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 1
一、技术学的诠释和大技术观 1
目录 1
二、技术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 6
三、技术学的研究内容和框架结构 11
理论篇 19
第一章 技术的整体性 20
第一节 技术的定义 20
第二节 技术的本质和属性 25
第三节 技术的形态要素和特性 29
第一节 技术的分类 37
第二章 技术的分类结构和体系 37
第二节 技术结构 46
第三节 技术体系 51
第四节 技术体系的变革及其动因 59
第三章 技术的发展进步及技术的社会价值 66
第一节 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 66
第二节 技术的价值功能 76
第三节 技术的变异 85
第四章 技术进步动力模型 91
第一节 技术进步动力模型总体构造 91
第二节 技术进步微观动力因果模型 93
第三节 技术进步宏观动力因果模型 98
第四节 技术进步动力演变趋势 114
第五章 技术革命的前导和后果 118
第一节 技术革命的前导 118
第二节 近代技术革命的形成及其三次崛起 130
第三节 近代技术革命的后果 140
第六章 技术革命、科学革命和产业革命 151
第一节 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产业革命的概念和实质 151
第二节 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产业革命的统计分析 158
第三节 近代科学、技术、产业三大革命发展序列及循环周期 171
第一节 新技术革命的崛起和内容 179
第七章 新技术革命及其社会影响 179
第二节 新技术革命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183
第三节 新技术革命的社会影响 187
应用篇 194
第八章 技术开发 195
第一节 技术开发的作用和地位 195
第二节 技术开发的选择形式 199
第三节 技术开发中的新产品开发 204
第四节 技术开发的战略模式和战略原则 210
第九章 技术转移 217
第一节 技术转移的客观性、必然性和现代特征 217
第二节 技术转移的类型、途径和一般过程 226
第三节 技术引进的意义、原则和注意事项 237
第十章 技术改造 250
第一节 技术改造的作用 250
第二节 技术改造的基本内容 257
第三节 技术改造的基本原则 260
第十一章 技术教育 272
第一节 技术教育是技术学研究的新领域 272
第二节 技术学关于技术教育的类型 282
第三节 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技术教育 286
第一节 技术管理的对象 294
第十二章 技术管理 294
第二节 技术管理的基本内容 296
第三节 技术管理的基本职能 303
第十三章 技术法规 317
第一节 法与技术法规 317
第二节 科学技术体制改革中的法律问题、民事主体制度 319
第三节 知识产权制度 323
第四节 技术合同制度 334
方法篇 341
第十四章 技术方法论建构原理 342
第一节 技术方法和技术方法论 342
第二节 技术方法论的体系结构 347
第三节 技术方法论的产生和发展 357
第四节 技术方法论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360
第十五章 技术预测方法 365
第一节 技术预测的原理和作用 365
第二节 常用预测方法及其应用 374
第三节 预测方法的选择和预测结果的验证 392
第十六章 技术评估方法 395
第一节 技术评估的缘起和技术评估原理 395
第二节 技术评估的常用方法 402
第三节 技术评估的作用、意义及其发展趋势 413
第一节 技术创造过程中的发明与革新 417
第十七章 技术发明与革新方法 417
第二节 技术发明与革新方法及其分类 423
第三节 研究技术发明与革新的一般过程和方法的启示 437
第十八章 技术评价方法 442
第一节 技术评价原理 442
第二节 技术评价常用方法 452
第三节 技术评价的作用和意义 465
第十九章 技术设计方法 468
第一节 技术设计与思维 468
第二节 技术设计的传统方法 480
第三节 现代设计方法 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