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土木工程自主创新试验材料与结构分册
土木工程自主创新试验材料与结构分册

土木工程自主创新试验材料与结构分册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余世策主编;钱匡亮,刘承斌,彭宇,翼晓华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112223053
  • 页数:330 页
图书介绍:21世纪是中国土木工程蓬勃发展的时期,土木工程师承担了工程设计、施工、质量监督等技术和管理工作,不仅要求工程师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处理复杂系统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更要求工程师具有卓越的创新能力和统筹能力。自主性和创新性能力的培养成为新时期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的关键,浙江大学建工学院于2009年开设了《土木工程自主创新实验》课程,并在2017年开设了《探究性与创新性实验》课程,这些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为训练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的能力、从实际生活中观察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组织合理团队使用实验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完成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和掌握基本实验技术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设计实验项目、制定实施方案、购置实验材料、制作实验模型,经教师认可后自主进行实验,实验内容涵盖了土木工程的各个学科方向,这是建设土木工程创新实验教学体系的全新尝试。土木工程学科方向众多,包括建筑材料、岩土工程、桥梁工程、道路工程、结构工程、风工程、交通工程、水利工程等,因篇幅有限,本教材选取建筑材料、结构工程、风工程等三个方向编写了第一分册《土木工程自主创新实验》(材料与结构分册),本书主要介绍了建筑材料
《土木工程自主创新试验材料与结构分册》目录

