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章 绪论 1
§1-1机械原理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1
§1-2机械原理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 3
§1-3机械原理在发展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4
§1-4机械原理课程的学习方法 4
第二章 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6
§2-1研究机构结构的目的 6
§2-2平面运动副及其分类 6
§2-3平面机构运动简图 7
§2-4运动链、机构和机构的自由度 11
§2-5平面机构用低副代替高副的方法 17
§2-6机构的组成原理和结构分析 20
第三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28
§3-1研究机构运动分析的目的和方法 28
§3-2机构位置图及其各点轨迹和位移的求法 29
§3-3用速度瞬心法进行机构的速度分析 30
§3-4相对运动图解法的基本原理 34
§3-5用相对运动图解法进行机构速度和加速度分折 40
§3-6机构的运动线图 50
§3-7用直角坐标解析法进行运动分析 51
第四章 平面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 62
§4-1机构力分析的目的和方法 62
§4-2构件惯性力的确定 64
§4-3机构动态静力分析的图解法 66
§4-4速度多边形杠杆法(茹可夫斯基杠杆法) 74
第五章 机械中的摩擦和机械效率 80
§5-1概述 80
§5-2平面的摩擦 81
§5-3槽面的摩擦 82
§5-4矩形螺纹螺旋副的摩擦 83
§5-5三角形螺纹螺旋副的摩擦 85
§5-6向心轴颈的摩擦 86
§5-7推力轴颈的摩擦 91
§5-8机械效率和自锁条件 92
§5-9螺旋的机械效率 95
§5-10机组的效率 96
第六章 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 104
§6-1平面连杆机构的应用及共设计的基本问题 104
§6-2铰链四杆机构有曲柄的条件 105
§6-3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型式及其演化 107
§6-4平面四杆机构的几个基本知识 116
§6-5用图解法设计平面四杆机构 120
§6-6利用位移矩阵进行平面连杆机构设计 126
第七章 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139
§7-1凸轮机构的应用和分类 139
§7-2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 142
§7-3凸轮机构的压力角与基圆半径的确定 152
§7-4凸轮轮廓设计的图解法 155
§7-5凸轮轮廓设计的解析法 161
第八章 齿轮机构及其设计 170
§8-1齿轮传动的应用和分类 170
§8-2齿廓啮合基本定律 172
§8-3渐开线及其性质 173
§8-4渐开线齿廓满足齿廓啮合基本定律 176
§8-5直齿圆柱齿轮各部分名称和几何尺寸计算 177
§8-6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啮合过程 181
§8-7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正确啮合条件 182
§8-8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中心距和可分离性 183
§8-10内啮合圆柱齿轮传动 186
§8-9齿轮齿条传动 186
§8-11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的重合度 187
§8-12齿廓切削方法 189
§8-13渐开线标准齿轮无根切现象的最少齿数 193
§8-14变位齿轮概述 195
§8-15变位齿轮传动 198
§8-16斜齿圆柱齿轮传动 202
§8-17螺旋齿轮传动 210
§8-18蜗杆传动 214
§8-19直齿圆锥齿轮传动 218
第九章 轮系 234
§9-1轮系的用途和分类 234
§9-2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235
§9-3周转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238
§9-4混合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243
§9-5其他类型齿轮传动简介 246
第十章 其他常用机构 254
§10-1万向联轴节 254
§10-2螺旋机构 256
§10-3棘轮机构 258
§10-4槽轮机构 261
§10-5不完全齿轮机构 264
§10-6凸轮式间歇运动机构 266
§10-7非圆齿轮机构 267
§10-8组合机构 268
§11-1研究机械运转及其速度波动调节的目的和内容 274
第十一章 机械的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 274
§11-2机械运转的三个时期 275
§11-3等效力和等效力矩 276
§11-4等效质量和等效转动惯量 281
§11-5机组的运动方程式 283
§11-6机组速度波动的调节方法 284
§11-7确定飞轮转动惯量简介 286
第十二章 机械的平衡 294
§12-1机械平衡的目的、分类及方法 294
§12-2刚性回转构件的静平衡计算及静平衡试验法 295
§12-3刚性回转构件的动平衡计算及动平衡机的工作原理 298
§12-4平面机构的平衡原理 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