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建筑材料微观结构 1
第1章 概述 2
1.1 材料的结构层次 2
1.2 材料四要素 6
1.2.1 使用效能 6
1.2.2 性质 7
1.2.3 合成和加工 7
1.2.4 结构与成分 8
1.3 材料微观结构研究手段 8
1.3.1 电子显微镜 8
1.3.2 X射线衍射分析仪 9
1.3.3 固体核磁共振 12
1.4 扫描电镜的发展简史 15
第2章 扫描电镜的原理与构造 20
2.1 扫描电镜工作原理 20
2.1.1 背散射电子 20
2.1.2 二次电子 22
2.1.3 特征X射线 23
2.2 扫描电镜的构造 25
2.2.1 电子枪 26
2.2.2 电磁透镜 29
2.2.3 扫描偏转线圈 30
2.2.4 样品舱 30
2.2.5 真空系统 33
2.2.6 信号接收、处理及显示系统 35
2.3 扫描电镜技术参数 37
2.3.1 放大倍数 37
2.3.2 分辨率 37
2.3.3 景深 40
2.3.4 像散 41
2.3.5 球差 42
2.3.6 色差 43
第3章 扫描电镜的样品制备及试验方法 44
3.1 扫描电镜样品制备 44
3.1.1 样品破碎 44
3.1.2 干燥 45
3.1.3 砂纸打磨 46
3.1.4 固定 46
3.1.5 除尘去屑 47
3.1.6 喷镀 47
3.1.7 不同的形态样品的制备方法 48
3.1.8 背散射电子图像分析法样品制备方法 49
3.2 扫描电镜成像影响因素 52
3.2.1 样品和制备过程 52
3.2.2 电镜的因素 52
3.2.3 操作的因素 52
3.2.4 其他影响 54
3.2.5 荷电现象 55
3.2.6 荷电现象的防治 57
第4章 建材微观结构创新试验选题及指南 64
4.1 创新试验选题指南 64
4.1.1 常用建筑材料微观结构试验 64
4.1.2 水泥水化特征 65
4.1.3 掺合料与外加剂对水泥的改性 65
4.1.4 宏观性能与微观结构相结合 65
4.2 创新试验案例及论文选登 65
第一篇参考文献 83
第二篇 建筑材料宏观特性 85
第5章 概述 86
第6章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87
6.1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87
6.1.1 基本要求 87
6.1.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87
6.2 高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94
6.2.1 基本要求 94
6.2.2 高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94
6.3 粉煤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95
6.3.1 基本要求 95
6.3.2 粉煤灰的掺量 95
6.4 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96
6.4.1 基本要求 96
6.4.2 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96
6.5 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98
6.5.1 基本要求 98
6.5.2 普通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99
第7章 混凝土拌合物试验方法 104
7.1 混凝土拌合物拌和方法 104
7.1.1 一般规定 104
7.1.2 主要仪器设备 104
7.1.3 拌和方法 104
7.2 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试验方法 105
7.2.1 坍落度、扩展度、经时损失试验 105
7.2.2 倒置坍落度筒排空试验 107
7.2.3 漏斗试验 108
7.2.4 间隙通过性试验 108
7.2.5 抗离析性能试验 109
7.2.6 维勃稠度试验 110
7.2.7 其他试验研究方法 110
第8章 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113
8.1 基本要求 113
8.1.1 试件尺形和形状 113
8.1.2 试件制作 114
8.1.3 试件养护 116
8.2 抗压强度 116
8.2.1 试验步骤 116
8.2.2 试验结果 117
8.3 劈裂抗拉强度 118
8.3.1 试验步骤 118
8.3.2 试验结果 119
8.4 抗折/抗弯拉/弯曲强度 119
8.4.1 试验步骤 119
8.4.2 试验结果 120
8.5 轴心抗压强度 121
8.6 静力受压弹性模量 121
8.6.1 试验步骤 121
8.6.2 试验结果 122
8.7 混凝土抗拉试验 122
8.7.1 试验步骤 122
8.7.2 试验结果 123
8.8 混凝土粘结强度试验 124
8.8.1 试验步骤 124
8.8.2 试验结果 124
8.9 混凝土抗剪强度试验 124
8.9.1 试验步骤 124
8.9.2 试验结果 125
第9章 混凝土长期耐久性和耐久性试验方法 126
9.1 抗水渗透试验 126
9.1.1 主要仪器设备 126
9.1.2 试验步骤 126
9.1.3 试验结果 127
9.2 抗氯离子渗透试验 128
9.2.1 快速氯离子迁移系数法(或称RCM法) 128
9.2.2 电通量法 130
9.3 收缩试验 132
9.3.1 非接触法 132
9.3.2 接触法 133
9.4 早期抗裂试验 134
9.4.1 试验装置 134
9.4.2 试验步骤 134
9.4.3 试验结果 135
9.5 抗冻性能 136