第一篇 建筑材料微观结构 1

第1章 概述 2

1.1 材料的结构层次 2

1.2 材料四要素 6

1.2.1 使用效能 6

1.2.2 性质 7

1.2.3 合成和加工 7

1.2.4 结构与成分 8

1.3 材料微观结构研究手段 8

1.3.1 电子显微镜 8

1.3.2 X射线衍射分析仪 9

1.3.3 固体核磁共振 12

1.4 扫描电镜的发展简史 15

第2章 扫描电镜的原理与构造 20

2.1 扫描电镜工作原理 20

2.1.1 背散射电子 20

2.1.2 二次电子 22

2.1.3 特征X射线 23

2.2 扫描电镜的构造 25

2.2.1 电子枪 26

2.2.2 电磁透镜 29

2.2.3 扫描偏转线圈 30

2.2.4 样品舱 30

2.2.5 真空系统 33

2.2.6 信号接收、处理及显示系统 35

2.3 扫描电镜技术参数 37

2.3.1 放大倍数 37

2.3.2 分辨率 37

2.3.3 景深 40

2.3.4 像散 41

2.3.5 球差 42

2.3.6 色差 43

第3章 扫描电镜的样品制备及试验方法 44

3.1 扫描电镜样品制备 44

3.1.1 样品破碎 44

3.1.2 干燥 45

3.1.3 砂纸打磨 46

3.1.4 固定 46

3.1.5 除尘去屑 47

3.1.6 喷镀 47

3.1.7 不同的形态样品的制备方法 48

3.1.8 背散射电子图像分析法样品制备方法 49

3.2 扫描电镜成像影响因素 52

3.2.1 样品和制备过程 52

3.2.2 电镜的因素 52

3.2.3 操作的因素 52

3.2.4 其他影响 54

3.2.5 荷电现象 55

3.2.6 荷电现象的防治 57

第4章 建材微观结构创新试验选题及指南 64

4.1 创新试验选题指南 64

4.1.1 常用建筑材料微观结构试验 64

4.1.2 水泥水化特征 65

4.1.3 掺合料与外加剂对水泥的改性 65

4.1.4 宏观性能与微观结构相结合 65

4.2 创新试验案例及论文选登 65

第一篇参考文献 83

第二篇 建筑材料宏观特性 85

第5章 概述 86

第6章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87

6.1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87

6.1.1 基本要求 87

6.1.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87

6.2 高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94

6.2.1 基本要求 94

6.2.2 高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94

6.3 粉煤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95

6.3.1 基本要求 95

6.3.2 粉煤灰的掺量 95

6.4 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96

6.4.1 基本要求 96

6.4.2 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96

6.5 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98

6.5.1 基本要求 98

6.5.2 普通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99

第7章 混凝土拌合物试验方法 104

7.1 混凝土拌合物拌和方法 104

7.1.1 一般规定 104

7.1.2 主要仪器设备 104

7.1.3 拌和方法 104

7.2 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试验方法 105

7.2.1 坍落度、扩展度、经时损失试验 105

7.2.2 倒置坍落度筒排空试验 107

7.2.3 漏斗试验 108

7.2.4 间隙通过性试验 108

7.2.5 抗离析性能试验 109

7.2.6 维勃稠度试验 110

7.2.7 其他试验研究方法 110

第8章 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113

8.1 基本要求 113

8.1.1 试件尺形和形状 113

8.1.2 试件制作 114

8.1.3 试件养护 116

8.2 抗压强度 116

8.2.1 试验步骤 116

8.2.2 试验结果 117

8.3 劈裂抗拉强度 118

8.3.1 试验步骤 118

8.3.2 试验结果 119

8.4 抗折/抗弯拉/弯曲强度 119

8.4.1 试验步骤 119

8.4.2 试验结果 120

8.5 轴心抗压强度 121

8.6 静力受压弹性模量 121

8.6.1 试验步骤 121

8.6.2 试验结果 122

8.7 混凝土抗拉试验 122

8.7.1 试验步骤 122

8.7.2 试验结果 123

8.8 混凝土粘结强度试验 124

8.8.1 试验步骤 124

8.8.2 试验结果 124

8.9 混凝土抗剪强度试验 124

8.9.1 试验步骤 124

8.9.2 试验结果 125

第9章 混凝土长期耐久性和耐久性试验方法 126

9.1 抗水渗透试验 126

9.1.1 主要仪器设备 126

9.1.2 试验步骤 126

9.1.3 试验结果 127

9.2 抗氯离子渗透试验 128

9.2.1 快速氯离子迁移系数法(或称RCM法) 128

9.2.2 电通量法 130

9.3 收缩试验 132

9.3.1 非接触法 132

9.3.2 接触法 133

9.4 早期抗裂试验 134

9.4.1 试验装置 134

9.4.2 试验步骤 134

9.4.3 试验结果 135

9.5 抗冻性能 136

9.5.1 基本要求 136

9.5.2 慢冻法 136

