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佛教典籍中的妙语 2
(一)《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2
十恶怨家,十善厚友。 3
常念报恩。 3
教杀重于自杀。教人杀者,知而故犯,阴怀愚恶&其罪莫大。 4
夫为人者,当爱乐人善,不可嫉之。 4
为人弟子,不可轻慢其师、恶意向道德人。 4
见善代其欢喜&慎莫嫉妒人之善。其罪不小,慎之慎之! 4
阿难复白佛言:“为人师者,为可得呵遏弟子,不从道理?以有小过,遂之成大,可无罪不?”佛言:“不可不可!” 5
黜之以理,教之以道。 5
己所不行,勿施于人。 5
师弟子义,义感自然,当相讯厚,视彼如己&师当如师,弟子当如弟子。勿相诽谤,含毒致怨。 6
为人弟子&慎莫举恶意向师;恶意向师,是恶意向佛、向法、向比丘僧、向父母无异,天所不覆,地所不载。 7
道不可不学,经不可不读。 7
见贤勿慢,见善勿谤。 7
不以小过证以大罪。 8
养亲尽忠,内外谨善,心口相应。 8
可得商贩营生利业。平斗直尺,不可罔于人。 8
不达之人,自作挂碍。 8
世浊多恶人。 9
乱酒无礼节。 9
至诚不欺诈。 10
(二)《佛说阿难四事经》 11
勿爱宝谷,知爱人命。 12
孤独鳏寡,衣食不充,疾病困笃,当给医药,糜粥消息。 12
(三)《长阿含经》 13
若有功德,当自覆藏;若有过失,当自发露。 14
有贫穷已,始有劫盗。 14
孝事父母,敬顺师长。 15
至于戏笑,言不及邪。 15
饮酒有六失:一者失财,二者生病,三者斗诤,四者恶名流布,五者忿怒暴生,六者智慧自损。 15
野干称狮子,自谓为兽王,欲作狮子吼,还出野干声。 16
若不计寒暑,朝夕勤修务,事业无不成。 16
(四)《中阿含经》 16
夫两敌相向,必有缺伤。 17
先当习技艺,然后获财业。 18
积财从小起,如蜂采众花。 18
六损财业者:一者耽溺于酒,二者博戏,三者放荡,四者迷于妓乐,五者恶友相得,六者懈惰。 18
老病死时至,对来无豪强。无亲可依怙,无处可隐藏。 19
夫为人子,当以五事敬奉父母。云何为五?一者供奉能使无乏,二者凡有所为先白父母,三者父母所为恭顺不逆,四者父母正令不敢违背,五者不断父母所为正业。 19
一者制子不听为恶,二者指授其善处。 20
若以诤止诤,诤竟不见止,唯忍能止诤。 20
无男女尊卑,众生共世。 20
(五)《杂阿含经》 21
得彼财物已,当应作四分:一分自食用,二分营生业,余一分藏密,以拟于贫乏。 21
精进太急,增其掉悔;精进太缓,令人懈怠。 21
如人执小木,而入于巨海,人木则俱没。 22
一切善法不放逸为其根本。 22
离粗言、两舌。 23
调伏悭吝心。 23
盛嗔恚能持,如制逸马车。 23
龟虫畏野干,藏六于壳内。 23
夫人生在世,斧在口中,由其恶口,自斩其身。 24
若远至他国,行伴名为亲。 24
(六)《增一阿含经》 25
口、意不行恶,身亦无所犯。 25
若人本无恶,亲近于恶人,后必成恶因。 25
无有地方所,脱之不受死。 25
有五惠施,不得其福。何等为五?一者以刀施人,二者以毒施人,三者以野牛施人,四者淫女施人,五者造作神祠。 26
佛言:我身生于人间,长于人间,于人间得佛。 26
不诽谤于人。 27
生者必有尽,不生则不死。 27
(七)《佛说八大人觉经》 27
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27
不念旧恶,不憎恶人。 28
慈悲一切。 29
(八)《普曜经》 29
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29
自作业时应自受。 31
(九)《佛说盂兰盆经》 31
是佛弟子修孝顺者,应念念中常忆父母……常以孝慈忆所生父母&报父母长养之恩。 32
(一○)《贤愚因缘经》 33
当摄身口意,修十善道。 33
(一一)《佛说鹿母经》 34
合会有别离,无常难得久。 34
宁就诚信死,终不欺殆生。 35
(一二)《佛说大意经》 35
当移须弥山,竭大海水,终不退意。 36
(一三)《佛说忠心经》 38
石在中庭,雨堕不能坏,日炎不能消,风吹亦不动&持心当如四方石。 38
(一四)《佛说骂意经》 39
作百佛寺,不如活一人。 39
(一五)《佛说无常经》 40
大地及日月,时至皆归尽,未曾有一事,不被无常吞。 40
胜因生善道,恶业堕泥犁。 41
(一六)《佛说老女人经》 41
因缘合乃成,因缘离散即灭。 42
(一七)《佛说玉耶女经》 42
形貌端正,非为端正,唯心行端正,人所爱敬,上为端正。 42
恩爱亲昵,同心异形,尊奉敬慎,无憍慢情,善事内外,家殷丰盈,待接宾客,称扬善名,最为夫妇之道。 42
(一八)《宝女所问经》 43
不自欺己,不诳众生。 43
(一九)《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44
种稻得稻,种豆得豆。 44
(二○)《佛说尸迦罗越经》 45
见作罪恶,私往屏处谏晓呵止之。 45
小有急,当奔赴救护之。 45
有私语,不得为他人说。 45
采花着日中,能存几时鲜?放心自纵意,命过复何言。 46
(二一)《佛说孛经》 46
人所欲为,譬如穿池,凿之不止,必得泉水。 46
器虽粗弊,不可便弃,各有所贮;愚贤不肖,亦不可弃,各有所用。 47
