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二十世纪法国文学在中国的传播历程 1
第一节 二十世纪法国文学在中国译介的历史回顾 1
第二节 二十世纪法国文学译介的特点 19
上篇 思潮篇 35
第一章 超现实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35
第一节 超现实主义在中国的译介概述 35
第二节 超现实主义在中国的影响寻踪 45
第三节 新时期以来对超现实主义的研究 53
第二章 法国存在主义在中国的“存在”历程 65
第一节 法国存在主义在二十世纪四十至六十年代的中国 65
第二节 新时期以来对存在主义文学的翻译 74
第三节 新时期以来对存在主义文学的研究 78
第四节 存在主义文学在我国新时期的影响和接受 92
第三章 新小说在中国的探险之路 102
第一节 最初的评论与翻译 102
第二节 新时期对新小说的翻译与研究 104
第三节 新小说在中国的接受 111
第四章 荒诞派戏剧在中国的回响 120
第一节 早期批判式的评介 120
第二节 开放时代的翻译、研究与评论 122
第三节 荒诞剧在中国:接受与反响 125
第四节 “荒诞热”之后的研究 129
下篇 人物篇 135
第一章 法朗士与人道主义的新声 135
第一节 法朗士在中国的译介历程与特点 135
第二节 新文学革命与法朗士在中国的形象塑造 143
第三节 新时期的译介与“人道主义斗士”形象的确立 149
第二章 罗兰与中国光明行 157
第一节 民国时期罗曼·罗兰的中国之旅 157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约翰·克利斯朵夫》的生命之旅 166
第三节 《财主底儿女们》与《约翰·克利斯朵夫》的不解之缘 178
第三章 纪德与心灵的呼应 186
第一节 “谜一般的纪德” 187
第二节 理解源自相通的灵魂 190
第三节 独特的目光和多重的选择 195
第四节 延续的生命 203
第四章 普鲁斯特与追寻生命之春 209
第一节 迟到的大师 209
第二节 跨越语言障碍,理解普鲁斯特 219
第三节 普鲁斯特在中国的影响 234
第五章 莫洛亚与大师生命的重生 241
第一节 传记大师在中国 241
第二节 大师与其笔下的大师 245
第三节 永远的魅力 250
第六章 莫里亚克与人性的剖析 255
第一节 莫里亚克及其作品在中国的译介 255
第二节 探照灵魂深渊 260
第三节 剖析人性内核 263
第四节 莫里亚克创作艺术面面观 267
第七章 圣埃克絮佩里与另一种目光 273
第一节 “小王子”在中国 273
第二节 是战士,也是作家 280
第三节 永远活着的“小王子” 284
第八章 尤瑟纳尔与思想的熔炉 294
第一节 走近“不朽者” 294
第二节 探测历史的回声 297
第三节 理解尤瑟纳尔 300
第九章 杜拉斯在中国的奇遇 303
第一节 选择杜拉斯 303
第二节 杜拉斯及其作品研究 306
第三节 《情人》的东方情结:杜拉斯与中国作家 308
第十章 勒克莱齐奥与诗意历险 323
第一节 勒克莱齐奥与中国之“缘” 323
第二节 翻译的选择与渐进的理解 328
第三节 勒克莱齐奥在中国的诗意历险与阐释 339
第十一章 罗兰·巴特与文论 355
第一节 罗兰·巴特在中国的译介历程 355
第二节 译介与反思 364
第三节 巴特在中国的接受与影响 371
主要参考书目 381
法国作家和学者及其作品索引 393
中国学者、译者和作家及其著译作品索引 431
代结语 522
再版补记 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