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宁波帮概论 1
第一节 宁波帮概述 1
一 宁波帮的概念 1
二 宁波帮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5
三 宁波帮的主要特征及其历史贡献 10
四 促进宁波帮发展的若干重要因素 15
五 宁波帮研究的重要意义 19
第二节 世纪伟人与宁波帮 22
一 孙中山与宁波帮 22
二 毛泽东与宁波帮 29
三 邓小平与宁波帮 36
第三节 宁波帮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43
一 “宁波帮”的提出及其含义 43
二 宁波帮研究的回顾 44
三 宁波帮研究的展望 50
第二章 宁波帮发展轨迹与时代特征 53
第一节 宁波帮形成于明末清初 53
一 天然良港,重商传统 53
二 地狭人稠,四出营生 57
三 浙东学术,工商皆本 59
四 仕途受挫,弃儒从商 62
第二节 宁波帮称雄于晚清民国 64
一 五口通商,欧风东渐 64
二 立足上海,团结扬威 67
三 超越传统,创新求变 71
第三节 宁波帮腾飞于港台海外 74
一 艰苦奋斗,落地生根 75
二 把握商机,威震港台 78
三 善占先机,高跃腾飞 81
第四节 宁波帮的人文精神 84
一 四海为家,爱国爱乡 84
二 勤俭敬业,诚信笃实 85
三 把握脉息,创新求进 89
四 注重乡谊,团结互助 90
第三章 宁波帮与中国近代经济发展 93
第一节 宁波帮与中国近代金融业 93
一 宁波帮与中国钱庄业 93
二 宁波帮与中国银行业 99
三 宁波帮与中国其他金融机构 103
第二节 宁波帮与中国近代商业 107
一 宁波帮经营的商业 108
二 宁波帮与近代中国的对外贸易 127
第三节 宁波帮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 134
一 宁波帮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贡献 134
二 刘鸿生与大中华火柴厂 141
三 宋炜臣与汉口既济水电公司 143
第四节 宁波帮与中国近代航运业 145
一 宁波帮与中国轮船航运业 145
二 虞洽卿与三北轮埠公司 150
第四章 宁波帮与中国近现代教育 154
第一节 宁波的办学传统 154
第二节 “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 156
一 叶澄衷的叶氏义庄和澄衷蒙学堂 156
二 严信厚与储才学堂 157
三 吴锦堂的神户华侨同文学校和锦堂学校 158
四 各地宁波同乡会创办的学校 160
五 宁波帮个人创办的学校 163
六 宁波帮创设的奖学金 166
第三节 继往开来的王宽诚 168
一 王宽诚的生平和业绩 169
二 捐建华侨小学和暨南大学 169
三 创建东恩中学与东恩小学及其他捐建项目 170
四 设立王宽诚教育基金会 171
第四节 “教育救国”和“科教兴国” 173
一 包玉刚:圆了宁波人的大学梦 173
二 邵逸夫:华夏捐资兴教第一人 179
三 陈廷骅与赵安中:希望工程的功臣 181
四 曹光彪:投资捐资为教育 183
五 李达三:反哺与回馈 185
六 应昌期:20世纪中国围棋之父的特殊贡献 187
七 傅在源:为了寒门学子 188
八 宁波帮:一个科教兴国、振兴乡邦的群体 189
第五节 宁波帮捐资办学的特点及其贡献 189
一 宁波帮捐资办学的特点 189
二 宁波帮对中国近现代教育的贡献 191
第五章 走向新时代的宁波帮 193
第一节 海外宁波帮现状 193
一 海外宁波帮概况 193
二 海外宁波人的社团组织 194
第二节 海外宁波帮对家乡建设的贡献 201
一 改革开放以来海外宁波帮与家乡的交往 202
二 海外宁波帮对宁波现代化建设的贡献 204
三 海外宁波帮在家乡投资的基本情况 207
第三节 新一代海外宁波帮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211
一 新一代海外宁波帮的现状 211
二 新一代海外宁波帮的特点 212
三 新一代海外宁波帮的变化 215
第四节 走向未来的宁波人 216
一 承继薪火的新一代宁波人 216
二 缔造商海新文化的宁波人 217
三 铸就商海新优势的宁波人 219
四 形成商海新品格的宁波人 221
附录:宁波经济建设促进协会 226
一 经促会的成立及第一届理事会 226
二 经促会第二届理事会 227
三 经促会第三届理事会 229
四 经促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四届一次理事会 231
后记 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