9.5.3 快冻法 138

9.6 碳化试验 140

9.6.1 主要仪器设备 140

9.6.2 试验步骤 140

9.6.3 试验结果 141

9.7 混凝土棱柱体法碱骨料反应试验 141

9.7.1 主要试验设备 141

9.7.2 准备工作 141

9.7.3 试验步骤 142

9.7.4 试验结果 142

第10章 水泥基复合材料力学特性试验案例 143

10.1 背景 143

10.1.1 混凝土材料发展 143

10.1.2 纤维混凝土 143

10.1.3 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 144

10.2 水泥基复合材料试验设备及方法汇总 145

10.2.1 流动性能 145

10.2.2 抗压试验 146

10.2.3 抗折强度测试方法 146

10.2.4 四点弯曲薄板试验 147

10.2.5 直接拉伸薄板试验 148

10.3 水泥基复合材料创新试验指南 148

10.3.1 PE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基本力学性能试验 149

10.3.2 创新试验论文选登 149

第二篇参考文献 160

第三篇 结构工程 161

第11章 概述 162

11.1 引言 162

11.2 结构试验的目的和任务 162

11.2.1 研究性试验 162

11.2.2 生产鉴定性试验 163

11.3 结构试验的分类 163

11.3.1 原型试验和模型试验 163

11.3.2 静力试验和动力试验 164

11.3.3 短期荷载试验和长期荷载试验 164

11.3.4 试验室试验和现场试验 164

11.4 结构试验的一般程序 164

第12章 结构试验仪器与设备 165

12.1 加载设备及相关辅助装置 165

12.1.1 重物加载 165

12.1.2 液压加载 166

12.1.3 冲击试验机 171

12.1.4 电磁激振器 172

12.1.5 环境随机振动激振 173

12.1.6 反力装置 173

12.2 试验量测技术与量测仪表 177

12.2.1 应变量测 178

12.2.2 位移量测 185

12.2.3 荷载量测设备 192

12.2.4 裂缝测宽设备 192

12.2.5 测振传感器 194

12.3 数据采集系统 201

12.4 虚拟仪器 202

12.5 结构检测仪器 203

12.5.1 混凝土裂缝深度检测仪 203

12.5.2 混凝土钢筋检测仪 204

第13章 结构工程试验与方法 205

13.1 模型相似理论 205

13.1.1 相似理论及模型设计 205

13.1.2 模型试验应注意的问题 207

13.2 静载试验 208

13.2.1 概述 208

13.2.2 试验准备工作 208

13.2.3 试验荷载与加载方案 211

13.2.4 量测方案 212

13.2.5 试验数据处理 213

13.3 动载试验 218

13.3.1 概述 218

13.3.2 动力特性测试 219

13.3.3 振动量测试 225

13.4 振动台试验 228

13.4.1 概述 228

13.4.2 试验方案 228

13.4.3 振动台试验准备及试验方法 229

13.4.4 振动台模型试验数据处理方法 230

第14章 结构工程创新试验选题及指南 232

14.1 结构工程创新试验指南 232

14.1.1 工字钢简支梁体外加固静载试验 232

14.1.2 框架耗能减震振动台试验 232

14.1.3 频率法测试索力试验 233

14.1.4 网架静载试验 233

14.2 结构工程创新试验案例精选 233

第三篇参考文献 249

第四篇 风工程 251

第15章 概述 252

15.1 风灾与结构风损 252

15.2 风工程研究方法 253

15.3 风洞试验 254

第16章 风工程试验设备 255

16.1 风洞 255

16.1.1 低速风洞气动构造与功能介绍 255

16.1.2 浙江大学ZD-1边界层风洞 257

16.2 风洞测试设备 259

16.2.1 风速测试设备 259

16.2.2 风压测试设备 264

16.2.3 风力测试设备 267

第17章 风工程试验理论与方法 271

17.1 相似理论 271

17.2 大气边界层流场模拟 272

17.2.1 大气边界层流场特性 272

17.2.2 大气边界层流场模拟的相似准则 273

17.2.3 被动模拟技术 274

17.2.4 主动模拟技术 277

17.3 测压试验 277

17.3.1 测压试验的目的 277

17.3.2 测压试验模型设计 277

17.3.3 测量系统 278

17.3.4 测量条件的选择 278

17.3.5 测压数据处理 280

17.4 测力试验 282

17.4.1 测力试验的目的 282

17.4.2 测力试验模型设计 282

17.4.3 测量系统 282

17.4.4 测量条件的选择 282

17.4.5 测力数据处理 283

17.5 测振试验 284

17.5.1 测振试验的目的 284

17.5.2 测振试验模型设计 284

17.5.3 测量系统 286

17.5.4 测量条件的选择 286

17.5.5 测振数据处理 287

17.6 风环境试验 287

17.6.1 风环境试验的目的 287

17.6.2 风环境试验模型设计 287

17.6.3 测量系统 288

17.6.4 测量条件的选择 288

17.6.5 风环境数据处理 289

第18章 风工程创新试验选题及指南 290

18.1 风工程创新试验选题指南 290

18.1.1 建筑结构体型系数的风洞测压试验 290

18.1.2 建筑结构风致干扰效应的风洞测压试验 291

18.1.3 建筑结构周边风环境风洞试验 293

18.1.4 建筑内部通风的风洞试验 294

18.1.5 雷诺数效应对工程结构风荷载影响的风洞试验研究 295

18.2 风工程创新试验案例精选 297

第四篇参考文献 33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