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1 我为什么迟疑 1
2 从美学说到哲学:但愿我的有些话不会令你感到不快 4
3 有学者提请注意哲学上的新动向:价值论转向 12
4 美学学科多样化,而价值美学走红 15
5 价值美学虽非显学,然鼓吹者不乏其人 17
6 关于本书的一些设想 19
第二章 审美现象描述 21
7 人类智力遭遇挑战,审美现象很难定义 21
8 审美现象是自然现象,抑或文化现象? 28
9 审美现象是物质文化现象,抑或精神文化现象? 32
10 审美现象是真、是幻,是虚、是实? 37
11 审美现象的确定性与非确定性 39
12 审美现象相关于主体而非主观的心绪、情感、感性观念,相关于客体也非客观的实体 40
13 审美的秘密可能隐藏于主体客体之间 43
第三章 审美现象的价值本性——人·价值·美 46
14 人是自然,又非自然 46
15 价值界说 56
16 审美属于价值范畴 63
17 以往美学误区之一:在价值活动和价值现象之外找美 68
18 以往美学误区之二:审美无利害 75
第四章 从价值论视角评说美学史例 84
19 解说当年柏拉图所面临的难题 84
20 解说狄德罗的“美在关系”说 87
21 解说克莱夫·贝尔“有意味的形式” 89
22 解说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学论争 92
23 美学史上各家各派常常“不经意滑入”价值美学轨道 98
第五章 审美价值的特性(一)——愉悦性 106
24 需要寻找特殊性 106
25 愉悦性是其表层的也是基本的特点 108
26 审美愉悦的广义内涵 113
27 愉悦性导致审美活动对象与其他价值活动对象的差异 118
28 审美愉悦包含感官愉快但绝非生理性的官能快感 122
29 感受·感动·领悟——以情感为中心 133
30 以人自身为最高目的 138
第六章 审美价值的特性(二)——关于形式 141
31 美学史上“形式”理论种种 141
32 审美价值载体的形式必须是感性的 148
33 审美价值载体的形式具有相对独立性 150
34 这种相对独立性是有限的 152
35 “有意味的形式” 156
第七章 审美价值的特性(三)——媒介的意义和作用 161
36 媒介的意义 161
37 媒介直接就是生产力 165
38 电子媒介的作用 168
39 媒介通过改变主体而影响和改变审美和艺术 173
40 媒介通过改变对象来改变审美和艺术 177
41 媒介通过改变借以把握对象的工具和形式来改变审美和艺术 179
42 艺术媒介与审美价值本体不能分离 182
43 特定的审美价值只能由特定的艺术媒介来实现 184
44 一种新的媒介的产生,可能意味着一种新的审美价值形态的诞生 187
第八章 审美价值的特性(四)——独特性·创造性·亲身体验性·不可转述性·单渠道传输·主客专对 190
45 独特性 190
46 创造性 194
47 “亲身体验性”和“不可转述性” 200
48 审美信息单渠道传输 203
49 主客专属专对性 206
第九章 审美价值的发生学考察 210
50 从石器上看审美的胚芽 210
51 玉与玉器之美:从物质向精神的升华 217
52 居所、衣饰、歌谣、器乐之美 225
53 审美发生之哲理(逻辑)根据刍议 228
54 关于审美价值的发生过程和现实形态的猜想 231
第十章 审美价值的生产 239
55 生产性的审美活动 239
56 艺术创作中审美价值生产的多样性 243
57 崇高型审美价值的生产 245
58 优美型审美价值的生产 250
59 悲剧型审美价值的生产 254
60 喜剧型审美价值的生产 258
第十一章 审美价值的消费 264
61 消费性的审美活动 264
62 审美价值的消费与非审美价值的消费 267
63 审美价值的消费即审美价值的实现 271
64 审美消费是审美价值发挥社会效应的基本途径 275
65 艺术中的审美消费即艺术欣赏 277
66 共鸣与观赏 278
67 审美价值的评价 281
参考文献 285
党圣元推荐书 289
高建平推荐书 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