的诊断和治疗技术 206
第一节 经鼻胃管置入术 206
第二节 鼻饲 207
第三节 洗胃术 208
第四节 胃肠减压术 210
第五节 鼻空管置入术 211
一、徒手操作法鼻空肠管置入术 211
二、X线辅助下鼻空肠管置入术 212
三、胃镜辅助下鼻空肠管置入术 213
第六节 经CT或B超导引下腹腔穿刺及腹腔灌洗术 214
一、经CT导引下腹腔穿刺 214
二、经B超导引下腹腔穿刺 215
三、诊断性腹腔灌洗术 217
四、治疗性腹腔灌洗术 218
第七节 经皮胆囊穿刺引流术 219
第八节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 221
第九节 经皮内镜下穿刺空肠造口术 223
第十节 腹腔穿刺术 224
第十一节 肝穿刺活检术 226
第13章 泌尿系统的诊断和治疗技术 228
第一节 导尿及留置尿管术 228
第二节 经皮穿刺膀胱造瘘术 231
第14章 血液净化技术 234
第一节 血液净化临时血管通路的建立 234
第二节 血液净化的抗凝技术 236
第三节 血液滤过 237
第四节 腹膜透析 239
第五节 血浆置换 246
第六节 血液灌流 248
第七节 血浆灌流 250
第八节 人工肝支持治疗 251
第15章 血液系统的诊断和治疗技术 258
第一节 输血治疗 258
一、红细胞制剂 258
二、血小板 259
三、血浆制品 260
四、机器单采浓缩白细胞悬液 261
五、输血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261
第二节 骨髓穿刺术 262
第三节 骨髓活体组织检查术 264
第16章 感染相关的预防、诊断与治疗技术 265
第一节 微生物标本的正确留取 265
一、痰及咽拭子标本 265
二、支气管分泌物留取 266
三、纤维支气管镜采样 266
四、支气管肺泡灌洗术采样 268
五、防污染标本毛刷采样 269
六、血标本 270
七、血管内导管 271
八、尿液标本 271
第二节 C-反应蛋白 273
第三节 前降钙素 274
第四节 手的消毒及洗手方法 277
第五节 隔离技术 279
一、ICU病房控制感染的基本措施 279
二、特定疾病的隔离技术 279
第三篇 危重患者的院内和院外转运第17章 危重患者的院内转运 283
第18章 危重患者的院间转运 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