好时插头,萎时捐之,见富贵附,贫贱则弃,是“花友”也。 47
物重头低,物轻则仰,有与则敬,无与则慢,是“称友”也。 48
化恶从善,切磋以法,忠正诲励,义合友道。 48
弃一恶人,以成一家;弃一恶家,以成一乡。 48
动静知时,刚柔得理。 48
明者有四不用:邪伪之友、佞谄之臣、妖孽之妻、不孝之子。 49
(二二)《佛说罪业应报经》 49
水流不常满,火盛不久燃,日出须臾没,月满已复缺。尊荣豪贵者,无常复过是。 49
(二三)《佛说五无反复经》 50
有缘则合,无缘则离。 50
(二四)《佛说是我所经》 50
或正或邪,积累财宝,一旦命尽,财不随身。 50
(二五)《佛说须摩提经》 51
不传说,斗彼此。 51
(二六)《佛使比丘迦旃延说法灭尽偈》 51
譬如海中船,贪重故沉没。 51
(二七)《如来示教胜军王经》 52
譬如父母怜慰于子,心常欲令离苦得乐,王亦应尔。 52
(二八)《法律三昧经》 53
称己智者,皆非智也;自处明者,其迷甚矣。 54
(二九)《法华三昧经》 56
欲愿作沙门,先当报父母。 56
(三○)《十善业道经》 56
昼夜常念善法,思维善法,观察善法。不容毫分不善间杂。 57
(三一)《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57
苾刍生不背日,冬夏常青,体性柔韧,香气远腾,引蔓旁布,故比丘曰苾刍。 57
(三二)《吉祥持世经》 58
多闻工艺精。 58
八风不动心。 58
(三三)《那先比丘经》 59
譬如乳化作酪,取酪上肥,煎成醍醐;宁可取醍醐与酪上肥还复名作乳,其人语宁可用不? 59
一合不可别也。 59
(三四)《太子须大拏经》 60
天下恩爱,皆当别离。一切无常,何可保守? 60
(三五)《佛遗教经》 61
受诸饮食,当如服药,于好于恶,勿生增减。 61
譬如牧牛之人,执杖视之,不令纵逸,犯人苗稼。 61
筹量牛力所堪多少,不令过分,以竭其力。 61
勿出恶言。 62
惜水之家,善治堤塘。 62
忍之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 62
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 64
当知嗔心,甚于猛火。 65
多求利故,苦恼亦多。 65
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 65
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 66
当勤精进,譬如小水常流,则能穿石。 66
若行者之心数数懈废,譬如钻火未热而息,虽欲得火,火难可得。 66
我如良医,知病说药,服与不服,非医咎也;又如善导,导人正道,闻之不行,非导过也。 66
月可令热,日可令冷,四谛佛理,不可令异。 67
若离惭耻,则失诸功德。 67
有愧之人,则有善法;若无愧者,与诸禽兽无相异也。 68
(三六)《正法念处经》 68
若人无实语,小人中小人。 68
若有人常起色姓财富慢,是人如醉象,不见险恶岸。 69
以有功德,胜种姓故。 70
(三七)《八师经》 70
身烂还归土。 71
(三八)《佛说泥犁经》 71
父作不善,子不代受;子作不善,父不代受。 72
(三九)《未生怨经》 73
夫善之极者,莫大于孝。 73
恶之大者,其唯害亲乎? 73
(四○)《采华违王上佛受决号妙华经》 74
宁以有德而死,不以无德而存。 74
(四一)《郁迦罗越问菩提行经》 74
所施大小如蚊蚋,亦获快乐得半日。 75
(四二)《梵志女首意经》 75
树无根则无枝叶华果等物。 75
(四三)《佛本行集经》 76
与痴共居无利益,自损及以损他身。 76
(四四)《佛本行经》 77
山羊被杀因作声。 77
飞蛾投火由火色,水鱼悬钩为吞饵。 77
执志安如地,心净若莲花。 78
(四五)《佛说帝释所问经》 78
邪思为盗贼,尸罗智者财。 79
粗言利刀剑,贪欲碜毒药,嗔恚炽盛火。 80
(四六)《妙色王因缘经》 80
颜貌端正,威仪详审,众德圆满,人所爱乐。 80
(四七)《集一切福德三昧经》 80
宁舍身命,终不为恶;不为养身,邪命自活。 81
随诸众生须手与手,须脚与脚,须眼与眼,须肉与肉,须血与血,须骨与骨。 81
(四八)《不思议光菩萨所问经》 82
饮食及宝,未足报父母之恩。 83
(四九)《文殊师利问经》 83
日月照诸花,无有恩报想。 84
(五○)《地藏菩萨本愿经》 84
若有众生,不孝父母,或至杀害,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 85
米泔菜叶,不弃于地。 86
(五一)《地藏十轮经》 86
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86
(五二)《慧上菩萨问大善权经》 86
朋友之法,其要有三:一者见有过失,转相谏晓;二者见有好事,深生随喜;三者在于苦厄,不相弃舍。 87
(五三)《大虚空藏菩萨所问经》 87
随其所堪次第说法,如入大海渐渐至于深。 88
譬如有孔隙处,风入其中摇动于物&若心有间隙,心则摇动。 88
(五四)《弥勒菩萨所问经》 88
诽谤轻贱,戏弄欺嫌,常生边地,贫穷下劣,丧失财宝,资生艰难,不为众人尊重敬爱。 89
于诸众生不求其过&不求他过失,亦不举人罪。 89
