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篇 3
第一章 基础设施民营化理论 3
第一节 基础设施民营化主体论 3
一 基于改革政府的公共治理理论 3
二 基于政府行为纠偏的公共选择理论 5
三 基于优化政府职能的伙伴关系理论 8
第二节 基础设施民营化客体论 10
一 基于产权与效率关系的产权理论 10
二 基于信息不对称的委托——代理理论 15
三 基于基础设施自身技术经济特性的可民营化理论 16
四 基础设施民营化循环周期理论 18
第三节 民营化参数论 20
一 以单参数解释民营化现象的理论模型 21
二 以双参数解释民营化现象的理论模型 21
三 以多参数解释民营化现象的理论模型 22
第四节 有关基础设施民营化的理论评述 24
一 公与私谁更有效率 24
二 公与私可否合作博弈 25
本章小结 26
第二章 基础设施民营化的多重路径理论 27
第一节 基础设施民营化的多重路径 27
一 政策层面的民营化多重路径 27
二 与政策演变相关的民营化多重路径 28
三 公私伙伴关系的强弱之分 35
四 与宏观目标直接相关的民营化多重路径 36
五 与微观目标相关的民营化多重路径 37
六 显性民营化和隐性民营化 40
七 一阶段民营化与多阶段民营化 40
八 与价格管制和补贴相关的民营化路径 42
第二节 基础设施民营化多重路径的理论阐释 44
一 基于民营化起源逻辑论的解释 44
二 基于民营化多动机的解释 46
三 基于基础设施多重属性的解释 49
四 “初期条件论”的解释 50
五 基于公共部门经济学的“偏好表露”理论解释 51
第三节 有关基础设施民营化多重路径理论的评述 54
一 超越民营化的具体路径 54
二 21世纪民营化的合作趋势 56
本章小结 57
第三章 基础设施民营化效果的评价方法 59
第一节 民营化效果评价方法综述 59
一 民营化效果评价的方法论基础 59
二 民营化效果评价方法综述 61
第二节 基础设施民营化效果的多准则评价法 67
一 多准则评价法的理论模型 67
二 多准则评价法实证 70
本章小结 84
实践篇 89
第四章 英国基础设施民营化 89
第一节 英国基础设施民营化的背景 89
一 英国基础设施国有化的现实背景 91
二 英国基础设施民营化的现实背景 93
第二节 英国基础设施民营化的目标 95
一 降低货币供应增长率和公共部门借贷需求 95
二 促进竞争,提高效率 96
三 扩大股权拥有者队伍,建立民主财富拥有制度 97
第三节 英国基础设施民营化的方式 98
一 所有权方式 99
二 组织方式 102
三 管理方式 102
第四节 英国基础设施民营化的效果 106
一 企业绩效 106
二 社会经济绩效 109
三 若干问题的评论 112
本章小结 115
第五章 法国基础设施民营化 117
第一节 法国基础设施民营化的委托管理模式 117
一 委托管理的方式 118
二 法国模式的特点 119
三 法国模式的灵活性 121
四 法国模式的监督调节 123
第二节 法国模式与英国模式的比较 126
一 紧密型合作与松散型合作 126
二 规模经济与竞争 130
三 法国的整体监督与英国的具体监督 133
本章小结 136
第六章 东欧国家的民营化 137
第一节 东欧国家的民营化背景 137
一 国家财政体系无力支撑占国民经济绝大比例的国有经济的运行 137
二 克服经济危机等经济出发点是东欧国家民营化的主要原因 139
三 公众对持续多年的渐进改革已经失去信心 140
四 根除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和政治目的 141
五 西方国家和机构的压力和影响 141
第二节 东欧国家的民营化路径 141
一 以无偿和优惠为特点的“大众私有化” 142
二 将国有资产“物归原主”的“归还法”或“退赔法” 145
三 管理层和工人买断 146
四 “小私有化”的剥离方式 148
五 引进外资 148
六 其他混合方式 149
第三节 东欧国家的民营化效果 149
一 东欧国家的民营化基本上实现了快速大面积私有化的预设目标 149
二 东欧国家的民营化对社会经济的积极作用 151
三 东欧国家的民营化对社会经济的消极作用 152
四 东欧国家私有化初期负面效果原因分析 159
五 效果评价的不确定问题 161
第四节 东德民营化中的托管局 162
一 东德民营化的背景 162
二 东德民营化中托管局THA的作用 163
三 THA的矛盾目标与问题 166
四 东德私有化的经验教训 167
本章小结 168
第七章 巴西与阿根廷铁路的民营化 171
第一节 拉丁美洲铁路的民营化背景 171
第二节 巴西与阿根廷铁路的民营化路径 174
一 巴西铁路的民营化改革 174
二 阿根廷铁路的民营化改革 181
第三节 巴西与阿根廷铁路改革的TFP效果 190
一 关于铁路绩效评价的TFP方法 190
二 巴西与阿根廷铁路民营化的TFP效果 192
三 两国铁路民营化后TFP效果的非持续性分析 196
本章小结 200
第八章 印度基础设施的民营化 205
第一节 印度基础设施民营化的背景 205
一 改变国际形象 205
