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
《文学之友丛书》序 姚雪垠 1
1 被称为“英雄史诗”的《保卫延安》 1
2 《保卫延安》中彭总的形象 3
3 《保卫延安》的创作 6
4 赵树理的幽默 9
5 赵树理作品中的人物外号 12
6 《红日》英雄形象的塑造 15
7 《红日》中反动将领的形象 18
8 《红旗谱》的一个贡献 21
9 《红旗谱》的地方色彩和民族气魄 24
10 漫谈朱老忠形象的塑造 28
11 杨沫和林道静 32
12 林道静的人生道路及其性格 35
13 《山乡巨变》中“檀木雕的菩萨” 38
14 “面里面糊”的盛佑亭 41
15周立波运用语言的深厚功力 44
16 柳青在皇甫村14年 47
17 50年代的农村新人形象——梁生宝 50
18 老一代农民的艺术典型——梁三老汉 53
19 既要“在党”又要谋私的郭振山 57
20 《创业史》的艺术成就 60
21 巍巍红岩 堂堂正气 65
22 《红岩》的写作 69
23 60年代初期的历史小说创作 73
24姚雪垠和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 76
25 孙犁作品的诗情画意 80
26萧也牧的《我们夫妇之间》 84
27路翎的《洼地上的“战役”》 87
28精于短篇小说创作技巧的骆宾基 90
29 茹志鹃清新俊逸的创作风格 94
30 《班主任》破土而出 99
31 蒋子龙笔下的“乔厂长” 102
32 军事文学新突破的标志——《高山下的花环》 106
33 周克芹是怎样解剖许茂的 110
34周克芹所描写的“女儿国”与四姑娘 114
35 借人物命运演时代变迁的《芙蓉镇》 118
36 《芙蓉镇》中风俗民情的描绘 121
37 努力“找到艺术上的自己”的古华 124
38王蒙心中的一个主旋律 127
39 王蒙的试验、探索和创新 131
40 高晓声的陈奂生系列小说 135
41 高晓声的“笑” 140
42 知识分子的历史悲剧与陆文婷性格 145
43 谌容笔下的喜剧典型 146
44 张洁的艺术追求 152
45 沿着小巷寻找艺术世界的陆文夫 155
46 刘绍棠的“乡土文学” 160
47 张弦的爱情小说 165
48抒写民族之魂的《黄河东流去》 169
49 邓友梅的“京味”小说 175
50 贾平凹的“商州小说” 179
51 张承志的《黑骏马》和《北方的河》 184
52谈郭沫若的诗歌新作 188
53诗坛泰斗艾青 192
54臧克家建国后的诗作 197
55擂鼓诗人田间 200
56严辰的诗并非“小花闲草” 203
57 “石油诗人”李季及其《杨高传》 207
58 闻捷和他的《天山牧歌》 211
59 张志民和他的《西行剪影》 216
60 战士与诗人郭小川 221
61 郭小川的新辞赋体诗 225
62贺敬之的《放声歌唱》 227
63 曾卓的诗集《悬崖边的树》和《老水手的歌》 231
64 雷抒雁和他的《小草在歌唱》 236
65 青春的歌手邵燕祥 240
66 未央的诗集《祖国,我回来了》 244
67 多产的军旅诗人李瑛 247
68 张永枚和《骑马挂枪走天下》 251
69歌唱妇女革命的长诗《白兰花》 254
70 在诗路上不断跋涉的公刘 258
71 瑕瑜互见的《红旗歌谣》 262
72新时期的小诗创作 265
73驾驭“双桅船”的歌手舒婷 269
74 真实、真诚、真挚的巴金散文 274
75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 278
76细说漫忆的曹靖华 281
77 吴伯箫对延安岁月的赞歌 284
78象写诗一样写散文的杨朔 288
79 赋予现实以生命和神魄的刘白羽 291
80 海阔天空的秦牧散文 294
81 不同凡响的《哥德巴赫猜想》 298
82 “抒情女中音”黄宗英 303
83 郭沫若的历史剧《蔡文姬》 307
84老舍的《茶馆》 311
85 关于《茶馆》的结构 315
86 田汉的历史剧《关汉卿》 318
87 《关汉卿》的结尾 322
88 曹禺等的历史剧《胆剑篇》 325
89 《丹心谱》中“识时务的英雄” 328
90从《双熊梦》到《十五贯》 332
91 化腐朽为神奇的《团圆之后》 336
92谈谈鬼戏《李慧娘》 340
93 由汉的最后一个剧本《谢瑶环》 344
94吴晗和《海瑞罢官》 348
95从琼花到罗霄 352
96 叶楠的《巴山夜雨》 356
97 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喜盈门》 360
后记 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