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杨恩寰 1
第一章 绪论 1
一 艺术学概况 1
(一)西方艺术学 1
(二)中国艺术学 11
二 艺术学及其体系框架 15
(一)艺术学:研究艺术现象的学科 15
(二)艺术学学科性质 17
(三)艺术学体系框架 19
三 艺术学对象 22
四 艺术学任务 25
(一)描述艺术现象 26
(二)把握艺术现象的规律 27
(三)阐释艺术活动的功用 27
(四)指导艺术实践 28
五 艺术学方法 30
(一)科学方法 30
(二)哲学方法 32
(三)心理学方法 33
(四)社会学方法 36
(五)历史学方法 37
(六)文化学方法 37
第二章 艺术本性 39
一 艺术本性:种种理解 39
(一)西方传统理解 39
(二)西方现代解释 45
(三)中国当代理解 48
二 艺术:实践的一种特殊形式 52
(一)艺术作为实践的一种特殊形式 53
(二)艺术作为构制意象的创造性活动 55
(三)艺术活动的基本特性 58
三 艺术:历史发生学解释 61
(一)艺术起源:种种解释 61
(二)艺术起源于劳动 67
(三)艺术与审美 71
(四)艺术与巫术 73
四 艺术:文化哲学阐释 75
(一)艺术与文化 76
(二)艺术与宗教 78
(三)艺术与哲学 80
(四)艺术与道德 83
(五)艺术与科学 85
第三章 艺术产品 88
一 艺术产品:种种解释 88
(一)现当代西方各种解释 88
(二)现当代中国各种解释 97
二 艺术产品:意象物态化存在形式 100
(一)艺术产品:从艺术创造角度去理解 102
(二)艺术产品:从艺术接受角度去理解 106
三 艺术产品结构 107
(一)二重性组合 108
(二)多层次性组合 110
(三)三层次性组合 112
(四)审美层面与非审美层面融合 116
四 艺术产品本文 118
(一)意向性与召唤性 119
(二)虚构性与真实性 119
(三)浮动性与稳定性 120
五 艺术产品风格 121
(一)艺术风格:艺术产品总体特征 122
(二)艺术风格的命名和分类 124
(三)艺术风格与艺术流派 127
第四章 艺术创造 130
一 艺术创造:意象构思与物态化 130
(一)艺术创造的双重含义 130
(二)艺术创造和非艺术创造 131
(三)艺术创造与审美创造 135
(四)艺术创造与艺术欣赏、艺术批评 136
二 艺术创造过程 137
(一)准备阶段 137
(二)构思阶段 141
(三)传达阶段 148
三 艺术创造心理 155
(一)艺术创造与审美心理结构 155
(二)艺术创造与无意识 159
(三)艺术创造与直觉 162
(四)艺术创造与灵感 164
四 艺术家 167
(一)艺术家——一个有机整体的存在 167
(二)艺术家作为艺术(创造)个性 169
(三)艺术(创造)个性的形成 174
第五章 艺术欣赏 176
一 艺术欣赏:观照、体验、悟解 176
(一)艺术欣赏的含义 176
(二)艺术欣赏与非艺术解读 177
(三)艺术欣赏与审美欣赏 178
(四)艺术欣赏与艺术创造、艺术批评 179
二 艺术欣赏过程 181
(一)艺术欣赏切入 182
(二)艺术欣赏过程 184
三 欣赏者(受众) 190
(一)生活经验 210
(二)文化素质 212
(三)艺术素质 214
第六章 艺术批评 218
一、艺术批评:理解、阐述和评判 218
(一)艺术批评的含义 218
(二)艺术批评与非艺术批评 220
(三)艺术批评与审美批评 221
(四)艺术批评与艺术创造、艺术欣赏 222
二、艺术批评活动 224
(一)艺术批评的主体性 224
(二)艺术批评的指向性 225
(三)艺术批评过程 226
(四)艺术批评标准 232
(五)艺术批评形式 233
三 批评定(公众) 241
(一)丰富的生活经历 241
(二)敏锐的艺术感受力 244
(三)较强的理性能力 245
(四)正确的运用艺术批评尺度和方法 246
(五)批评家应不断地超越自己 248
第七章 艺术交流 250
一 艺术:一种文化交流形式 250
(一)艺术交流的双重含义 250
(二)艺术交流机制 252
(三)艺术交流历程 256
二 艺术交流与社会文化 257
(一)社会文化对艺术交流的影响 258
(二)艺术交流对社会文化建设的助益 263
三 艺术交流与社会经济 265
(一)艺术交流走向市场 265
(二)社会经济对艺术交流的影响 268
(三)艺术交流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270
第八章 艺术功效 273
一 艺术功效 273
(一)艺术功效与艺术价值 273
(二)艺术功效与非艺术功效 274
(三)艺术功效与审美功效 275
二 艺术功能 275
(一)情感的宣泄与净化 276
(二)认知和教化 279
(三)传播和沟通 282
(四)组织和激励 284
三 艺术效应 286
(一)个体心性建构 287
(二)群体(人际、社会)关系的调节 290
第九章 艺术门类 293
一 艺术门类:艺术历史演变的种类 293
(一)艺术门类的两种含义 293
(二)艺术种类的历史演变 295
(三)艺术种类演变趋势和原因 299
二 艺术门类划分的原则 303
(一)西方古典艺术分类原则 303
(二)西方现代艺术分类原则 310
(三)中国现代艺术分类原则 318
(四)一种可行的艺术分类原则 321
三 艺术门类体系 324
(一)视觉艺术及其特性 325
(二)听觉艺术及其特性 333
(三)视听艺术及其特性 335
(四)视听——想像艺术及其特性 341
后记 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