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从两弹一星说起 1
导言:叶企孙自述“小传” 12
第一章 青少年时代的科教兴国梦 33
第一节 叶氏敬业缘 39
一、家世略传 39
二、从启蒙到敬业 41
第二节 清华五年 44
一、“国耻纪念碑” 46
二、东西文化,荟萃一堂 49
第二章 中国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 52
第一节 1925年以前的经历及取得的成就 52
第二节 “少壮派”教授进入行政机构 74
第三节 创建清华物理系 93
一、概况 93
二、大师云集 95
三、理科研究所物理学部 98
四、科学研究 98
第四节 组建清华理学院 99
一、概况 100
二、国际学术交流 103
第五节 中国近代物理学的先驱们 106
第三章 从特种研究所到国防现代化事业 126
第一节 抗战期中的清华研究事业 126
一、概述 126
二、清华研究院 129
第二节 抗战期中的清华特种研究事业 130
一、概述 130
二、中期成果 131
三、后期进展及其成果 133
第三节 招考留美公费生事业 137
第四节 叶企孙与中国的航空事业 139
第五节 航天科技、人造卫星和国防现代化 159
第六节 中国兵工弹道事业的倡导者 191
第七节 在国防现代化里程上受到的支持 200
第八节 信息科学与国防现代化 208
第四章 中国现代科技的主要奠基人 226
第一节 叶企孙与中国的地震事业和地球物理探矿 226
一、中国地震事业的发展 226
二、中国地球物理探矿事业的发展 246
第二节 叶企孙与中国现代声学 260
第三节 我国磁学的奠基人 273
第四节 叶企孙和中国的科学史研究 283
第五章 叶企孙的教育思想 297
第一节 尊师重教 303
一、叶企孙的尊师重教 303
二、中国办大学历史上的一场争论 308
第二节 素质教育 318
一、教师的职责是授人以科学精神 318
二、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 325
三、怎样进行素质教育 337
第三节 务实作风 345
一、理论与实验结合,特别注重实验 346
二、崇尚基础,重质不重量 351
三、淘汰率和师生人数比 354
四、无为而治 356
五、不随大流,不拘一格培养人才 361
第四节 因材施教 363
一、教育工作是门艺术 363
二、兴趣与改行 368
第五节 爱护学生与青年 371
第六章 抗战期间 382
第一节 继续参与领导清华 383
第二节 出任中研院总干事前后 383
第三节 叶企孙与西南联大 387
一、所任课程 387
二、出任联大理学院院长和常务委员 387
第四节 “一二·一”学潮中的叶企孙 388
一、“一一·二五”事件 388
二、“一二·一”惨案 390
第五节 筹备复校 392
第七章 复员、过渡时期的20年(1946—1967) 397
第一节 复员后之清华 397
一、概况 397
二、复员后之清华物理系和理学院 399
第二节 弥足珍贵的1947—1948年 404
第三节 解放前后 406
一、换了人间——第三次主理校务 406
二、为新清华殚精竭虑 408
三、《改造中之清华》和《一年来的清华》 417
第四节 “思想改造运动”中的清华园 420
第五节 北京大学任教时期 434
第八章 叶企孙的政治态度 438
第一节 不空谈政治而密切关心政治 438
第二节 上马击贼 444
第三节 下马论势 465
一、撤离途中 465
二、乍闻噩耗 467
三、纵论冀中抗日大势 469
四、潜祸 471
第九章 “文革”惨祸 472
第一节 “文革”中的悲惨遭遇 472
第二节 身陷囹圄,八次提审 475
第三节 “内查外调” 478
一、翁文灏的“揭发” 479
二、冯友兰的“揭发” 481
三、戴世光的“揭发” 481
第四节 重见天日 489
一、平反过程之一角 489
二、彻底恢复叶企孙名誉的曲折经过 497
三、立像 499
四、其他 507
(第二版)后记 512
(第二版)参考书目 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