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论篇 1
序 王仲方 1
第一章 结合治理研究的概念对象和范围 3
第一节 国外关于刑事政策的研究 3
一 什么是刑事政策 3
序 于浩成 4
二 国外对于青少年犯罪的刑事政策 4
二 资本主义日益严重的青少年犯罪问题 5
第二节 综合治理的概念 7
一 综合治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8
二 对综合治理的广义理解和狭义理解 10
三 对综合治理的宏观理解和微观理解 11
一 综合治理研究的内容 12
第三节 综合治理研究的对象范围 12
二 青少年犯罪综合治理的特点 13
三 综合治理研究和有关学科的关系 15
第四节 我国的综合治理与资本主义国家刑事政策的比较 17
一 阶级性 18
二 科学性 18
三 社会性 19
四 群众性 19
第二章 综合治理方针的确立 21
第一节 综合治理方针的形成 21
一 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综合治理思想 21
二 作为社会治安基本方针的确立 24
一 青少年犯罪的严重性 29
第二节 实行综合治理的必要性 29
二 犯罪原因的综合性 31
三 罪犯改造的复杂性 33
四 用系统思想看社会 34
第三节 实行综合治理的可能性 36
一 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 37
二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 37
三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指导 38
四 完善中的法制建设 38
第四节 实行综合治理的重要意义 40
一 开辟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治安工作的新道路 40
二 教育培养一代社会主义新人 42
三 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 43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手段 47
一 青少年犯罪的思想因素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 47
手段篇 47
第三章 综合治理的诸种手段 47
二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51
第二节 经济和文化手段 54
一 经济手段 54
二 文化手段 56
第三节 行政和法律手段 59
一 行政手段 59
二 法律手段 61
一 预防的基本含义 69
第一节 关于预防的一般论述 69
第四章 预防 69
环节篇 69
二 预防为主的方针 70
三 一般预防和重点预防 73
第二节 早期预防 74
一 不良习气是量变的开始 75
二 辍学生是早期预防的重点 76
三 早期预防教育 77
第三节 边缘预防 79
一 边线预防的对象范围 80
二 边缘预防的意义作用 81
三 边缘预防的组织和工作方法 83
二 预防对象的考察 86
第四节 重新犯罪预防 86
一 犯罪的反复性和反复原因 86
三 预防对象的教育 89
第五节 纠纷激化犯罪预防 91
一 纠纷激化犯罪的产生 91
二 纠纷激化犯罪的预防 92
三 加强人民调解工作 96
第五章 惩处 99
第一节 惩处的基本含义 99
一 综合治理的特殊重要环节 99
二 国家的法律惩罚手段 99
三 惩处的目的 101
一 制止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102
第二节 惩处的意义和作用 102
二 告诫和挽救失足者 105
三 鼓舞群众斗志 108
四 历史的经验 109
第三节 惩处的方针和政策 111
一 惩处的方针 113
二 惩处的重点 113
三 惩处的界限 114
四 宽严结合 115
六 诉讼程序和审理 116
二 惩罚为前提改造为目的 120
一 特定的概念 120
第一节 改造的基本含义 120
第六章 改造 120
三 违法犯罪青少年改造的特殊性 121
第二节 改造的意义和作用 122
一 改造人 122
二 造就人 123
三 创造财富 124
第三节 改造的方针和政策 124
一 改造第一、生产第二 125
二 “六个字”、“三个象” 127
三 科学文明管理 129
第四节 改造教育的内容 132
一 劳动观念教育 132
二 政治思想教育 133
四 文化知识教育 135
三 生产技术教育 135
第五节 改造模式的新探索 136
一 特殊学校 136
二 开放式社会协同教育 140
三 管教生产双承包 145
体制篇 151
第七章 家庭 151
第一节 家庭与子女犯罪 151
一 家庭构成 151
二 家长素质 154
三 家庭教育 158
第二节 家庭教育在综合治理中的作用 162
一 特殊的关系 163
二 特有的方式 164
三 特别的效果 166
第三节 充分发挥家庭对子女的管理教育作用 167
一 全社会都要重视家庭教育问题 167
二 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加强对家长的教育 169
三 加强对家庭教有的科学研究 171
四 加强对“特别家庭”的社会支援 172
第八章 社区 174
第一节 社区环境与青少年犯罪 174
一 城乡两种社区环境 174
二 邻里环境 175
三 社区管理 178
二 居民自治的实体 183
第二节 社区在综合治理中的作用 183
一 社会管理的基层 183
三 建设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 186
第三节 充分发挥社区对居民的管理教育作用 187
一 重视和加强社区基层工作 188
二 广泛开展建设精神文明街村的活动 189
三 健全充实社区中的群众自治组织 190
四 把街道待业青年组织起来 192
五 以社区为中心做好对失足青少年的帮助工作 192
六 充分发挥离退休老干部老工人老教师的作用 194
第九章 学校 196
第一节 学校与学生犯罪 196
一 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198
二 后进生教育 200
三 学校管理 202
四 学校风气 204
第二节 学校在综合治理中的作用 206
一 专门的教育单位 207
二 全面教育的单位 208
三 人人必经的教育单位 208
第三节 充分发挥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教育作用 209
一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210
二 改革普通教育加强学校管理 211
三 加强对后进学生的教育 212
四 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 215
一 工读学校的性质任务 216
第四节 工读学校 216
二 工读教育的内容原则 217
第十章 工作单位 220
第一节 工作单位与青年职工犯罪 220
二 保卫防范工作 223
三 单位风气 223
四 思想政治工作 224
一 物质生产的基本单位 227
二 职工管理的基本单位 228
三 职工教育的基本单位 230
四 职工生活保障的基本单位 231
第三节 充分发挥工作单位对青年职工的管理作用 233
一 提高参加综合治理工作的自觉性 233
二 加强对青年职工特别是对后进失足青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235
三 加强单位管理搞好治安防范 237
四 适应体制改革的新形势努力创造综合治理的新鲜经验 239
第十一章 政法部门 242
第一节 公安机关 243
一 侦破案件 243
二 治安管理 243
三 安全保卫 244
四 社会帮教 244
五 防止群众纠纷激化 244
六 法制宣传 245
七 治安保卫委员会 245
二 劳改劳教检察 247
一 批捕起诉 247
第二节 人民检察院 247
三 回访帮教 248
四 检察建议 249
五 法制宣传 249
第三节 人民法院 250
一 审判工作 250
二 调解处理人民内部纠纷 251
三 促进罪犯改造 251
四 回访帮教 252
五 司法建设 253
六 法制宣传 253
第四节 司法行政机关 254
一 劳改劳教 254
二 法制宣传 255
三 人民调解 256
四 律师工作 257
五 公证工作 257
第十二章 领导体制 258
第一节 加强党对综合治理的领导 258
一 提高全党全社会对综合治理重要性的认识 261
二 各级党委要加强工作指导 262
三 充分发挥各种社会组织的作用 263
第二节 建立“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综合治理领导体制 265
一 “条块结合以块为主” 266
第二节 工作单位在综合治理中的作用 266
二 建立健全领导体制 269
后记 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