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
第一节 稻米在中国人生活中的地位 1
第二节 关于北方和南方的概念 11
第三节 问题的由来 14
第四节 现有研究的检讨及相关概念 20
第五节 本研究的主旨、材料与方法 31
第六节 本书的结构 34
第一章 早期南北方稻作技术的互动 35
第一节 中国稻作农业的起源及北传 35
第二节 新石器至先秦时代的北方稻作 41
第三节 汉唐时期的北方稻作及其特点 43
第四节 早期南方对北方稻作的可能影响:以《齐民要术》为例 49
第五节 南方稻作技术体系的形成 53
第六节 南方农业技术中的北方因素 71
第二章 水稻技术引入北方的背景分析 80
第一节 政治背景 80
第二节 经济背景 85
第三节 文化背景 90
第四节 自然环境 94
第五节 技术背景 111
第三章 引入的主要经过及产区分布的变化 119
第一节 宋代河南河北的种稻活动 119
第二节 元代关于风土和畿辅水利的议论 126
第三节 明人在北方种稻的言行 128
第四节 清人关于北方种稻的争议 141
第五节 北方水稻产区的分布及其变化 162
第四章 传播的动力、途径与机制 209
第一节 晋祠稻:固有稻作传统对北方稻作的影响 210
第二节 京西稻:北方稻作发展的政治模式 237
第三节 小站稻:北方稻作发展的军事屯田模式 260
第四节 鲁各庄和蛮子营:宋元明清时期的移民与稻作 289
第五节 稻粱谋:士人在稻作技术传播中的角色 324
第六节 农书与耕织图:文本的作用 359
第五章 传播的阻力及障碍 386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影响:水旱之间 386
第二节 优势作物及生业的竞争 389
第三节 各方利益的冲突 414
第四节 文化认同与排斥 438
第六章 南方稻作技术在北方的传播与接受 442
第一节 农田水利技术 442
第二节 水稻品种 488
第三节 技术及农具——以《天启三年天津屯垦条例残卷》为中心 531
结论与讨论:南方稻作技术对北方的影响 579
第一节 历史上关于作物引种所引发的争论 579
第二节 水稻在北方:江南化VS土著化 583
第三节 明清时期北方稻作发展的三种模式 625
第四节 北方:水稻与小麦 626
参考文献 636
古籍 636
专著 643
论文 647
后记 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