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美丽的误会 1
第一章 梁启超:多情多血的美学 1
他的热血,常常保持着沸度 2
第一节 情随心动境缘情迁 3
心力:除心中之奴隶 3
情感:宇宙间的大秘密 7
境界:惟心所造之境为真实 10
第二节 趣味与审美趣味 14
趣味:生活的原动力 14
艺术:升华趣味,诱发美感 16
第三节 美的身份与美的表情 20
美与真:“阿特先生”养出了“赛因士儿子”? 20
表情法:情感与形式就像一对情人 23
第四节 诗界革命与小说界革命 26
诗界革命:以旧风格含新意境 26
小说界革命:“熏”、“浸”、“刺”、“提”四力 29
第二章 王国维:寻求慰藉的美学 34
昆明湖上的那圈波纹 35
第一节 美学:求生命的“慰藉之道” 37
与叔本华和康德的亲缘 37
慰藉—他最喜欢使用的一个词 40
他是使美学获得独立价值的第一人 42
第二节 悲剧:俯仰于“生活之欲” 44
欲望是痛苦的根源 44
解脱之途何处寻觅? 46
“挥刀自宫”式的解脱 49
中国到底有没有悲剧? 50
第三节 境界:传统美学范畴一网打尽 54
境界,还是意境? 54
“境界”说的基本含义 56
“境界”说的三组关系 57
第四节 古雅说与美育论:还是为了慰藉 62
优美与宏壮,愉快与“痛并快乐着” 62
古雅:“玩物丧志”也不坏 64
“古雅”另类解读:Time works 66
眩惑,其实就是低级趣味 68
美育:最大的牵挂还是人生 69
第三章 蔡元培:人格完善的美学 73
美育,从胎儿一直到坟墓 74
第一节 美与艺术的基本观念 75
超脱与普遍/优美与壮美 76
横向轴:美术与科学的关系 79
纵向轴:艺术的起源和演化 81
第二节 美育:找到遗失的美好 85
美育与人生 85
美育无处不在 89
第三节 美育代宗教 93
第四章 鲁迅:生命张力的美学 99
他的人生有一种“反美学”的质素 100
第一节 强力的生命美学和文艺价值 103
“火与铁”锻造的“力与美” 103
天才就是“精神界战士” 109
文艺功用:“撄人心说”………, 114
第二节 鲁迅的美育思想和形式美感论 118
“发扬真美”及“发见文化” 118
“以刀代笔”的“有力之美” 122
第三节 “仿徨于无地”中挺立的审美精神 128
第五章 吕澂:学科化的“美学概论” 136
从美学少年到佛学大师 136
第一节 “美术革命”:艺术的新生 139
第二节 美学的性质与美的本质 144
美学:价值之学、规范之学 144
“美的价值”论:表出人格价值 147
第三节 审美态度及美感论、艺术论 151
“美的态度”说:生命“没入”对象 151
美感论:生命自然流畅展开的快感 155
艺术论:生命的表白 158
第六章 朱光潜:中西融通的“美学拾穗” 160
“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161
第一节 人生的美学化 164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 164
从趣味出发:朱光潜、王国维、周作人 168
超脱:脱俗、摆脱、超越 171
第二节 审美经验分析(上) 174
审美的距离:“不即不离” 175
悲剧快感:源自心理距离 177
第三节 审美经验分析(下) 179
“我的生命和物的生命往复交流” 179
几组矛盾关系的“调和” 184
第四节“曲终人不见”:朱光潜与鲁迅 189
第七章 宗白华:天人合一的“美学散步” 195
“拿叔本华的眼睛看世界,拿歌德的精神做人” 196
第一节“美乡的醉梦者” 200
散步的美:“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200
诗意的美:“你可曾同那疏林透射的斜阳共舞” 204
晋人的美:“振依千仞冈,濯足万里流” 206
第二节 中西美学的殊途与圆融 211
中西形而上学的差异 211
中西艺术美学的不同重心 213
中西艺术中的空间意识 215
两种艺境:空灵与充实 217
第三节 中国艺术意境的诞生 219
第八章 邓以蛰:“诗与历史”及书画美学 224
陶醉于文化的“厚味” 225
第一节 画的“境界”与诗的“境遇” 227
艺术理想:“纯形世界,绝对境界” 227
诗:在“境遇”与“境界”之间 231
第二节 意境论:书画艺术美学研究 234
书法之美:“莫非来自意境” 235
绘画之美:“归于气韵生动” 238
第九章 滕固:“美术小史”和艺术理论 242
一位被美术史遗忘的美术史家 243
第一节 推崇体验和创造的艺术论 245
科学与艺术—个性的自由 245
体验与艺术—气韵生动 248
艺术之节奏—对宇宙人生的深度体验 251
第二节 《中国美术小史》:审美的发育史 254
第十章 蔡仪的客观反映论美学:美是典型 259
蔡仪美学:从“宠儿”到“弃妇” 260
第一节 《新美学》:美论与美感论 263
新美学“新”在何处? 264
“美是典型”和“美是规律” 266
美感是精神欲求满足的愉快 268
第二节 对朱光潜美学思想的批评 271
对朱光潜“美在心物关系”的批评 273
对朱光潜“自然无美”和“实践”观点的批评 275
对朱光潜“人生艺术化”的批评 277
第十一章 徐复观的新儒家美学:中国艺术精神 279
一位新儒家学者的文化乡愁 280
第一节 论孔子和儒家的艺术精神 282
“乐”为什么重要? 282
“乐”如何与“仁”相通? 284
艺术精神如何通向人生? 286
第二节 论庄子和道家的艺术精神 289
道与艺术精神 290
对庄子几个重要概念的阐释 292
第十二章 李泽厚的主体性实践论美学:“积淀”说 298
寻找生命的“故园情意” 299
第一节 主体性实践论与美学的使命 303
第二节 审美的“积淀”说 307
废墟因何而美?—形式里积淀了内容 307
性如何变成爱?—理性向感性的积淀 310
第三节“美的历程”和“华夏美学” 313
美的历程:“积淀”说的历史展开 313
华夏美学:传统文化的魅惑 316
附录:陈望衡的“境界本体论”美学 322
后记 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