乐于恬默。 89
(五五)《大乘密严经》 89
如饭一粒熟,余粒即可知。诸法亦如是,知一即知彼。 90
(五六)《菩萨本缘经》 90
钻冰求酥,理实难得。 90
(五七)《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 91
王者得立以民为国,民心不安国将危矣。 91
(五八)《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 91
若能调伏心,无复诸魔绕。 92
(五九)《大方便佛报恩经》 93
如我不喜死,一切三界二十五、有形无形、四足多足,乃至蚁子,有生命之属,亦复如是。是故菩萨终不枉夺他命。 93
(六○)《出曜经》 94
犹如铁矿,数入百炼,则成精金。 95
害人得害,行怨得怨。 95
己不被训,焉能训彼! 95
(六一)《法句譬喻经》 96
藏六如龟,防意如城。 96
人之无闻,老如特牛,但长肌肥,无有智慧。 96
(六二)《佛说睒子经》 96
佛言:使我疾成无上真正道者,皆由孝德也。 97
(六三)《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98
一切世间,诸多恐怖。 98
譬如飞蛾见火光,以爱火故而竟入,不知焰性燃烧身,委命火中甘自焚。 98
为贪芳饵而吞钩。 98
悲母在堂,名之为富;悲母不在,名之为贫。 99
(六四)《杂宝藏经》 99
于父母所少作不善,获大苦报;于父母所少作供养,得福无量。 99
一切狡猾谄伪诈惑,外状似直,内怀奸欺,是故智者,应察真伪。 100
得胜增长怨,负则益忧苦。不诤胜负者,其乐最第一。 101
不孝父母,不敬师长,当加大罪。 103
宜知是时及以非时,不得妄说。 104
智人之言,不可不用。 106
(六五)《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 107
于一事中专心修习,无不成办。 107
(六六)《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108
认贼为子,其家财宝,终不成就。 108
于彼善友,不起恶念。 108
(六七)《法句经》 108
非以恨止恨,唯无恨止恨。 109
屋顶粗陋不密,必为雨水漏浸;人若不能修心,必为贪欲漏入。屋顶精致密实,不为雨水漏浸;人若善于修心,不为贪欲漏入。 109
不寻他人过,已做或未做;只观察自己,已做或未做。 110
理论不实践,不能得利益。理论能实践,便能得利益。 110
深智者超越群众,如骏马领先弱马。 110
不伤花色香,但取花之蜜。 111
自知愚痴者,实是智慧人。 111
恶业不会立刻成熟,如牛奶不立刻变酸。 111
达彼岸者少。大多数的人,在此岸徘徊。 111
莫与恶友交,莫友卑鄙者。 112
智者对于毁誉,保持如如不动。 112
若人寿百岁,懈怠不精进,不如生一日,勉力行精进。 113
虽多颂经,不解何益? 113
小恶如滴水,亦可满水瓶;小善如滴水,亦可满水瓶。 113
水滴虽微,渐盈大器。 114
手若无疮伤,可以手执毒药。 114
世间无任何避难处,可以让人逃避恶果。 114
自己拯救自己,他人不能救你。 115
天降落金雨,欲心不满足。 115
健康最上利,知足最上财。 116
若离于贪欲,何忧又何怖? 116
若能抑忿怒,如止急行车。 116
全被诽谤者,全被赞誉者,古时与未来,及现在未见。 117
他人过失易见,自己过失难见。 117
随意而误判,不是持法者。 117
因头发变白,不成为长老。 117
托钵向人乞,不就是比丘。 118
怠惰又暴食,辗转昏沉眠。 118
宁可一人而独处,不与愚者交朋友。 118
及时友助是乐事。 119
世间敬母是乐事,恭敬父亲是乐事。 119
居孝事父母,治家养妻子。 119
砍树根不损,已伐树还长。1 19
财富毁灭愚痴者。 120
杂草损田地,贪欲害世人。杂草损田地,嗔忿害世人。杂草损田地,愚痴害世人。 120
能除忿怒者,福喜常随身。 121
不轻自所得,不羡他人得。 121
不说粗言恶语,只说益语实语。 121
如河驶流,往而不返,人命如是,逝者不还。 121
(六八)《四十二章经》 122
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慎勿再矣。 122
财色之于人,譬如小儿贪刀刃之蜜,甜不足一食之美,然有截舌之患也。 123
老者如母,长者为姊,少者为妹,稚者为子。 123
事天地鬼神,不如孝其亲。 123
被辱不嗔难。忍色忍欲难。 123
会善知识难。 123
(六九)《六度集经》 124
慈育人物,悲愍群邪。 124
忍不可忍者,万福之源。 124
(七○)《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125
鸟无翅不能高翔,菩萨无神通不能随意教化众生。 125
(七一)《大品般若经》 126
离屋无柱,离柱无屋。 127
一者布施,二者爱语,三者利行,四者同事。 127
(七二)《金刚经》 129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 129
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 130
