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 氢 1
14.1.1 氢的同位素 1
第十四章 氢和氢的化合物 1
14.1.2 氢的性质及制备方法 2
14.2 氢化物 4
14.2.1 氢化物的类型和性质 5
14.2.2 过氧化氢 9
14.2.3 氮的氢化物——氨,联氨和羟氨 12
14.2.4 硼的怪化物——硼烷 16
14.3.1 能源氢氧的生产 19
14.3 氢能源 19
14.3.2 氢能的储存及利用 20
思考题 21
习题 22
第十五章 主族元素化合物——氧化物,氢氧化物,含氧酸和含氧酸盐 23
15.1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氧化物,过氧化物和超氧化物 23
15.1.1 氧化物 23
15.1.2 过氧化物 24
15.1.3 超氧化物 25
15.2.1 氢氧化物的酸碱性——RHO经验规则 26
15.2 氢氧化物的酸碱性和含氧酸强度判断 26
15.2.2 含氧酸的强度——鲍林规则 27
15.3 硼和铝的含氧化合物 28
15.3.1 硼的含氧化合物 28
15.4 硅的含氧化合物 28
15.3.2 铝的含氧化合物 31
15.4.1 二氧化硅 35
15.4.2 硅酸和硅胶 35
15.4.3 硅酸盐 36
15.5.1 锡、铅的含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38
15.5 锡,铅的含氧化合物 38
15.5.2 锡(II)还原性和铅(IV)的氧化性 40
15.6 氮族元素的含氧化物 41
15.6.1 氮的含氧化合物 41
15.6.2 磷的含氧化合物 47
15.6.3 砷,锑,饿的含氧化合物和硫代酸盐 54
15.6.4 氮族元素的吉布斯自由能-氧化态图 58
15.7 硫的含氧化合物 60
15.7.1 亚硫酸及其盐 61
15.7.2 连二亚硫酸钠 62
15.7.3 硫酸及其盐 63
15.7.4 硫代硫酸及其盐 66
15.7.5 地硫酸及其盐 67
15.8 卤素的含氧酸和含氧酸 68
15.8.1 次卤酸及其盐 69
15.8.2 卤酸及其盐 70
15.8.3 高卤酸及其盐 71
15.8.4 氯、溴、碘的吉布斯自由能-氧化态图 73
思考题 74
习题 75
16.1 过渡元素能性 78
第十六章 过渡元素及其化合物 78
16.1.1 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 79
16.1.2 氧化态 80
16.1.3 金属的化学活泼性 81
16.1.4 配位性和磁性 82
16.1.5 水合离子的颜色 83
16.2 钛和钛的化合物 84
16.2.1 单质的性质及制备 84
16.2.2 钛的重要化合物 86
16.2.3 钛合金 90
16.3.1 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91
16.3 钒和钒的化合物 91
16.3.2 钒的重要化合物 92
16.4 铬和铬的化合物 96
16.4.1 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96
16.4.2 铬的元素电势图和吉布斯自由能-氧化态图 97
16.4.3 铬的重要化合物 97
16.5 锰和锰和化合物 104
16.5.1 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104
16.5.2 锰的元素电势图和吉布斯自由能-氧化态图 104
16.5.3 锰的重要化合物 106
16.6.1 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111
16.6 铁、钴、镍及其化合物 111
16.6.2 铁、钴、镍的元素电势图和吉布斯自由能-氧化态图 112
16.6.3 铁、钴、镍的重要化合物 113
16.7 铜族元素及其化合物 118
16.7.1 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118
16.7.2 重要化合物 120
16.8 锌族元素及其化合物 128
16.8.1 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128
16.8.2 锌、镉、汞的重要化合物 130
16.9 镧系元素及其化合物 136
16.9.1 镧系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和存在状坊 137
16.9.2 镧系元素的电子层结构和氧化态 138
16.9.3 镧系收缩与原子和离子半径 139
16.9.4 稀土元素的性质和应用 140
16.9.5 稀土元素的重要化合物 146
思考题 149
习题 150
第十七章 过渡元素的配合物 154
17.1 简单配合物 154
17.1.1 钛的配合物 154
17.1.2 铬的配合物 155
17.1.3 铁、钴、镍的配合物 157
17.1.4 铜、银、金的配合物 159
17.1.5 锌、镉、汞的配合物 163
17.1.6 铂的配合物 164
