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1
曾序 9
自序 11
上编 25
壹、从外江到国剧——论台湾民间京剧传统的形成与失落 25
一、前言 25
二、外江的正音嘹亮 28
三、国剧的形象重叠与取代 40
四、结语 50
贰、从广东宜人园到宜人京班——一个本地京班的历史考察 57
一、前言 57
二、日治时期的广东宜人园 58
三、战后的宜人园与宜人京班 68
四、一个本土京班的文化意义及在地化问题分析 81
五、结语 88
附表一:广东宜人园、宜人园、宜人京班可考演出档期一览表 90
附表二:广东宜人园、宜人京班成员一览表 111
参、消逝的风华——台湾四平戏发展的历史考察 123
一、前言 123
二、从四平腔到台湾四平戏的发展路径探索 125
三、台湾四平戏的发展与变迁 131
四、结语 144
附表:可考之台湾四平戏班一览表 150
肆、一个乡绅的戏曲记录——张丽俊《水竹居主人日记》之戏曲史料意义 153
一、前言 153
二、张丽俊与《水竹居主人日记》 155
三、《水竹居主人日记》的戏曲史料意义分析 157
四、结语 173
附表:《水竹居主人日记》所载张丽俊观剧一览表 175
伍、管制下的复甦——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宣传委员会的戏曲相关法规分析(1945.11-1947.3) 243
一、前言 243
二、长官公署宣传委员会及其戏曲相关法规 245
三、剧本审查与剧团登记 257
四、结语 271
附录一:台湾省戏剧审查暂行办法 276
附录二:台湾省电影戏剧事业管理办法 277
附录三:台湾省剧团管理规则 278
附录四:宣委会第一批核准上演旧剧(京剧)剧目名称 280
陆、戏曲创作中妈祖形象的选择分析——以国光剧团《妈祖》为例 281
一、前言 281
二、妈祖戏曲、唱片、电影之历史考察 282
三、国光剧团《妈祖》之妈祖形象选择初探 286
四、在「流行文化/神话传说」与「传统艺术/本土符码」之间 292
五、结语 296
下编 299
柒、近代中国戏班在国外的传播——一个研究史的整理 299
一、前言 299
二、近代中国戏曲在国外传播的背景及类型 301
三、家乡戏在国外传播的三条路径及活动情形 310
四、京、昆的走向世界 319
五、近代中国戏班在国外传播之文化意涵 326
六、结语 332
附表一:近代中国古典剧本西译、日译一览表 333
附表二:近代中国戏班在国外传播一览表 335
捌、戏曲的当代适应与因应——以两个日本的他山之石为例 357
一、前言 357
二、戏曲在近当代的处境与回应 358
三、水与油的溶合:摇滚文乐《曾根崎心中》 365
四、原来这就是「落语」:日本偶像剧《虎与龙》 368
五、结语 373
玖、战后初期中国剧作在台演出实践探析 375
一、前言 375
二、战后初期中国剧作在台演出史略(1945-1949) 377
三、剧团与剧人:抗战时期话剧的延续与移动 395
四、剧目:名剧的多元呈现与「此时此地」的悖逆 411
五、结语 423
附表:战后初期中国剧作在台湾演出一览表 426
拾、进步文艺的示范——战后初期曹禺剧作于台湾演出史探析 445
一、前言 445
二、战后初期曹禺剧作于台湾演出概况 446
三、战后初期曹禺剧作于台湾演出意义分析 457
四、结语 467
附表:战后初期(1945-1949)曹禺剧作在台湾演出一览表 469
拾壹、开创与隽永——北京人艺访台演出及其文化意义(1993-2006) 477
附录一:因坚持而自由 487
附录二:跨世代的奇迹追寻 490
附录三:祖师爷的微笑凝视 494
附录四:京剧·黄宇琳·火影 498
参考书目 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