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130
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 131
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 131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134
(七三)《心经》 134
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 135
(七四)《仁王般若经》 135
劫火洞烧,大千俱坏。 135
智慧如密云,遍满于法界。 137
(七五)《佛母宝德藏般若经》 137
如母爱子常卫护,寒暑虽苦心无倦。 137
(七六)《大宝积经》 138
勿自恃持戒,轻毁犯戒者。 138
若金、银、琉璃、真珠、玛瑙、珊瑚诸宝,及诸乐具,不能令人离于老病死、忧悲苦恼。 139
在家菩萨如法集聚钱财,非不如法,平直正求。 139
不醉不乱。 139
(七七)《大方等大集经》 140
一切众生,心性本净。 140
百年垢衣,一日而瀚,可得鲜净。 140
(七八)《华严经》 141
进止安详如象王,勇猛无畏犹狮子。 141
为利益众生故,世间技艺靡不该习。 142
譬如贫苦人,日夜数他宝,自无半分钱,多闻亦如是。 142
一中知一切。 142
不畏大事,不轻小事。 143
牛饮水成乳,蛇饮水成毒。 143
(七九)《涅槃经》 143
一切属他,则名为苦;一切由己,自在安乐。 144
如拔坚木,先以手动,后则易出。 144
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一阐提迦,皆得成佛。 144
一切诸世间,生者皆归死。寿命虽无量,要当必有尽。 145
父母之心非不平等,然于病子心则偏多。 146
如虫食木,有成字者。此虫不知是字非字。 146
无惭愧者,不名为人,名为畜生。 146
(八○)《维摩诘所说经》 146
除一切恶,净身口意。 147
勿起退意。 147
于诸荣辱,心无忧喜。 147
不著己乐,庆于彼乐。 148
不嫉彼供,不高己利。 148
常省己过,不讼彼短。 148
勿以声闻小德小智,称量如来无量福慧。 148
勿轻未学。 149
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也! 149
不下巨海,不能得无价宝珠。 149
植种于空,终不得生。 150
高原陆地,不生莲华;卑湿淤泥,乃生此华。 150
以方便力,为诸众生分别解说,显示分别。 150
人畏时,非人得其便。 151
有所饶益,欢喜无悔。 151
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 152
毁誉不动如须弥。 152
日月岂不净耶?而盲者不见。 153
心垢故众生垢,心净故众生净。 153
直心是道场。 153
一灯燃百千灯,冥者皆明,明终不尽。 153
深心是道场。 154
其子得病,父母亦病;其子病愈,父母亦愈。 154
若自有缚,能解彼缚,无有是处。若自无缚,能解彼缚,斯有是处。 154
是身如电,念念不住。 154
(八一)《胜鬘经》 155
若彼众生骂詈、毁辱、诽谤、恐怖,应以无恚心、饶益心,第一忍力,乃至颜色无变。 155
(八二)《金光明最胜王经》 155
若见恶不遮,非法便滋长。 156
(八三)《妙法莲华经》 156
虽一地所生,一雨所润,而诸草木各有差别。 156
于一切众生,平等说法。 157
聚沙成佛塔。 157
优昙钵花,时一现尔。 158
(八四)《楞严经》 159
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如人说食,终不能饱。 159
刹那、刹那,念念之间,不能停住。 159
以手掌撮摩虚空,只益徒劳。 160
譬如琴瑟、箜篌、琵琶,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 161
贪不能止,则世间卵、化、湿、胎,随力强弱递相吞食。 161
尚无有生,欲何为灭? 162
松直,棘曲,鹄白,乌玄。 162
如蒸沙石,欲其成饭,经千百劫,只名热沙。 162
譬如有人自塞其耳,高声大叫,求人不闻,此等名为欲隐弥彰。 163
譬如有人水灌漏卮,欲求其满,纵经尘劫,终无平复。 163
不自熟食。 163
方便有多门。 163
一切众生皆依食住。 164
以火净食,无啖生气。 164
一丝不挂,竿木随身。 165
(八五)《楞伽经》 166
如人说食,终于不能饱。 166
如水大流尽,波浪则不起。 166
如庵罗果,渐熟非顿。 166
(八六)《佛说无量寿经》 167
于诸有情,常怀慈忍。 167
善护身业,不失律仪。 167
积功累德,无量无边。 167
无田忧田,无宅忧宅,眷属、财物,有无同忧。有一少一,思欲齐等;适小具有,又思非常&贫富同然,忧苦万端。 168
作事仓猝,败悔在后。 168
(八七)《观无量寿经》 168
孝养父母,奉事师长。 169
(八八)《八大灵塔名号经》 170
在王舍城,提婆达多作破僧,僧众分散作二处,佛化度之,使归一味处。 170
