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论 1
1-1 心血管病围术期的概念及其临床意义 1
一、围术期的概念 1
二、围术期的临床意义 2
三、我国心血管外科的发展和展望 14
1-2 体外循环装置及其使用 17
一、基本装置 17
二、附加装置 19
三、体外循环的监测 20
四、机器预充及血液稀释 22
五、体外循环的插管 23
六、体外循环的基本方法 24
1-3 低温麻醉及心肌保护 25
一、低温麻醉 25
二、深低温停循环 26
三、心肌保护 28
第二章 常见心血管病诊治要点 35
2-1 先天性非紫绀型心脏病 35
一、先天性主动脉缩窄 35
二、胸主动脉瘤 38
三、佛氏窦瘤破裂 41
四、动脉导管未闭 43
五、心房间隔缺损及心内膜垫缺损 47
六、心室间隔缺损 54
2-2 先天性紫绀型心脏病 57
一、肺动脉瓣狭窄、右心室流出道狭窄及法乐氏三联症 57
二、法乐氏四联症 63
三、右心室双出口 68
四、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71
五、艾布斯坦氏畸形及三尖瓣闭锁 73
2-3 后天性心脏病 76
一、心包炎 76
二、心脏粘液瘤 80
三、二尖瓣狭窄及关闭不全 82
四、主动脉瓣狭窄及关闭不全 92
2-4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 97
一、冠心病的诊断要点 97
二、冠心病及其并发症的外科治疗 101
三、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108
2-5 心脏外伤 115
一、心脏穿透伤 115
二、心脏钝伤 118
三、医源性心脏损伤 121
第三章 常见心血管病术后并发症及其防治 124
3-1 心血管并发症 124
一、充血性心力衰竭 124
二、低心排出量综合症 125
三、感染性心内膜炎 127
四、外科常见的心律失常 131
五、渗血、出血或心包压填 136
3-2 器官功能衰竭并发症 138
一、肺功能衰竭(灌注肺) 138
二、脑功能衰竭 139
三、肾功能衰竭 142
四、肝功能衰竭 144
五、多器官功能衰竭 145
3-3 其他并发症 147
一、肺炎、肺不张 147
二、纵隔感染及胸骨哆开 150
三、酸硷平衡紊乱 151
四、上消化道出血 154
五、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156
六、精神病样反应 158
第四章 常见心血管病的术后监护 161
4-1 呼吸系统的监护 161
一、呼吸机的应用 161
二、气管插管的监护 164
三、拔除气管插管后的呼吸道管理 166
四、呼气终末正压通气(PEEP) 167
五、幼儿术后的呼吸道管理 168
六、换气不良的处理 169
4-2 其他系统的监护 169
一、心电示波 169
二、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 170
三、改善肾功能、维持出入量的平衡 171
四、神经系统的监护 172
五、预防感染 173
六、抗凝治疗 173
七、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174
八、营养支持 176
5-1 初步救生(BLS) 178
一、BLS的适应症 178
第五章 心肺复苏与心脏急救 178
二、BLS的顺序 179
三、易犯的错误和并发症 183
四、特殊情况的复苏 185
5-2 进一步心脏救生(ACLS) 187
一、ACLS的辅助设备和特殊技术 188
二、心脏停搏的处理 191
三、复苏后的治疗 197
五、特殊病人的处理 200
四、BLS和ACLS的停止 200
5-3 ACLS中的药物救生和治疗 204
一、建立静脉输注通路 204
二、ACLS中应用的药物 205
第六章 心血管病围术期常用小手术 214
6-1 诊断性手术 214
一、胸腔穿刺术 214
二、心包穿刺术 215
三、中心静脉置管术 216
四、心内测压术 218
五、静脉切开术 220
六、动脉穿刺置管术 222
七、动脉切开术 224
八、右心导管检查术 225
九、漂浮导管或微导管插管术 228
十、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 230
6-2 治疗性手术(一) 232
一、胸腔闭式引流术 232
二、静脉放血术 234
三、胸外心脏按压术 235
四、心内注射术 235
五、临时人工心脏起搏术 236
六、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237
七、腹膜透析术 240
八、灌肠术 243
6-3 治疗性手术(二) 243
九、导尿术 245
十、耻骨上膀胱穿刺置管术 247
十一、人工呼吸术 248
十二、气管插管术 249
十三、气管切开(造口)术 251
十四、血液透析术 254
1、心电图各波段正常值 259
附录A 临床诊断参考值 259
2、异常心电图的诊断标准 260
3、多普勒超声诊断的正常值 266
附录B 速见表 267
1、mmHg→kPa速见表 267
2、cmH2O→kPa速表见 269
3、常用检验数值新旧单位速见表 270
附录C 心血管外科常用药物 274
参考文献 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