17.2 螯合物 165
17.3 多酸型配合物 167
17.4 金属有机化合物 169
17.4.1 金属羰基配合物 169
17.4.2 烯、炔、烃配合物 171
17.4.3 二茂铁及其衍生物 172
17.5.1 金属簇合物 173
17.5 簇状配合物 173
17.5.2 非金属簇合物 175
习题 176
第十八章 脂肪族烃类化合物 177
18.1 饱和烃(烷烃) 177
18.1.1 烷烃匠来源 177
18.1.2 烷烃的构象 178
18.1.3 烷烃匠物理性质 182
18.1.4 烷烃的化学性质 184
18.1.5 烷烃的制法 190
18.2.1 不饱和烃的结构及π键的性质 191
18.2 不饱和烃 191
18.2.2 不饱和烃的构造异构及烯烃的顺反异构 192
18.2.3 不饱和烃的命名 193
18.2.4 不饱和烃的物理性质 197
18.2.5 烯烃的化学性质 199
18.2.6 决烃的化学性质 211
18.2.7 二烯烃与共轭体系 217
18.2.8 不饱和烃的来源与制备 224
18.3 脂环烃 226
18.3.1 脂环烃的分类 227
18.3.2 环烷烃的性质 229
18.3.3 环烷烃的稳定性及构象 232
思考题 237
习题 238
第十九章 芳午族烃类化合物 242
19.1 苯系芳烃 242
19.1.1 苯系芳烃的分类及命名 242
19.1.2 单环芳烃的结构及共振论简介 244
19.1.3 单环芳烃的性质 248
19.1.4 稠环芳烃 265
19.1.5 芳烃的来源与制备 271
19.2 非苯芳烃及休克尔规则 272
19.2.1 休克尔规则 272
19.2.2 非苯芳烃芳香性的判断 273
思考题 274
习题 275
第二十章 对映异构 279
20.1 立体异构 279
20.2 具有一个手性中心的化合物 279
20.2.1 手性分子和对映异构体 279
20.2.2 对称平面与对称中心 280
20.3.1 平面偏振光 281
20.3 平面偏振光与旋光仪 281
20.3.2 旋光仪 282
20.4 构型的表示方法 283
20.4.1 立体透视式 283
20.4.2 费歇尔投影式 284
20.5 构型的标记 286
20.5.1 相对构型与绝对构型 286
20.5.2 构型标记法——D/L及R/S标记 287
20.6.1 具有两个不同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 289
20.6 具有两个手性碳原子的对映异构 289
20.6.2 具有两个相同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 290
20.7 不含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 290
20.7.1 含除碳化的其它手性原子的化合物 290
20.7.2 不含手性原子的手性分子 291
20.8 环状化合物的立体异构 292
思考题 293
习题 294
21.1.2 卤代烃的命名 296
21.1.1 卤代烃的分类 296
21.1 卤代烃的分类和命名 296
第二十一章 卤代烃 296
21.2 卤代烃的物理性质 297
21.3 卤代烷的化学性质 299
21.3.1 卤代烷的亲核取代反应 299
21.3.2 卤代烷的消去反应 307
21.3.3 卤代烷与金属的反应 310
21.4 卤代烯烃和卤代芳烃 312
21.4.1 分类 312
21.4.2 结构配反应活性 312
21.5 多卤代烃与人类和环境 315
思考题 316
习题 316
第二十二章 醇,酚,醚 321
22.1 醇 321
22.1.1 醇的分类、命名与结构 321
22.1.2 醇的物理性质 323
22.1.3 醇的化学性质 325
22.1.4 醇的制备 333
22.2 酚 335
22.2.1 酚的结构格和命名 336
22.2.2 酚的物理性质 337
22.2.3 酚的化学性质 338
22.2.4 酚的来源和制法 345
22.3 醚 346
22.3.1 醚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346
22.3.2 醚的物理性质 347
22.3.3 醚的化学性质 348
22.3.4 环醚与冠醚 350
22.3.5 醚的制备 351
习题 352
思考题 352
第二十三章 醛和酮 357
23.1 醛、酮的分类和结构 357
23.1.1 醛、酮的分类 357
23.1.2 醛、酮的结构 357
23.1.3 醛、酮的命名 358
23.2 醛、酮的物理性质 359
23.3 醛、酮的化学性质 362
23.3.1 亲核加成反应 362
23.3.2 氧化和还原反应 368
23.3.3 a-氢原子的反应 371
23.4 醛、酮的制法 374
23.4.1 醇及不饱和烃的氧化 374
23.4.2 芳烃的酰化 374
23.4.3 羰基合成 375
思考题 375
习题 375
第二十四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 378
24.1 羧酸 378
24.1.1 羧酸的分类、命名和结构 378
