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教育计量篇 4
第一章 教育测量的历史、现状与局限 4
1-1 教育测量的历史与现状 4
1-2 教育测量的局限 7
第二章 教育计量理论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12
2-1 教育计量理论产生的现实基础 12
2-2 教育计量理论产生的内部动力 14
2-3 教育计量理论产生的科技条件 16
第三章 教育计量理论 19
3-1 教育计量的概念 19
3-2 教育计量学与教育测量学的区别 20
3-3 教育计量学的意义 21
3-4 教育计量的特点 23
第四章 教育计量的基本要素 26
4-1 教育计量的基本要素 26
4-2 教育计量的步骤与方法 28
第五章 教育规划的计量模型 31
5-1 教育规划的意义 31
5-2 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内容 32
5-3 编制教育规划的原则 33
5-4 编制教育规划的步骤 34
第六章 学校德育工作的计量 50
6-1 计量学校德育工作的意义 50
6-2 学校德育工作计量的原则 52
6-3 学校德育工作计量的内容 53
6-4 计量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 55
第七章 学生个体思想品质计量 64
7-1 学生个体思想品质计量的意义 64
7-2 学生个体思想品质计量中的几个认识问题 65
7-3 学生个体品德计量方法 67
第八章 学校体育卫生工作计量 75
8-1 学校体育卫生工作计量的意义 75
8-2 学校体育卫生计量的范围和方法 76
8-3 学校体育工作的计量 82
第九章 教育经济效益计量 98
9-1 计量教育经济效益的意义 98
9-2 教育经济效益的计量范围和特点 100
9-3 计量教育经济效益的方法 102
9-4 学校内部办学效率的计量 112
教育评估篇 116
第十章 教育评估概述 116
10-1 教育评估概念 116
10-2 教育评估的特点 121
10-3 教育评估的类型 123
10-4 教育评估的功能和作用 132
第十一章 教育评估的历史和现状 136
11-1 教育评估的产生 136
11-2 教育评估的发展历程 139
11-3 教育评估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44
11-4 中国的教育评估 150
第十二章 教育评估的主要模式 156
12-1 系统分析模式、行为鉴赏模式和鉴定模式 156
12-2 行为目标模式 157
12-3 CIPP模式 159
12-4 目标游离模式 163
12-5 表象模式 164
12-6 对手模式 166
12-7 应答模式 167
第十三章 教育评估的依据、原则与方法 169
13-1 教育评估的主要依据 169
13-2 教育评估的原则 172
13-3 教育评估的一般方法 179
第十四章 指标体系的设计 190
14-1 目标、指标和指标体系 190
14-2 设计指标体系的原则 195
14-3 指标体系的设计程序与方法 200
第十五章 权系数的确定 205
15-1 权系数的概念与作用 205
15-2 权系数的确定方法 208
15-3 权系数品质的检验 219
第十六章 评估标准的制定 223
16-1 教育评估标准及其类型 223
16-2 制定评估标准应注意的问题 226
16-3 制定教育评估标准的方法 228
16-4 评估标准的量表 230
第十七章 教育评估的实施 236
17-1 准备阶段 236
17-2 实施阶段 241
17-3 有关实测的几个具体问题 246
17-4 评估误差心理的调控 252
第十八章 评估信息的获取 259
18-1 获取评估信息应注意的问题 259
18-2 获取评估信息的主要技术 260
18-3 关于教育测量中两个问题的讨论 273
18-4 获取评估信息的方法和途径 276
第十九章 评估信息的统计分析 279
19-1 教育统计的基本条件 279
19-2 单组数据的统计方法 280
19-3 多组数据的统计方法 288
19-4 评估信息的综合分析 299
第二十章 评估结果的处理 308
20-1 造成评估结果误差的分析 308
20-2 评估结果的一致性检验 309
20-3 评估指标的检验 317
20-4 评估结果的再评估 324
20-5 评估结果的反馈 327
参考文献 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