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中国古地理的基础 2
01 百年来中国历史研究的硕果 2
02 百年来对中国历史的认识超过以往两千年 5
03 百年来中国古代史的关键点 9
04 中国文明的主流来自周文化 12
05 周人的遗产之一——世界观 15
06 周人的遗产之二——宗法封建制 21
07 周人的遗产之三——非表音文字 25
08 周人的遗产之四——中国文明核心地理区域 29
09 古代中国的人文地理 33
10 古代中国自然环境与人文生活的互动 37
11 一位被忽视的地理学天才 39
第二讲 中国古文法的基础 44
01 与时间对抗的不朽文字 44
02 生生不息的中国文字系统 46
03 中国文字的造字原则 49
04 中国文字分成三类 52
05 沿用至今的汉字文法 55
06 文法没变,为什么我们还是看不懂古书? 59
07 中国语文独特之处——数词和量词 63
08 中文文法的内在简约性 67
09 中文文法没有明确的时态变化 70
10 中文文法影响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73
第三讲 中国文字与中国语言 78
01 从海伦·凯勒学习语言说起 78
02 文字创造新世界 82
03 语言和文字决定思考 85
04 语言和文字,哪个更重要? 88
05 文字在中国拥有更高的权威 92
06 “文献中心主义” 95
07 历史记录的“大传统”和“小传统” 98
08 “文”与“言”的巨大差距 102
09 何炳棣从“小传统”着手研究历史 105
10 何炳棣的另一项研究 109
11 最古老的中国典籍——《尚书》与《周易》 112
12 克服语言与文字之间的巨大落差——《诗经》 116
13 维系宗法制度——《周礼》 119
第四讲 古代城市与城邦 124
01 拦在我们与历史之间的透镜 124
02 透镜的例子——美国议会制与中国郡县制 127
03 另一个透镜——系统化整理 131
04 正确理解先秦时代的“国” 134
05 古史中的“国”与今天的“国”迥异 138
06 中国古代的城从何而来? 140
07 谁是“国人”? 143
08 “国人”从何而来? 147
09 周朝的城与周朝政治运作 149
10 爵制与西周向东周的转变 153
第五讲 从封建到诸国 160
01 不要把历史人物看得太重要了 160
02 寻找历史发展的其他因素 162
03 周公是第一位真正的历史人物 166
04 周公的伟大功绩 169
05 封建的本质就是武装殖民 173
06 周人的统治策略——分封 176
07 周人的政治制度——昭穆制 179
08 昭穆制的深远影响 183
09 周人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186
10 周人的政治制度——嫡长子继承制 189
11 “氏”与“姓”的建立 191
12 在上述内容基础上解读考古资料 194
13 宗法制度中的父子关系 198
14 总结:周朝的教化根基 200
第六讲 王官学与诸子学 204
01 我们所知道的历史经历过层层筛选 204
02 有效的历史知识需要历史学家的呈现 207
03 历史学家必须不停追问 210
04 为什么诸子百家出现于东周而非西周? 213
05 诸子的源头——周人的知识创新 216
06 西周到东周宗法关系的松动 219
07 周幽王时期为何“诸侯不至”? 222
08 封建宗法制的衰落与诸子的兴起 226
09 儒家源于周人的王官学 231
10 道家和阴阳家的王官学源头 234
11 总结:从西周王官学到东周诸子学 237
第七讲 重新认识孔子(一) 242
01 孔子与我的电影梦 242
02 子路与我的电影剧本 244
03 “君子死,冠不免” 246
04 孔子及其弟子的性格(一) 249
05 孔子及其弟子的性格(二) 253
06 孔子及其弟子的性格(三) 257
07 孔子的家世背景 260
08 “三十而立” 264
09 孔子的开创性——大胆的教育 267
10 孔子的开创性——对学习的推崇 270
11 孔子的开创性——对礼的全新阐释 274
12 小结:孔子是一位了不起的开创者 277
第八讲 重新认识孔子(二) 282
01 孔子的时代——诸侯坐大 282
02 孔子在鲁国的理想 286
03 孔子的生平(一)——鲁国大乱 289
04 孔子的生平(二)——大夫专权 292
05 孔子的生平(三)——夹谷之会 295
06 孔子的生平(四)——去鲁至卫 299
07 孔子的生平(五)——困于陈蔡 302
08 孔子的生平(六)——周游列国 305
09 孔子的生平(七)——卫国内乱 309
10 孔子的生平(八)——晚年归鲁 312
11 孔子的快乐 315
12 孔子的教导 320
13 礼教的真义 323
第九讲 重读《老子》 328
01 三支道家对“道”的不同理解 328
02 老庄有别 332
03 《史记》关于老子记录的糊涂账 335
04 《史记》中的好几位“老子” 338
05 老子年代的错置与楚文化 341
06 考证《老子》年代的五种方法 344
07 老子论“道” 348
08 老子论“自然” 351
09 老子的生存之道 354
10 老子的处世法则 357
11 老子论“圣人” 361
12 老庄结合 365
13 《老子》是不折不扣的“乱世之书” 367
14 老在庄前还是庄在老前? 371
第十讲 重读《庄子》 376
01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376
02 先理解庄子的时代背景,再读《庄子》 379
03 《庄子》的风格 382
04 《庄子·天下篇》的惠施十条(一) 385
05 《庄子·天下篇》的惠施十条(二) 389
06 理解名家,更能理解《庄子》 392
07 庄子的名实之辨(一) 394
08 庄子的名实之辨(二) 398
09 庄子的名实之辨(三) 401
10 回头再问庄子是谁 403
11 庄子哲学的重点 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