(八九)《四分律》 171
若年未满二十,不堪忍受寒热饥渴风雨蚊虻毒虫,及不忍恶言。 171
(九○)《五分律》 171
乞者人不爱,数则增怨憎。 172
(九一)《梵网经》 172
一切疾病人,常应供养。 173
(九二)《优婆塞戒经》 173
如恒河水,三兽俱渡,兔、马、香象。兔不至底,浮水而过,马或至底,或不至底,象则至底。 174
有智之人若遇恶骂,当作是念:是骂詈字,不一时生,初字生时,后字未生,后字生已,初字复灭。若不一时,云何是骂?直是风声,我云何嗔? 174
(九三)《七佛通戒偈》 175
于食知止足。 175
(九四)《中论》 176
搔痒生乐受,无痒更安乐。 176
(九五)《百论》 176
如杂毒饭,食时美,欲消时苦。 177
(九六)《大智度论》 177
弊囊盛宝,不得以囊弊故,不取其宝。 177
语以得义,义非语也。 178
大恶病中,戒为良药;大恐怖中,戒为守护。 178
乐受能生种种苦。 178
以少汤投冰地上,虽消少处,返更成冰。 179
以辐、辋、辕、毂众合为车。若离散各在一处,则失车名。 179
(九七)《瑜伽师地论》 179
终之时,忆念先时所行之善法,无有痛苦逼迫于身,能得安乐之死。 180
(九八)《〈摄大乘论〉释》 180
饿鬼&所见江河,皆悉充满脓血等处;鱼等畜生,即见舍宅游从道路;天见种种宝庄严地;人见是处有清冷水,波浪湍洄。 181
(九九)《十住毗婆沙论》 181
若出家者或有不修善根,则不如在家;若在家者能修善根者,则胜出家。 181
(一○○)《大丈夫论》 182
众星虽有光,不如一月明。 182
(一○一)《法集论》 182
破一切骄慢。 184
(一○二)《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185
信有因果,不愚因果。 185
(一○三)《大乘起信论》 186
世间衣服,实无于香,若人以香而熏习故,则有香气。 186
(一○四)《大庄严论经》 186
不观所生处,惟观于德行。有德之人,种姓有别,德行无异。犹如伊兰及旃檀木,俱能出火,热与光明,无有别异。 187
(一○五)《菩萨本生鬘论》 187
当使我身,成大善业。 187
害一救一,于理不然。 188
(一○六)《修行道地经》 188
如人擎油钵,不动无所弃&若人欲学道,执心当如是。 189
譬如学射法,初始甚难中;已能中大准,闭目破一毛。 190
(一○七)《舍利弗阿毗昙论》 190
身一切善行,口一切善行,意一切善行。 190
(一○八)《成实论》 190
善得爱报,不善得不爱报。 191
于亲舍亲,于怨舍怨。 191
第二部分 中国汉地佛教著述中的妙语 192
(一)《理惑论》 192
江海所以异于行潦者,以其深广也;五岳所以别于丘陵者,以其高大也。 192
麒麟不处苑囿之中,吞舟之鱼不游数仞之溪。 193
日月俱明,各有所照;二十八宿,各有所主;百药并生,各有所愈。 193
少所见,多所怪,睹馲驼,言马肿背。 194
苟有大德,不拘于小。 194
渴不待江河而饮,井泉之水何所不饱? 195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 195
来春当大饥,今秋不食,黄钟应寒,蕤宾重裘,备豫虽早,不免于愚。 196
不为誉者贵,不为毁者贱。 196
毫毛虽小,视之可察;太山之大,背之不见。 196
善恶之乘形声,自然而然,不得相免也。 196
(二)《西方辞体论》 197
改梵为秦,失其藻蔚,虽得大意,殊隔文体,有似嚼饭与人,非徒失味,乃令人呕哕也。 198
(三)鸠摩罗什《维摩诘所说经疏》 199
我言一切语言可破,即是自破;彼不言,则无所破。 199
(四)《肇论》 199
恬淡无为而无不为。 200
(五)僧肇《维摩诘所说经疏》 200
夫有不思议之迹显于外,必有不思议之德著于内。 200
(六)《阿毗昙八犍度论序》 201
龙蛇同渊,金鍮共肆。 201
(七)《弘明集》 201
在污不染。 202
(八)《大乘赞》 202
不解即心即佛,真似骑驴觅驴。 202
(九)《大乘义章》 203
以己财事分布与他,名之为“布”;惙己惠人,目之为“施”。 203
(一○)《摩诃止观》 204
四大是身病,三毒是心病。 204
(一一)《三论玄义》 205
夫为未识源者,示之以流,令寻流以得源;未识月者,示之以指,令因指以得月。 205
(一二)《仁王般若经疏》 206
如服药能破病,病破已,药亦应出;若药不出,即复是病。 206
(一三)《广弘明集》 206
圣道虽远,积学能至。 207
(一四)《大唐三藏圣教序》 207
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 207
(一五)《因明入正理论疏》 210
依文释义,深达圣情;理外浪加,未可依据。 211
(一六)《成唯识论述记》 211
言解脱者,体即圆寂。 211
(一七)《弥勒上生经疏》 212
精,谓精纯无恶杂也;进,谓升进不懈怠故。 212
(一八)《往生正念经》 212
死门事大。 213
(一九)《观无量寿经疏》 214
一切诸法,千差万别。 214
慈心相向,佛眼相看。 214
(二○)《劝念佛偈》 214
渐渐鸡皮鹤发,看看行步龙钟,假汝金玉满堂,难免衰残老病。 214
(二一)《修心要论》 215
譬如磨镜,尘尽明自然现。 215
(二二)《坛经》 216