9.5.1 基本要求 136
9.5.2 慢冻法 136
9.5.3 快冻法 138
9.6 碳化试验 140
9.6.1 主要仪器设备 140
9.6.2 试验步骤 140
9.6.3 试验结果 141
9.7 混凝土棱柱体法碱骨料反应试验 141
9.7.1 主要试验设备 141
9.7.2 准备工作 141
9.7.3 试验步骤 142
9.7.4 试验结果 142
第10章 水泥基复合材料力学特性试验案例 143
10.1 背景 143
10.1.1 混凝土材料发展 143
10.1.2 纤维混凝土 143
10.1.3 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 144
10.2 水泥基复合材料试验设备及方法汇总 145
10.2.1 流动性能 145
10.2.2 抗压试验 146
10.2.3 抗折强度测试方法 146
10.2.4 四点弯曲薄板试验 147
10.2.5 直接拉伸薄板试验 148
10.3 水泥基复合材料创新试验指南 148
10.3.1 PE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基本力学性能试验 149
10.3.2 创新试验论文选登 149
第二篇参考文献 160
第三篇 结构工程 161
第11章 概述 162
11.1 引言 162
11.2 结构试验的目的和任务 162
11.2.1 研究性试验 162
11.2.2 生产鉴定性试验 163
11.3 结构试验的分类 163
11.3.1 原型试验和模型试验 163
11.3.2 静力试验和动力试验 164
11.3.3 短期荷载试验和长期荷载试验 164
11.3.4 试验室试验和现场试验 164
11.4 结构试验的一般程序 164
第12章 结构试验仪器与设备 165
12.1 加载设备及相关辅助装置 165
12.1.1 重物加载 165
12.1.2 液压加载 166
12.1.3 冲击试验机 171
12.1.4 电磁激振器 172
12.1.5 环境随机振动激振 173
12.1.6 反力装置 173
12.2 试验量测技术与量测仪表 177
12.2.1 应变量测 178
12.2.2 位移量测 185
12.2.3 荷载量测设备 192
12.2.4 裂缝测宽设备 192
12.2.5 测振传感器 194
12.3 数据采集系统 201
12.4 虚拟仪器 202
12.5 结构检测仪器 203
12.5.1 混凝土裂缝深度检测仪 203
12.5.2 混凝土钢筋检测仪 204
第13章 结构工程试验与方法 205
13.1 模型相似理论 205
13.1.1 相似理论及模型设计 205
13.1.2 模型试验应注意的问题 207
13.2 静载试验 208
13.2.1 概述 208
13.2.2 试验准备工作 208
13.2.3 试验荷载与加载方案 211
13.2.4 量测方案 212
13.2.5 试验数据处理 213
13.3 动载试验 218
13.3.1 概述 218
13.3.2 动力特性测试 219
13.3.3 振动量测试 225
13.4 振动台试验 228
13.4.1 概述 228
13.4.2 试验方案 228
13.4.3 振动台试验准备及试验方法 229
13.4.4 振动台模型试验数据处理方法 230
第14章 结构工程创新试验选题及指南 232
14.1 结构工程创新试验指南 232
14.1.1 工字钢简支梁体外加固静载试验 232
14.1.2 框架耗能减震振动台试验 232
14.1.3 频率法测试索力试验 233
14.1.4 网架静载试验 233
14.2 结构工程创新试验案例精选 233
第三篇参考文献 249
第四篇 风工程 251
第15章 概述 252
15.1 风灾与结构风损 252
15.2 风工程研究方法 253
15.3 风洞试验 254
第16章 风工程试验设备 255
16.1 风洞 255
16.1.1 低速风洞气动构造与功能介绍 255
16.1.2 浙江大学ZD-1边界层风洞 257
16.2 风洞测试设备 259
16.2.1 风速测试设备 259
16.2.2 风压测试设备 264
16.2.3 风力测试设备 267
第17章 风工程试验理论与方法 271
17.1 相似理论 271
17.2 大气边界层流场模拟 272
17.2.1 大气边界层流场特性 272
17.2.2 大气边界层流场模拟的相似准则 273
17.2.3 被动模拟技术 274
17.2.4 主动模拟技术 277
17.3 测压试验 277
17.3.1 测压试验的目的 277
17.3.2 测压试验模型设计 277
17.3.3 测量系统 278
17.3.4 测量条件的选择 278
17.3.5 测压数据处理 280
17.4 测力试验 282
17.4.1 测力试验的目的 282
17.4.2 测力试验模型设计 282
17.4.3 测量系统 282
17.4.4 测量条件的选择 282
17.4.5 测力数据处理 283
17.5 测振试验 284
17.5.1 测振试验的目的 284
17.5.2 测振试验模型设计 284
17.5.3 测量系统 286
17.5.4 测量条件的选择 286
17.5.5 测振数据处理 287
17.6 风环境试验 287
17.6.1 风环境试验的目的 287
17.6.2 风环境试验模型设计 287
17.6.3 测量系统 288
17.6.4 测量条件的选择 288
17.6.5 风环境数据处理 289
第18章 风工程创新试验选题及指南 290
18.1 风工程创新试验选题指南 290
18.1.1 建筑结构体型系数的风洞测压试验 290
18.1.2 建筑结构风致干扰效应的风洞测压试验 291
18.1.3 建筑结构周边风环境风洞试验 293
18.1.4 建筑内部通风的风洞试验 294
18.1.5 雷诺数效应对工程结构风荷载影响的风洞试验研究 295
18.2 风工程创新试验案例精选 297
第四篇参考文献 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