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预备知识 1
§1-1 最小二乘法简介 1
目录 1
§1-2 正交试验法 6
§1-3 方差分析 12
第二章 校准方法和测量误差 18
§2-1 测量误差综述 18
§2-2 各种校准方法 24
§2-3 误差方差的求法 29
§3-1 测量方法的比较及其误差方差 33
第三章 比例校准和SN比 33
§3-2 转动惯量的测定 35
§3-3 一般公式 42
§3-4 转动惯量的SN比 49
第四章 测量误差及其改进方法 53
§4-1 比例式校准 53
§4-2 一次(线性)式校准 57
§4-3 测量误差公式的有关注释 63
第五章 校准周期和误差波动 72
§5-1 零点校准和误差波动 72
§5-2 SN比的比较 75
§5-3 改变校准周期 84
§5-4 读数为差值(与真值之差)时,SN比的公式举例 87
第六章 信号因子水平的做法和SN比的比较 89
§6-1 信号因子及其水平 89
§6-2 信号因子水平的做法(以化学分析为例) 91
§6-3 信号因子水平的做法(以质量测量为例) 97
§6-4 其他问题 104
§6-5 转动惯量的信号因子问题 106
§6-6 轮箍的动平衡举例 111
§6-7 信号因子水平的做法 115
§6-8 根据回归变量做信号因子的水平 120
§6-9 有回归变量的SN比 122
§6-10 回归变量不能有效控制的情况 131
§6-11 信号因子的水平及其有关问题 136
§6-12 硬度测量的实例 138
§6-13 无重复测量的情况 144
§6-14 SN比置信区间表的使用方法举例 152
第七章 有关误差的一些问题 157
§7-1 内部干扰(内因)和外部干扰(外因) 157
§7-2 误差原因的分类 158
§7-3 标准室的作用 164
§7-4 试样误差问题 168
第八章 误差因子的取法 172
§8-1 质量测量中的误差因子 172
§8-2 误差因子和SN比 177
§8-3 改变校准周期后的情况 185
第九章 改进SN比的试验设计 189
§9-1 信号因子和误差因子 189
§9-2 SN比的计算方法 192
§9-3 误差因子及其对策 194
§9-4 SN比的置信区间(置信界限) 199
§9-5 内侧正交表及控制因子的安排 202
§9-6 外侧正交表及信号因子的安排 206
§9-7 SN比的计算 210
§9-8 方差分析 213
§9-9 显著因子的估算 216
第十章 标准固有误差的试验设计 218
§10-1 标准的误差 218
§10-2 直读天平的试验 220
§10-3 方差分析 223
§10-4 标示误差及其数据分析方法 228
§10-5 求砝码标示值的误差方差的试验设计 231
§11-1 标准的标示值的误差 235
第十一章 标准的误差的求法 235
§11-2 环规举例 241
§11-3 信号因子效果的多项式展开 248
第十二章 标准的稳定性的试验设计及其数据分析 252
§12-1 标准的稳定性 252
§12-2 稳定性的试验设计 253
§12-3 数据分析 258
§12-4 变化量的预测 261
§12-5 标准的校准周期 264
§13-1 二次回归式 267
第十三章 二次校准式 267
§13-2 计算举例 270
§13-3 校准方法 276
§13-4 估计值的置信区间 280
附录 283
附录Ⅰ 两个水平系列的正交表 284
附录Ⅱ 三个水平系列的正交表 288
附录Ⅲ x2分布表 291
附录Ⅳ F分布表 292
附录Ⅴ SN比的置信区间(dB) 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