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216
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 216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217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217
不得以貌取人。 217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218
若雨大海,不增不减。 218
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 219
若能钻木取火,淤泥定生红莲。 219
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 219
不入祖师室,茫然趋两头。 220
有我罪即生。 220
诸佛出现,犹示涅槃,有来必去,理亦常然。 221
(二三)《永嘉真觉禅师证道歌》 221
大悟不拘于小节。 222
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 222
(二四)《华严金师(狮)子章》 223
金无自性,随工巧匠缘,遂有师(狮)子相起。 223
(二五)《法苑珠林》 223
夫一代之书,群贤相袭,遂令亥豕换文、鱼鲁易韵。 224
一针投海中,求之尚可得。 224
死不可避&古今以来,谁脱此患? 224
汝自作恶&要当自受。 225
(二六)《菩提达摩南宗定是非论》 225
明镜不疲于屡照。 226
(二七)《南阳和尚问答杂征意》 226
长因短生,短因长立,若无其长,短亦不立。 226
人有利钝故,即有顿渐。 226
金之与矿,相依俱时,而不逢金师,只名金矿,不得金用。若逢金师烹炼,即得金用。 227
(二八)《顿悟无生般若颂》 227
行住坐卧,心不动摇。 227
(二九)《荷泽寺神会和尚五更转》 228
一坐还同八万劫,只为担麻不重金。 228
髻中珠未得,衣裹宝难寻。 229
(三○)《百丈怀海禅师所示丛林要则》 229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230
烦恼以忍辱为菩提。 230
(三一)《念佛三昧宝王论》 231
浴大海者,已用于百川。 231
(三二)《黄蘖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231
须具只眼,莫依他人作眼。 232
(三三)《临济慧照玄公大宗师语录》 234
明头来明头打,暗头来暗头打,四面八方来旋风打,虚空来连架打! 234
(三四)《云门文偃禅师广录》 234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234
(三五)《宗镜录》 234
钻冰觅火,压沙出油,以冰、沙非油、火之正因,欲求济用,徒劳功力。 235
彼既丈夫我亦尔,何得自轻而退屈! 235
(三六)《祖堂集》 236
闭门造车,出门合辙。 236
灵丹一粒,点铁成金;至理一言,点凡成圣。 237
不是风动,不是旛动&仁者自心动。 237
(三七)《景德传灯录》 238
薪火相交&不得险乎? 239
有道君王不纳无智之臣。 239
人人尽有光明在。 239
问:“狮子捉兔亦全其力,捉象亦全其力,未审全个什么力?”翁答:“不欺之力。” 239
如鹦鹉只学人语,不得人意;经传佛意,不得佛意而但诵,是学语人。 240
平常心是道。谓平常心,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断常,无凡无圣。 240
众盲摸象,各说异端。 240
(三八)《释氏要览》 241
以三积千故,名三千大千世界。 241
家者是烦恼因缘。 242
(三九)《圆悟佛果禅师语录》 243
一了一切了,一成一切成,一见一切见,一得一切得。 243
苟或放得下,无一法当情,无一物附心,荡荡无拘自然。 243
以本分力量,就自己脚跟下承当。 244
(四○)《佛果圆悟禅师碧岩录》 244
金乌急,玉兔速&日出日没,日日如是。 244
若是知有的人,细嚼未咽;若是不知有的人,一似浑囵吞个枣。 244
(四一)《禅林僧宝传》 245
字经三写,乌焉成马。 245
(四二)《石门文字禅》 245
其自欺欺人之状,不穷而自露也。 246
古之仁人,将有为于世,必特立独行,自行其志。 246
(四三)《大慧普觉禅师语录》 246
咄哉灭胡种,面目真可恶:过河便拆桥,得路便塞路。 247
方寸里七上八下,如咬生铁橛,没滋味时,切莫退志。得如此时,却是好消息。 247
(四四)《大慧普觉禅师普说》 248
行住坐卧,时时提撕。 248
(四五)《丹霞颂古百则》 248
着衣吃饭随丰俭,物物头头用最亲。 248
(四六)《宏智禅师广录》 248
不触事而知,其知自微。 249
水清彻底兮,鱼行迟迟;空阔莫涯兮,鸟飞杳杳。 249
(四七)《古尊宿语录》 250
第一须带两只眼,照破两头事,莫只带一只眼,向一边行。 250
日日是好日。 250
诸人既无风起浪,这里不免将无作有。 250
若论平等,无过佛法,唯佛法最平等。 250
