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1
导论 “语言转向”中的翻译话题 1
一 解释学 5
二 解构论 7
三 分析哲学 9
四 西方马克思主义 16
五 不同传统之间的碰撞 22
六 翻译哲学? 27
第一篇 文本与翻译第一章 伽达默尔:对话 37
一 解释学的本体论之途 38
二 解释与翻译 43
三 对话:主体间的问答辩证法 46
四 对话何以可能? 49
五 超越相对主义了吗? 53
六 与哈贝马斯对话 56
第二章 德里达:解构 63
一 结构与解构 64
二 巴别与债务 68
三 延异、播撒及其他 72
四 尼采的签名与整体性 78
五 与伽达默尔的不可能的对话 81
六 是虚无主义吗? 87
第三章 巴特:作者之死 95
一 告别符号学 97
二 从作者到读者 104
三 从作品到文本 109
四 可读文本与可写文本 113
五 阅读游戏与写作游戏 117
第二篇 语言与翻译第四章 洪堡:语言世界观 123
一 康德主义语言学 125
二 作为身份标记的语言 129
三 语言、文字的“优劣” 134
四 新洪堡主义:萨丕尔—沃尔夫假说 138
五 框架的神话? 143
第五章 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 149
一 图像论的倒掉 150
二 语言:生活形式的一部分 157
三 用途论与翻译规则 162
四 私人语言在何种意义上不可能? 167
第六章 奎因:翻译的不确定性 179
一 原始翻译的思想实验 181
二 行为主义意义论 190
三 整体主义意义论 194
四 实用主义意义论 200
第三篇 政治与翻译第七章 马克思:意识形态 209
一 何谓意识形态? 210
二 作为意识形态工具的语言 217
三 意识形态对翻译“忠实”原则的挑战 221
四 斯大林对马尔语言学的批判及其后果 230
第八章 弗洛姆:社会过滤器 237
一 意识与无意识 239
二 语言 243
三 逻辑 250
四 禁忌 255
五 解除抑制与开悟 261
第九章 福柯:话语 267
一 考古学与谱系学 268
二 真理 276
三 主体 282
四 决定论 286
参考文献 292
中外文人名对照表 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