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学校的产生和奴隶社会的教育 1
一 从甲骨卜辞看早期的学校 1
二 西周的官学教育及其特点 3
三 春秋时期官学衰废私学兴起 6
经典选读 10
郭沫若:《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节选) 10
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节选) 13
第二章 先秦儒家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7
一 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教育思想 17
二 孟子对孔子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3
三 荀子对孔子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5
四《礼记》对儒家教育思想的总结 28
经典选读 34
《论语》(节选) 34
《孟子》(节选) 40
《荀子·劝学》 45
《礼记·大学》 47
《礼记·学记》 49
《礼记·中庸》(节选) 51
第三章 从先秦百家争鸣到汉代儒学独尊 54
一 儒墨道法各家在教育上的论争 54
二 “儒术独尊”文教政策的确立 58
三 从董仲舒看汉代儒家的教育思想 61
经典选读 67
《墨子·兼爱下》(节选) 67
《韩非子·五蠹》(节选) 68
董仲舒:《对贤良策》(节选) 71
第四章 传统学校的基本模式及其特点 76
一 官学的发展及其特点 76
二 蒙学的发展及其经验 85
经典选读 93
颜之推:《勉学》(节选) 93
韩愈:《进学解》 96
王应麟:《三字经》 97
第五章 科举制度的确立、演变及影响 100
一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完善 101
二 科举制度的发展和演变 103
三 科举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107
四 科举制度的研究和评价 110
经典选读 114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万言书》(节选) 114
黄宗羲:《取士》 116
第六章 书院制度的形成、发展及经验 120
一 书院的起源和形成 120
二 书院的发展和演变 123
三 书院的类型和功能 126
四 书院教育的主要经验 128
五 清末改书院为学堂 130
经典选读 135
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 135
顾宪成:《东林会约》(节选) 136
颜元:《漳南书院记》 140
第七章 理学家与理学教育思想 143
一 朱熹“性即理”的教育思想 143
二 王守仁“心即理”的教育思想 148
经典选读 156
朱熹:《大学章句序》 156
《朱子语录》 157
王守仁:《答顾东桥书》(节选) 161
王守仁:《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 164
第八章 启蒙思想家与实学教育思潮 166
一 黄宗羲的民主教育思想 167
二 颜元的实学教育思想 169
三 王夫之对教育思想的总结 171
经典选读 177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学校》(节选) 177
王夫之:《尚书引义》(节选) 179
颜元:《上太仓陆桴亭先生书》 181
第九章 西学东渐与传统教育的危机 184
一 封建传统教育的衰败 184
二 农民运动和异质教育的双重冲击 187
三 固守祖宗成法的被动应对 189
经典选读 193
魏源:《海国图志叙》(节选) 193
洪秀全:《天朝天亩制度》(节选) 194
第十章 “师夷之长技”与新教育的萌发 195
一 京师同文馆的创立 195
二 跨出国门的先驱者 197
经典选读 204
容闳:《予之教育计划》(节选) 204
郑观应:《学校》 206
第十一章 维新启蒙与“新政”时期教育革新 208
一 “除旧”与“布新” 208
二 “癸卯学制”颁行与新学兴起 210
三 科举制的终结 215
四 取道日本,学习西方教育 218
经典选读 223
康有为:《请开学校折》 223
梁启超:《变法通议》(节选) 225
张之洞:《劝学篇》(节选) 227
第十二章 近代教育制度变迁与模式转换 229
一 民初学制的制订和颁发 229
二 1922年新学制的制订和实施 233
三 北大改革与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 238
四 东大改革与美国大学模式的借鉴 243
经典选读 249
蔡元培:《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 249
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253
蒋维乔:《民国教育部初设时之状况》 255
陶行知:《我们对于新学制草案应持之态度》 256
胡适:《对于新学制的感想》 258
第十三章 近代教育家群体的崛起与教育思潮的勃兴 262
一 教育家群体的崛起及其基本特征 262
二 教育思潮的勃兴与教育改革运动 267
经典选读 282
黄炎培:《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五年间之感想》 282
胡适:《杜威的教育哲学》(节选) 284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节选) 287
陈鹤琴:《活教育要怎样实施的》(节选) 291
晏阳初:《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定县工作大概》 294
第十四章 教会教育的世俗化、大学化与收回教育权运动 298
一 教会教育的扩张 298
二 教会大学的兴办 301
三 收回教育权运动 306
经典选读 311
《基督教教育之目的与精神》 311
《教会何以要设学校?》 312
《中国的基督教大学》 312
《中华基督教育会成立之经过》 314
《广州学生会收回教育权运动委员会宣言》 316
第十五章 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导入及其本土化历程 318
一 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在近代中国的导入 319
二 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理论发展的影响 325
三 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本土化实践 331
经典选读 341
陈独秀:《教育界能不问政治吗?》 341
李大钊:《劳动教育问题》 342
恽代英:《民治的教育》 343
杨贤江:《教育史ABC》绪论(节选) 347
徐特立:《在教师节谈新民主主义教育》 349
参考文献 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