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审美教育学的学科性质 1
一 审美教育学形成的历史必然性 1
二 审美教育学的学科性质 4
第二节 审美教育学的对象和范围 6
一 审美教育学的对象 6
二 审美教育学的范围 8
三 审美教育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0
第三节 审美教育学的任务和方法 13
一 审美教育学的任务 13
二 审美教育学的方法 15
第二章 审美教育思想的历史演变 19
第一节 审美教育思想的早期发展 19
一 西方审美教育思想的早期发展 19
二 中国审美教育思想的早期发展 24
第二节 审美教育思想的逐步深化 37
一 西方审美教育思想的逐步深化 37
二 中国审美教育思想的逐步深化 41
第三节 审美教育思想的科学走向 48
一 西方审美教育思想的科学走向 48
二 苏联审美教育思想的科学走向 53
三 中国审美教育思想的科学走向 58
第三章 审美教育的实质、结构和功能 65
第一节 审美教育的实质 65
一 关于审美教育实质的几种观点 65
二 对审美教育实质的理解 67
三 审美教育的社会历史制约性 70
第二节 审美教育的结构 72
一 审美教育的过程 72
二 审美教育的结构 74
三 审美教育的运转 76
第三节 审美教育的功能 78
一 陶冶性情 78
二 开发智力 79
三 培养意志 80
四 增进健美 81
第四章 审美教育的目的、特点和原则 83
第一节 审美教育的目的 83
一 审美感受力的培养 83
二 审美鉴赏力的培养 84
三 审美创造力的培养 86
第二节 审美教育的特点 87
一 形象性 87
二 情感性 88
三 自由性 90
四 深远性 91
第三节 审美教育的原则 92
一 审美情境创设性原则 92
二 相互交流性原则 94
三 审美观照与操作相结合原则 95
四 多样性与渐进性相结合原则 96
第五章 不同年龄阶段的审美教育 98
第一节 幼儿期的审美教育 98
一 幼儿期心理发展的特点 98
二 幼儿期的审美教育 99
第二节 童年期的审美教育 103
一 童年期心理发展的特点 103
二 童年期的审美教育 105
第三节 少年期的审美教育 106
一 少年期心理发展的特点 106
二 少年期的审美教育 107
第四节 青年期的审美教育 108
一 青年期心理发展的特点 108
二 青年期的审美教育 110
第六章 审美教育与道德教育 115
第一节 审美心理结构与伦理结构 115
一 心理结构中的子结构 115
二 审美结构与伦理结构中的认识因素 117
三 审美结构与伦理结构中的情感因素 119
四 审美结构与伦理结构中的意志因素 121
五 审美结构与伦理结构中的潜意识因素 123
第二节 审美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区别 124
一 自由性与强加性 125
二 动情性与说理性 127
三 观照性与实践性 129
第三节 审美教育与道德教育的联系 133
一 审美教育与道德教育的互渗 133
二 审美教育中的道德评价 136
三 道德教育的审美化 138
第七章 审美教育与智力教育 144
第一节 审美心理结构与智力结构 144
一 智力结构的发生 144
二 智力结构中的认识因素 145
三 智力结构中的情感与意志因素 147
第二节 审美教育与智力教育的区别 149
一 感性塑造与理性培养 149
二 情感交流与理性启发 151
三 审美个性的发展与一般智力的形成 153
第三节 审美教育与智力教育的联系 154
一 审美教育中的智力渗透 154
二 审美教育中的智力开发 156
三 智力教育的审美化 164
第八章 审美教育与体质教育 170
第一节 审美心理结构与体质结构 170
一 体质结构的含义 170
二 审美心理结构与体质结构的关系 171
第二节 审美教育与体质教育的区别 174
一 心灵塑造与体能培养 174
二 审美形式与标准范型 175
三 自由观照与意志操作 176
第三节 审美教育与体质教育的联系 177
一 体育教育是审美教育的基础 177
二 体质教育的审美渗透 178
三 体质教育中的审美模式 180
四 体质教育的审美化 182
第九章 审美教育与艺术教育 184
第一节 审美与艺术 184
一 艺术的审美实质 184
二 审美先于艺术 188
三 艺术必然包含审美 190
第二节 审美教育与艺术教育的区别与联系 192
一 艺术教育 192
二 审美教育与艺术教育的区别 199
三 审美教育与艺术教育的联系 202
第三节 各门艺术的审美教育 205
一 视觉艺术的审美教育 205
二 听觉艺术的审美教育 212
三 视听觉艺术的审美教育 218
四 想象艺术的审美教育 223
第十章 生活环境的审美教育 230
第一节 自然景观中的审美教育 230
一 自然景观的历史形成 230
二 自然景观的审美教育功能 233
三 自然景观的审美施教和受教 238
第二节 历史文物中的审美教育 243
一 历史文物的审美本质 243
二 历史文物的审美教育功能 246
三 历史文物的审美施教和受教 250
第三节 日常环境中的审美教育 253
一 人类住宅的历史发展 254
二 日常环境的审美教育功能 256
三 日常环境的审美施教和受教 259
第十一章 生活活动的审美教育 265
第一节 生产劳动中的审美教育 265
一 生产劳动的审美价值 266
二 生产劳动的审美教育功能 270
三 生产劳动的审美施教和受教 274
第二节 社会活动中的审美教育 277
一 社会活动的审美性质 278
二 社会活动的审美教育功能 280
三 社会活动的审美施教和受教 283
第三节 日常生活中的审美教育 286
一 日常生活的审美性质 286
二 日常生活的审美教育功能 288
三 日常生活的审美施教和受教 296
第十二章 教学活动的审美教育 299
第一节 学科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299
一 学科教学的审美因素 299
二 学科教学的审美教育功能 301
三 学科教学的审美施教和受教 309
第二节 教学组织活动中的审美教育 310
一 课堂活动的审美施教 312
二 课外活动的审美施教 316
三 校外活动的审美施教 319
第三节 教师榜样的审美教育作用 321
一 教师榜样的审美意义 321
二 教师榜样的审美教育影响 323
第十三章 审美教育与审美意识 330
第一节 审美意识 330
一 审美意识的概念含义 330
二 审美意识的历史具体性 331
第二节 审美意识对审美教育的定向与控制 335
一 审美意识对审美教育的定向和指导 335
二 审美意识对审美教育的控制和预测 337
三 审美意识的定向、控制与审美个性的培养 338
第三节 审美教育对个体审美意识的促进与推动 340
一 审美教育促进个体审美意识的形成 340
二 审美教育推动个体审美意识的发展 341
第十四章 审美教育与审美实践 344
第一节 审美实践 344
一 审美实践的实质 344
二 审美实践的实质 349
第二节 审美教育对审美实践的依附 350
一 物质生产的审美创造中的审美教育 351
二 艺术生产的审美创造中的审美教育 352
第三节 审美教育对审美实践的促进 354
一 增强审美实践的自觉性 354
二 提高审美实践的质量 356
三 推动审美实践的发展 357
第十五章 审美修养 359
第一节 审美修养的实质和意义 359
一 审美修养的实质 359
二 审美修养是审美教育的自觉形式 362
三 审美修养的意义 363
第二节 审美修养的条件与途径 366
一 审美修养的条件 366
二 审美修养的途径 369
三 审美修养贵在有恒与自觉 372
第三节 审美境界 373
一 审美境界的含义 373
二 审美境界的形成因素 375
三 审美境界的类型 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