二 基础部门投资需求与政府财政困境的矛盾 207
三 来自国际组织的压力及新经济政策的别无选择 209
四 外部世界的警示 211
第二节 印度民营化改革的争论 213
一 支持民营化的理论和现实原因 213
二 反对私有化的现实原因 214
三 印度私有化的阻碍 216
第三节 印度基础设施民营化的路径 218
一 印度铁路管理体制及现状 219
二 印度铁路的民营化路径 225
三 其他基础设施部门民营化 228
本章小结 230
借鉴篇 233
第九章 中国基础设施投融资与效率 233
第一节 中国基础设施投资总量及需求 233
一 投资供给总量分析 233
二 投资需求总量分析 234
第二节 中国基础设施投资资金来源 235
一 主要依靠政府投资 235
二 基础设施资金供给结构不能满足其持续增长的需要 236
第三节 基础设施利用国内资本市场的融资现状和潜力 239
一 利用国内资本市场融资比重偏低 239
二 基础设施上市股票盈利能力强 240
第四节 中国基础设施的生产效率 240
一 中国基础设施的技术生产效率居世界前列 240
二 中国基础设施的劳动生产效率排名极其靠后 245
三 中国基础设施生产效率的高低并存 259
第五节 中国基础设施建设体制的低效率分析 261
一 中国基础设施建设制度选择的制度成本 261
二 中国基础设施建设制度的低效率表现 263
三 实现基础设施建设低制度成本和高效率的可行路径 265
本章小结 266
第十章 中国基础设施民营化改革的必然与障碍 267
第一节 民营化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267
一 经济主权论与经济主权多元化 267
二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历史进程分析的新视角 268
三 中国铁路体制改革所体现的经济主权多元化 269
四 经济主权多元化是国外以及旧中国铁路大发展的共性 271
第二节 中国基础设施民营化改革的障碍 272
一 技术障碍 272
二 环境障碍 274
第三节 中国基础设施民营化的政策与市场环境 278
一 政策环境趋势 278
二 市场环境趋势 280
第四节 中国基础设施民营化的原则 283
一 分类原则 283
二 建立良好的利益补偿机制 286
三 建立服务监督机构 289
第五节 中国基础设施民营化的基础性工作 291
一 落实民间资本的国民待遇 291
二 转变政府思想态度 291
三 逐步理顺基础设施领域的价格体系 292
四 调动地方政府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的积极性 292
本章小结 294
第十一章 中国民营经济的生长轨迹及投资能力 296
第一节 中国民营经济的依附性生长轨迹 297
一 1840~1911年清政府时期的民营经济 297
二 1912~1927年北洋政府时期的民营经济 304
三 1928~1949年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的民营经济 306
四 1949~1978年的民营经济 310
五 1978年以来中国民营经济地位提升 313
第二节 中国民间资本的经济现状 315
一 中国民间积累了比较充分的投资潜力 316
二 民营企业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316
三 民间资本发展的体制和政策条件趋于成熟 317
第三节 中国民间投资能力分析 318
一 中国民间投资实力不断增加 319
二 中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呈不稳定趋势 319
三 某些指标显示中国民间投资已经进入理性阶段 320
第四节 中国民间资本的投资结构及盈利情况 321
一 中国民间资本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与房地产业 321
二 民间投资基础设施比重偏低 323
三 中国民间资本的赢利情况分析 324
本章小结 326
第十二章 特许权经营:中国基础设施民营化的现实路径 329
第一节 特许经营的好处 330
第二节 特许投标制、招标与评标 332
一 特许投标制 332
二 政府常用的招标方式 335
三 评标方法 337
四 评标模型:层次分析法及实例 340
第三节 特许经营合同复杂性的理论分析及处理思路 344
一 特许经营合同中的不对称信息问题及其处理 345
二 特许经营合同中的不可信承诺问题及其处理 348
三 特许经营权中的不完全合同问题及其处理 349
第四节 特许经营项目风险的复杂性及合同结构设计 350
一 特许经营项目风险的复杂性 350
二 特许经营合同的结构设计 353
第五节 特许经营合同的补偿模式 354
一 几种常见的补偿结构模式 354
二 几种创新补偿模式 356
本章小结 357
参考文献 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