(四八)《五灯会元》 250
放下屠刀,重新做人。 251
昔人求道,敲骨吸髓,刺血济饥,布发掩泥,投崖饲虎。 251
难行能行,非忍而忍。 252
正法难解,不可徒记吾言。 252
磨砖岂得作镜邪? 253
如牛驾车,车若不行,打车即是,打牛即是? 253
竿木随身,逢场作戏。 253
若遇种种苦乐,称意不称意事,心无退屈。 254
一口吸尽西江水。 254
六耳不同谋。 255
直须狮子咬人,莫学韩卢逐块。 255
钻他故纸,驴年去得! 255
鸡栖凤巢,非其同类! 256
百尺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257
问:“学人不据地时如何?”师曰:“汝向甚么处安身立命?” 257
汝安知有不惧生死和尚耶? 257
磊磊落落,无挂无碍。 258
穷厮煎,饿厮炒,大海只将折筋搅。你死我活,猛活燃铛煮沸喋。 259
水到渠成。 259
水涨船高,泥多佛大。 259
臭肉来蝇。 260
白璧无瑕,卞和刖足。 260
龙女有十八变。 261
羊羹虽美,众口难调。 261
雁过长空,影沉寒水,雁无遗踪之意,水无留影之心。 262
有利无利,莫离行市。镇州萝卜极贵,庐陵米价甚贱,争似太平?这里时丰道泰,商贾骈阗,白米四文一升,萝卜一文一束,不用北头买贱,西头买贵。自然物极四生,自然利于王化。 262
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 262
登山须到顶,入海须到底,学道须到佛祖道不得处。若不如是,尽是依草附木的精灵,吃野狐涕唾的鬼子。 263
五陵公子争夸富,百衲高僧不厌贫。 263
近来世俗多颠倒,只重衣衫不重人。 264
见怪不怪,其怪自败。 264
人穷智短,马瘦毛长。 264
苦乐逆顺,打成一片。 265
问:“一百二十斤铁枷,教阿谁担?”师曰:“自作自受。” 265
见兔放鹰,遇獐发箭。 265
竖起脊梁骨。 265
无一可恋,无一可舍。 266
汝若无执心,何用受戒? 266
龙蛇混杂,凡圣同居。 267
金屑虽贵,落眼成翳。 269
(四九)《祖庭事苑》 269
不立文字,失意者多。 269
(五○)《禅林宝训》 269
是非未明,不得不慎;是非既明,以理决之。 270
骏马之奔逸而不敢肆足者,衔辔之御也;小人之强横不敢纵情者,刑法之制也。 270
炫耀见闻,驰骋机解,以口舌辩利相胜者,犹如厕屋涂污丹雘,只增其臭耳。 270
识见不明,涉猎抄写,用资口舌之辩,日滋月侵,遂成浇漓之风。 270
士大夫做官,为国安民,乃曰:我不受贿,不扰民。且不受贿,不扰民,岂分外事耶? 271
临众贵在丰盈,处己务从简约。 271
自智者,人愚之;自下者,人高之。 272
游宴中有鸩毒,谈笑中有戈矛,堂奥中有虎豹,邻巷中有戎狄。 272
承顺者未必忠。 274
(五一)《禅宗颂古联珠通集》 275
好手原来更有强。 275
只知身强力壮,不觉年老心孤。 275
(五二)《宝林禅师语录》 275
关着门,尽是自家屋里,何须冷言冷语,暗地敲人? 276
(五三)《〈起信论疏)笔削记》 276
绳蛇非毒&何所怯耶! 276
(五四)《翻译名义集》 277
一,秘密故不翻,“陀罗尼”是;二,含多义故不翻,如“薄伽”梵含六义故;三,此无故不翻,如“阎浮”树;四,顺古故不翻,如“阿耨”、“菩提”,实可翻之,但摩腾以来存梵音故;五,生善故不翻,如“般若”尊重,“智慧”轻浅,令人生敬,是故不翻。 277
无羞僧:破戒身口不净,无恶不作。 277
(五五)《高峰原妙禅师语录》 278
学人用功,好比将一瓦片抛于深潭,直沉到底为止。 278
(五六)《从容录》 278
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人前唱《鹧鸪》。 278
(五七)《天目中峰和尚广录》 279
磨砻志气,抖擞精神,一往直前。 279
(五八)《四朝高僧传》 279
上士坐禅,中士诵经,下士堪能塔寺经营。 279
出生入死,道之常也。修短分定,非人能延。道重行全,德贵无怠,苟业操无亏,虽亡若在。 281
阿鼻地狱不拣贵贱。 281
裂裳裹足,以千里为跬步之间耳。 282
(五九)《续传灯录》 283
不因一事,不长一智。 283
昨日热,今日寒,抖擞精神着力看,着力看! 284
双眉本来自横,鼻孔本来自直,直饶说得天花乱坠、顽石点头,算来多虚不如少实。 284
一鹤不栖双木,一客不烦两家。 285
去却之乎者也,更不指东画西。 285
(六○)《指月录》 287
系者解之! 287
(六一)《钱塘渔隐济颠禅师语录》 287
唐家巷里闲游赏,妈妈家中请和尚。三百衬钱五味食,羊毛出在羊身上。 287
(六二)《竹窗随笔》 288
不患时之不至,但患学之不勤。 288
诸子百家,乃至樵歌牧唱,皆不可废也。 288
学艺者必先遵师教以为绳矩,他时后日,神机妙手,超过其师,谁得而限之? 288
浊者好财,其次好色,其次好饮。 289
不报怨而反酬以恩,可谓有大人之量、君子长者之风矣! 289
厕虫之在厕也,自犬羊视之不胜其苦,而厕虫不知苦,方以为乐也;犬羊之在地也,自人视之不胜其苦,而犬羊不知苦,方以为乐也。 290
谋与断当兼备而不可缺一者。 290
贫者忧无财,慕富人之为乐,而不知富人有富人之忧也;贱者忧无官,慕贵人之为乐,而不知贵人有贵人之忧也。 291
