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研究的缘起与研究综述 1
一 缘起 1
二 研究综述 6
(一)国外关于劳资关系及其纠纷的研究 6
(二)国内关于劳资关系及其纠纷的研究 17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视角与方法论依据 32
一 理论视角 32
(一)冲突理论 32
(二)行动理论 35
(三)社会资本论 39
(四)博弈论 40
二 方法论依据 41
(一)敏感问题研究的尴尬 41
(二)具体研究方法 43
第三章 研究个案简介 45
一 研究企业简介 45
(一)个案:A——中山市某出口外销鞋厂 45
(二)个案:B——深圳特区龙岗区某家私公司 46
(三)个案:C——深圳市宝安区某电子公司 46
(四)个案:D——东莞市某电子公司 46
(五)个案:E——中山市小榄镇某实业公司 46
二 问卷调查对象的构成 47
(一)性别构成 47
(二)年龄特征 47
(三)文化程度 48
(四)收入水平 48
(五)样本在企业中的工作时间 49
三 访谈对象的构成 49
(一)企业主及其构成 50
(二)员工及其构成 50
第四章 劳资纠纷的背景 51
一 社会转型 52
二 转型背景下的中国阶段定位 55
三 社会治理创新 61
四 治理创新背景下劳资纠纷化解的机遇 73
五 劳资纠纷复杂性与特殊性:历史经验与现实选择 78
(一)历史的经验 79
(二)现实的可能 83
第五章 劳资纠纷:原因与现状 88
一 劳资纠纷的原因 88
(一)劳资纠纷的根本原因 88
(二)劳资纠纷的背景原因 92
(三)劳资纠纷产生的具体原因 95
二 劳资纠纷现状:基于样本的调查 103
第六章 劳资纠纷:结构与功能 110
一 企业规模与劳资纠纷 110
二 雇员结构与劳资纠纷 113
三 雇主构成与劳资纠纷 115
四 正与负功能 116
五 潜与显功能 120
六 强与弱功能 122
第七章 劳资纠纷:关系与行为 127
一 合作关系与协商取向 131
二 内耗关系与妥协取向 135
三 对抗关系与阻隔取向 138
第八章 劳资纠纷的化解途径 142
一 非正式途径 142
(一)消极内耗 142
(二)罢工对抗 143
二 正式化途径 147
(一)中介协调 148
(二)集体谈判 154
(三)契约规制 156
第九章 劳资纠纷化解的背后:因素分析·力量比较 159
一 资方的力量 159
二 政府的治理 165
三 雇员的力量 169
四 社会动员力 172
第十章 劳资纠纷化解的实现:利益权衡·方案选择 178
一 妥协与对抗的收益 179
二 控制与保护的回报 181
三 生存与生活的权衡 184
四 社会支持的矢与度 187
第十一章 一场集体行动化解始末的简要实证分析 189
一 E企业劳资纠纷与冲突状态 189
(一)资方的“印象” 189
(二)劳方的状况 190
二 除了罢工,别无他法 192
三 集体行动过程中的劳资较量 195
(一)劳方的行动 195
(二)资方的行动 196
四 集体行动缘何失败 198
余论 社会转型期劳资纠纷协调的核心内容 201
一 理想类型与事实之法:最大和谐与适度冲突 202
二 现实路径:政府主导下的整体平衡与多元协调 204
三 核心出路:转移和化解冲突于制度 206
附录 《建设私营企业和谐劳资关系研究》(调查问卷) 209
参考文献 215
后记 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