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文艺学习》总体概览 1
第一节 《文艺学习》的创刊与停刊 1
第二节 《文艺学习》的接受与研究 19
一、对《文艺学习》的总体评价 20
二、对《文艺学习》编者的评价 23
三、对《文艺学习》作者作品的评价 28
第二章 《文艺学习》画页解说词的广义修辞学分析 37
第一节 “照亮人物”:写实图像的修辞技法 38
一、“美”与“丑”:图像人物的设置 39
二、“物”与“人”:图像符号的转换 43
三、“个人”与“集体”:图像语义的取舍 47
第二节 “连接读者”:画页解说词的修辞策略 51
一、“内容分析”与“形式分析”:解说关键词策略 53
二、“现实触发”与“历史触发”:解说话语权策略 58
第三章 《文艺学习》青年文学创作的广义修辞学分析 64
第一节 人称代词:主体身份与话语修辞 68
一、“我”:身份定位与话语方式 70
二、“我们”:身份组合与话语特点 76
三、“他/她”:身份出场与话语阐释 83
第二节 时空叙述:主体投射与修辞转义 88
一、时间:节日情结与时序编码 88
二、空间:类型划分与修辞认知 99
第三节 《在悬崖上》:语篇个案修辞分析 107
一、“悬崖”标题:词典语义与关键语词 108
二、“悬崖”文本:叙述要素与修辞结构 109
三、“悬崖”人物:形象义素与道德评价 112
四、“悬崖”主题:投射方式与语篇修辞 114
第四章 《文艺学习》文学批评话语的广义修辞学分析 118
第一节 关于《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的讨论 121
一、“真实”“不真实”“歪曲”:批评语词的语义 122
二、“反问”与“否定”:批评语句的修辞结构 124
三、“功能”与“意义”:文学批评的修辞维度 127
四、“批判”与“停刊”:文学批评的修辞语境 131
第二节 关于《我对当前文艺问题的一些浅见》的讨论 133
一、“个人话语”与“集体话语”:文学批评的修辞立场 134
二、“否定语词”与“对立思维”:文学批评的修辞转向 137
三、“大人物”与“大批判”:文学批评的修辞话语权介入 141
四、“神童作家”与“文学明星”:文学批评参与人的精神建构 143
第五章 《文艺学习》读者来信话语的广义修辞学分析 146
第一节 “工农兵”:读者的身份符号与修辞认证 148
一、“谁在读”:工农兵读者的身份符号 148
二、“谁来认证”:工农兵读者的认证方式 152
第二节 “命令”与“禁止”:读者来信的语句修辞 156
一、“要求”与“起诉”:命令句型的修辞特征 157
二、“应该”与“不应该”:禁止句型的修辞特征 159
第三节 “批判”与“教育”:读者来信的语篇修辞 161
一、“批判”与“提倡”:读者来信话语的逻辑策略 162
二、“服务”与“教育”:读者来信话语的修辞功能 165
三、“写信”与“回信”:读者来信话语的权力分配 169
第六章 《文艺学习》编者话语的广义修辞学分析 174
第一节 “普及”:编者话语的关键词与修辞指向 176
一、“普及”:语义指向与修辞定位 176
二、“普及”:文本建构与修辞功能 179
第二节 “目的句”:编者话语的句型模式与修辞意图 181
一、“配合”与“纪念”:目的句型的话语模式 181
二、“文学性”与“传播性”:目的句型的修辞意图 186
第三节 “读者意识”与“道歉姿态”:编者话语的语篇建构 188
一、“读者意识”:编者综述话语的显隐角色设计 188
二、“道歉—检查—检讨”:编者道歉话语的修辞策略 193
附录1:《文艺学习》全部刊载分类目录(1954—1957) 197
附录2:《文艺学习》相关度较高的文献目录(1954—2018) 250
附录3:广义修辞研究相关度较高的成果目录(2001—2018) 253
主要参考文献 272
后记 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