24.1.2 羧酸的物理性质 380
24.1.3 羧酸的化学性质 382
24.1.4 羧酸的来源和制备 387
24.2 取代酸 389
24.2.1 羟基酸 389
24.2.2 氨基酸 390
24.3 羧酸衍生物 395
24.3.1 羧酸衍生物的分类和命名 395
24.3.2 羧酸衍生物的结构 397
24.3.3 羧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质 400
24.3.4 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 400
24.4.1 B-二羰基化合物的互变异构和酸性 405
24.4 B-二羰基化合物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405
24.4.2 丙二酸二乙酯和乙酰乙酸乙酯在合成上的应用 406
思考题 410
习题 410
第二十五章 有机含氮化合物 414
25.1 硝基化合物 415
25.1.1 硝基化合物的结构 415
25.1.2 硝基化合物的制备 415
25.1.3 硝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416
25.1.4 硝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418
25.2.1 胺的分类及命名 421
25.2 胺 421
25.2.2 多官能团化合物的命名 422
25.2.3 胺的结构 424
25.2.4 胺的物理性质 425
25.2.5 胺的化学性质 427
25.2.6 胺的制备 433
25.2.7 离铵盐和季铵碱 435
25.3 重氮化合物和偶氮化合物 437
25.3.1 重氮盐的制备,性质及应用 437
25.3.2 偶氮化合物及偶氮染料 441
习题 442
思考题 442
第二十六章 杂环化合物 447
26.1 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447
26.2 五元杂环化合物 449
26.2.1 五元杂环化合物的结构 450
26.2.2 五元杂环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450
26.2.3 糖醛 452
26.2.4 重要的吡咯衍生物与卟啉 452
26.3.1 吡啶的结构 453
26.3 六元杂环化合物 453
26.3.2 吡啶的性质 454
26.4 稠杂环化合物 456
26.5 生物碱 458
思考题 460
习题 460
第二十七章 碳水化合物 463
27.1 单糖 464
27.1.1 葡萄糖的结构 464
27.1.2 单糖的化学性质 468
27.1.3 重要的单糖 472
27.2 二糖 474
27.2.1 还原性二糖 474
27.2.2 非还原性二糖 475
27.3 多糖 476
27.3.1 淀粉 476
27.3.2 纤维素 478
27.3.3 其它多糖及其生理功能 479
习题 480
思考题 480
第二十八章 类脂化合物 482
28.1 蜡 482
28.2 油脂 482
28.3 磷脂 483
28.4 萜类 484
28.5 甾族化合物 485
思考题 487
第二十九章 化学合成与分离 488
29.1 化学合成与分离概述 488
29.1.1 化学合成 488
29.1.2 分离 489
29.2 无机合成方法简介 490
29.2.1 气相合成法 490
29.2.2 液相合成法 491
29.2.3 固相合成法 492
29.3 有机合成方法简介 493
29.4 常见的分离方法 494
29.4.1 蒸馏分离法 494
29.4.2 萃取分离法 495
29.4.3 泡沫分离法 496
29.4.4 沉淀分离法 497
29.4.5 溶解-沉淀法 498
29.4.6 色谱分离法 498
29.4.7 电泳法 501
29.4.8 膜分离法 502
习题 506
第三十章 化学与现代科学技术 507
30.1 化学与材料 507
30.1.1 纳米材料 507
30.1.2 新型-维材料 510
30.1.3 新型薄膜材料 512
30.1.4 梯度功能材料 513
30.1.5 超导材料 514
30.1.6 功能高分子材料 516
30.2 化学与信息 520
30.2.1 半导体 520
30.2.2 光导纤维 521
30.2.3 化学传感器 522
30.3 化学生物学简介 523
30.3.1 生命元素与人体健康 523
30.3.2 金属酶 526
30.3.3 蛋白质与核酸 528
30.3.4 抗癌机制与抗癌药物 533
30.3.5 化学生物学的一些重要研究方向 536
30.4 绿色化学简介 537
30.4.1 绿色化学的特点 537
30.4.2 绿色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538
30.4.3 绿色化学与环境 541
思考题 543
主要参考文献 545
部分习题答案 547
索引 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