生必有死,世间常事,自古及今,无一人得免者。 292
习俗移人,贤智者不免。 292
包孝肃公终日正色,人以其笑比黄河清;秦桧之亦罕有笑容,一破颜于溪水涸来之对。外貌虽同,而中则天壤矣! 292
饮食财帛相征逐者,恶友也。 293
(六三)《云栖法汇》 293
服药得当为上治,失宜为下治,不服药守病为中治。 294
莫以佛为货。 294
(六四)《禅关策进》 295
疑有十分,悟有十分。 295
(六五)《紫柏语录》 295
刀本无二,善用则无割不成,不善用者,刀日就损。 295
(六六)《憨山梦游集》 296
凡名载“传灯”、光着千古者,无不从刻苦中来。岂有天生弥勒、自然释迦者哉! 296
(六七)《憨山语录》 296
荆棘丛中下脚易,月明帘下转身难。 297
口念弥陀心散乱,喉咙喊破也徒然。 297
(六八)《净土十要》 298
人命无常呼吸间,有限光阴当爱惜。 298
(六九)《灵峰宗论》 299
应以猛切心治姑待心,常念时不待人,一蹉便成百蹉。 299
有千古品格,方有超方学问;有超方学问,方有盖世文章。 299
习气熏染,非一朝一夕之故,不痛加锥拶,何由顿革? 299
终日言未尝有言,终日不言未尝无言。 301
时人有二弊:一作辍,有始无终;二矫饰,外美内弊。 301
虽巧识强捻,不得“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 301
有品格无识量,不足旷超千古。有识量无品格,不足砥柱中流。品格识量既具,则不被眼前活计所局、时流习气所迁。 301
一个荔枝,壳剥了,核去了,放在你口里,只代咽不得。 302
人不难有志,难有忍;事不难有察,难有容。 302
方便多门,入手不一,到家则一。 302
学人第一要务,在克除习气。 303
狮弦绝响,野干竟鸣。 303
金翅食龙如食面,一般也是塞饥肠。 303
谤为明镜戚我丑,谤为甘露饮我药,谤是炎时清凉风,谤是睡时大鼓角。 304
现成茶一盏,莫受赵州欺。 304
忍为力中最。 304
仁是心上工夫,若向言色下手,则愈是而愈非。 305
周公吐握勤劳日,王莽谦恭下士时,假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 305
济颠、林酒仙之属,一时权变,不可为典要也。 306
用人、理财,是平天下要务,而皆以“慎德”为本。 307
(七○)《四念处颂》 308
青黄俄改换,动静屡迁讹。臭别香随到,甜来淡又过。炎凉翻易覆,好恶每偏颇。 309
(七一)《印光法师文钞》 311
善事其亲着,其子必孝;善事其兄者,其子必弟。 311
无一人不堪修,亦无一人不能修。 312
(七二)《太虚大师全书》 313
佛学的第一步,在首先完成人格,好生地做一个人。 313
仰止在佛陀,完成在人格。 313
与其重“死鬼”,不如重“人生”。 314
佛教整个构成的要素,是慈悲和智慧。 314
时时以佛法为轨范,日进于道德化的生活,便是学佛。……人生佛教&乃是以佛教的道理来改良社会,使人类进步,把世界改善的佛教。 315
于一切境界中保持其活力而能成办一切事业&止于消极方面的禅是“死水不藏龙”。 315
第三部分 汉地文学著述中的佛家妙语 316
(一)《敦煌变文集》 316
冤冤相报几时休? 317
富贵儿孙争奉养,贫穷朝夕自营谋。 319
人急烧香,狗急蓦墙。 319
(二)白居易《赠元稹》诗 319
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 319
(三)《唐摭言》 320
阿婆三五少年时,也曾东涂西抹来! 320
上堂已了各西东,惭愧阇黎饭后钟。二十年来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 321
(四)《西湖广记》 322
大名之下,难以久居。 323
(五)《太平广记》 324
金刚努目,所以降服四魔;菩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 324
(六)《罗湖野录》 325
含血噀人,先污其口。 325
(七)《四休居士诗序》 326
粗茶淡饭饱即休,补破遮寒暖即休,三平二满过即休,不贪不妒老即休。 326
(八)《鹤林玉露》 326
譬如人载一车兵器,弄了一件,又取出一件来弄,便不是杀人手段;我则只有寸铁,便可杀人。 327
汝乃吾一字之师! 327
(九)《贵耳集》 328
求人不如求己。 329
一动不如一静。 330
(一○)《扪虱新话》 330
使渠因悟干屎橛语,当自号“干屎橛”耶? 330
(一一)《西游记》 331
远来和尚好念经。 332
(一二)《三言二拍》 334
假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是因,得是果。不因种下,怎得收成? 334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334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336
(一三)《遵生八笺》 336
何不以不了了之! 337
(一四)《宏觉忞禅师北游集》 337
不可任情喜怒。 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