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章 神经与肌肉 10
第一节 神经与肌肉间的兴奋传递 10
第二节 肌肉的收缩 16
第三节 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 30
第二章 血液 36
第一节 血液的功能 36
第二节 血量与血型 45
第三节 运动对红细胞数量的影响 47
第三章 血液循环 51
第一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52
第二节 血流与血压 61
第三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72
第四章 呼吸 88
第一节 肺通气 89
第二节 气体的交换与运输 97
第五章 人体的有氧工作能力 107
第一节 运动中氧的供需 107
第二节 有氧工作能力的评定 110
第六章 物质代谢 118
第一节 消化与吸收 118
第二节 糖类代谢 122
第三节 脂类代谢 127
第四节 蛋白质代谢 129
第五节 代谢终产物的排除 134
第七章 能量代谢 142
第一节 能量代谢过程与测量 142
第二节 运动与供能系统 148
第八章 感觉器官 159
第一节 感受器和感受器官 159
第二节 视觉器官 161
第三节 听觉和位觉器官 169
第九章 激素 178
第一节 内分泌腺和激素 178
第二节 激素与运动 182
第十章 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191
第一节 中枢神经系统的感觉传导功能 191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对身体运动的调节 195
第三节 中枢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203
第四节 中枢神经系统的高级功能——条件反射 205
第十一章 运动技能形成的生理学基础 211
第一节 运动技能形成的生理机制 211
第二节 运动技能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 215
第十二章 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分析 220
第一节 力量 220
第二节 速度与速度耐力 228
第三节 耐力 231
第四节 灵敏与柔韧 236
第十三章 运动过程中人体生理功能的变化 241
第一节 赛前状态与准备活动 241
第二节 进入工作状态与稳定状态 245
第三节 运动性疲劳 249
第四节 恢复过程与整理活动 252
第十四章 体育教学与训练的生理学基础 258
第一节 训练原则与方法的生理学分析 258
第二节 生理负荷量 266
第十五章 训练的生物学适应 273
第一节 长期训练对人体的良好影响 273
第二节 长期训练在不同负荷时的功能反应特点 281
第十六章 儿童少年解剖生理特点与体育运动 285
第一节 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 285
第二节 儿童少年的解剖生理特点与体育锻炼问题 293
第十七章 环境与运动 299
第一节 生物节律与运动 299
第二节 冷热环境与运动 302
第三节 水环境与运动 306
第十八章 高原训练 309
第一节 高原训练的起源 309
第二节 高原训练的生理学基础 310
第三节 高原训练中存在的生理学问题及解决方法 318
第十九章 女子生理特点与体育运动 331
第一节 女性生理特点 331
第二节 女子运动系统特点 333
第三节 月经周期、妊娠与运动能力 335
第二十章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与体育运动 340
第一节 年龄与衰老 340
第二节 老年人生理特点与健身作用 343
第三节 老年人健身运动原则 352
第二十一章 生物节奏与运动能力 355
第一节 生物时间 356
第二节 运动员的生物节律特征 359
第三节 运动员生物节律模型的建立和应用 361
第四节 人体生物节律的调整 363
第五节 激素节律变化与运动员选材 368
第二十二章 免疫机能与运动能力 373
第一节 免疫系统概述 373
第二节 运动性免疫机能 378
第三节 运动性免疫抑制 381
第二十三章 运动员营养 388
第一节 运动与营养 388
第二节 运动营养补充方式 392
第三节 运动营养补充的误区 402
第二十四章 过度训练、停训与恢复训练 406
第一节 过度训练 406
第二节 停训 414
第三节 恢复训练 418
第二十五章 运动员科学选材 421
第一节 运动员科学选材概述 422
第二节 骨发育与运动员科学选材 426
第三节 体能类运动员科学选材 429
第四节 技能类运动员科学选材 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