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张忠明] 1
上编 巴楚文化的源流 3
第一章 为什么研究巴楚文化 3
●什么是巴文化 4
●什么是楚文化 5
●什么是“巴楚文化” 6
第二章 巴人的起源与巴国的兴亡 9
●巴人起源于清江廪君蛮 9
●夷城与香炉石文化 12
●巴国的灭亡 13
第三章 巴楚文化形成的原因 15
●巴楚先民长期毗邻杂居 16
●战争引起文化交汇 17
●通婚造成民族融合 19
●习俗相近形成文化混同 20
第四章 巴楚文化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 22
●基本特征:从半巴半楚到亦巴亦楚 22
●崇火尚农的原始农耕文化 24
●种桑养蚕引申丝帛文化 26
□女神崇拜 27
□载礼文化 28
□桑园文化 31
●巴楚器物文化的交汇与复合 34
□兵器 34
□乐器舞器 36
□虎座凤架鼓 38
●文学艺术上的交融 39
□歌舞 40
□巫风 40
□楚辞与巴歌 42
中编 巴楚文化的演变 47
第五章 秦汉时期巴楚文化的转型 47
●巴人、楚人的去向 47
●秦末汉初楚文化的反弹 49
第六章 南北文化光环的聚集--文化昭君 51
●史实昭君 52
●小说戏剧中的昭君 53
●诗词中的昭君 55
第七章 南北文化交汇的杰作--郦道元赞誉三峡 58
●郦氏妙笔写三峡 59
□广溪峡 59
□巫峡 60
□西陵峡·秭归与屈原 61
□西陵峡·督邮争界 62
□西陵峡·丹阳城 62
□西陵峡·黄牛山 63
□西陵峡·夷陵老城 63
□三峡·传世佳篇 64
●三峡人的知已 65
第八章 北诗南骚在三峡的合流--齐梁帝王诗 68
●王融的三峡诗 69
●萧纲的《蜀道难》 70
●萧绎的《折杨柳》 71
●齐梁帝王诗的价值 73
第九章 南北文化合奏的乐章--《竹枝词》 74
●《竹枝词》的起源 75
●刘禹锡再创《竹枝词》 76
●《竹枝词》的传承 79
第十章 南北文化融会的彩虹--“贬官文化” 83
●什么是“贬官文化” 83
●三峡“贬官文化”的名诗 84
●“贬官文化”的代表欧阳修 87
第十一章 土司文化 91
●土司制度的起源与革除 91
●土司文化的汉化 94
●《田氏一家言》 95
●容美与外界的文化交流 97
□顾彩到容美作客 98
□覃氏夫人大义释女奴 101
□与文安之等文士的交流 102
●土家勇赴国难的爱国精神 104
下编:巴楚文化的新发展 109
第十二章 巴楚文化的发掘与继承 109
●建立土家族自治州县 110
●发掘巴文化地下遗存 110
●发掘楚文化地下遗存 111
●巴楚文化的地上遗存 114
□民风民俗 115
□遗址遗迹 116
第十三章 巴楚文化的推陈与出新 120
●收集事理与发展创新 121
●音乐 121
□楚歌 121
□巴歌 123
□新民歌 123
□巴楚古音活化石 124
●舞蹈 125
□摆手舞 126
□跳丧鼓 127
□巴山舞 128
□地花鼓 129
□肉莲湘 130
□茅古斯 130
□桡工舞 130
□土里巴人 131
●戏曲 131
□长阳杂剧 131
□堂戏 132
□柳子戏 132
□远安花鼓 133
□枝江楠管 133
□宜都梆鼓 133
□长阳南曲 134
●诗歌 137
□创世歌 137
□黑暗传 138
□劳动歌 139
□时政歌 142
□爱情歌 143
□仪式歌 147
□儿歌 148
●故事、散文、小说 150
□民间故事 150
□散文 152
□小说 152
●根艺、奇石 153
□根雕 153
□奇石 154
□装饰 155
□美术 156
后记 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