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上篇 宏观的视野:儒经西传与文化意象的变化第一章 16至18世纪:初识儒经与“中国热” 17
第一节 中国缘何引来了西洋人 17
第二节 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比利时的儒经译介 20
第三节 法国的儒经译介、研究与哲学界的回应 31
第四节 儒经在德国知识界的传播效应 48
第五节 英国的儒经译介与知识界的回应 53
第六节 俄国汉学家的儒经译介与社会背景 57
第七节 从崇拜到摈弃:反思 59
第二章 19世纪:余风流韵中的勃勃生机 64
第一节 英国汉学家的儒经译介及其儒经观 65
第二节 法国汉学家的儒经译介及其儒经观 69
第三节 德国汉学家的儒经译介与文人、哲人的回应 73
第四节 俄国汉学家的儒经译介与文学界的回应 79
第五节 儒经在美国知识界的传播效应 83
第六节 纷繁画面中上升的儒学译介事业 89
第三章 20世纪至今:复兴的儒学 92
第一节 美国汉学家的儒经译介、传播与研究 94
第二节 英国汉学家的儒经译介与研究 106
第三节 法国汉学家的儒经译介与研究 113
第四节 德国汉学家的儒经译介、研究与哲学界的回应 117
第五节 苏俄、瑞典与其他欧洲国家的儒经译介 126
下篇 微观的视角:儒经翻译的文本分析第四章 《四书》翻译研究 136
第一节 说东道西话《四书》之译 136
第二节 走向读者还是让读者走近:《论语》译名析 150
第五章 《诗经》翻译研究 157
第一节 一部被忽略的译本,一桩译事“冤案” 157
第二节 中西合璧:合作翻译 163
第三节 韦利与翟理斯之争 165
第四节 《关雎》的五种译文比较 168
第六章 《尚书》翻译研究 175
第一节 古韵与力度的再现 175
第二节 遭遇诘屈聱牙 178
第三节 一词多译、丝丝入扣 182
第七章 《礼记》翻译研究 187
第一节 从风格到措辞 187
第二节 在宗教与翻译之间:从超自然现象的译法说开去 200
第八章 《周易》翻译研究 211
第一节 无奈于文化的互缺:《周易》英译本正误辨 211
第二节 止步于玄幻的殿堂前:《周易》英译本风格探 216
第九章 《左传》翻译研究 228
第一节 忠实的是非 228
第二节 词义的辨析 231
第三节 注释的功用 233
结语 236
附录一 《四书》、《五经》西人译本考 247
附录二 参考文献 262
附录三 当代美国学者论西方儒学研究 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