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物权法总论第一章 物权通论 1
第一节 物权的内涵 1
一、物权的定义 1
二、物权的特征 2
第二节 物权之客体 3
一、物权法上的物 3
二、物的分类 4
第三节 物权之类型体系 6
一、完全物权与定限物权 6
二、主物权与从物权 7
三、不动产物权与动产物权 7
四、意定物权与法定物权 7
五、登记物权与不登记物权 7
六、本权与占有 7
第四节 物权之效力 8
一、排他效力 8
二、优先效力 8
三、追及效力 9
四、物上请求权 10
第二章 物权法的基本原则 12
第一节 物权法定原则 12
一、物权之本质属性 12
二、发挥物之经济效用 12
三、保证物权变动之安全快捷 13
第二节 一物一权原则 13
第三节 公示公信原则 14
一、公示原则 14
二、公信原则 16
第四节 物权行为无因性原则 18
一、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的基本观点 18
二、物权行为理论存在的争议 20
三、物权行为理论下的利益状态分析 23
四、物权行为理论的发展 24
五、物权行为理论对我国物权立法的影响 25
第三章 物权变动 28
第一节 物权变动的涵义 28
一、物权之发生 28
二、物权之变更 28
三、物权之消灭 28
第二节 物权变动的基本模式 29
一、债权意思主义变动模式 29
二、物权形式主义变动模式 30
三、债权形式主义模式 31
第三节 物权变动的基本范畴 32
一、物权交易当事人之保护 32
二、真正权利人之保护 33
三、善意第三人之保护 33
第四节 物权变动中保护第三人利益的规则 35
一、公示公信原则与善意取得制度的比较分析 36
二、物权行为无因性与公示公信原则的关系 40
第五节 无权处分中债权行为的法律效力问题 42
一、关于无权处分的争议 42
二、买卖合同的效力与立法者的价值取向 43
三、利害关系人利益状态的实证分析 45
四、对于无权处分行为的结论 48
第二编 所有权 49
第四章 所有权概论 49
第一节 所有权的涵义 49
一、所有权的概念 49
二、所有权与相似范畴 49
三、所有权的发展趋势 51
第二节 所有权的权能、特征、本质及保护 52
一、所有权的权能 52
二、所有权的特征 53
三、所有权的本质 53
四、所有权的保护 54
第五章 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和私人所有权 56
第一节 概述 56
一、国家所有、集体所有与私人所有 56
二、“三分法”及其争议 56
第二节 国家所有权 57
一、国家所有权概述 57
二、国家所有权的客体 58
三、国家所有权的行使 60
第三节 集体所有权 60
一、集体所有权概述 60
二、集体所有权的形成 61
三、集体所有权的性质 62
四、集体土地的流转 62
五、集体所有权之存废 63
第四节 私人所有权和社会团体所有权 64
一、私人所有权的产生 64
二、私人所有权的内涵 65
三、私人所有权的构成 66
四、私人所有权的保护 67
五、社会团体所有权 67
第五节 征收 68
一、征收的内涵 68
二、征收的理论基础 69
三、征收的前提——公共利益 70
四、补偿 71
第六章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74
第一节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概念与特征 74
一、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内涵 74
二、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特征 75
第二节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内容 76
一、专有权 76
二、共有权 77
三、成员(社员)权 79
第七章 共有 81
第一节 共有概述 81
一、共有关系的概念和特征 81
二、共有的种类 81
第二节 按份共有 82
一、按份共有的概念 82
二、按份共有的特征 82
三、共有人的权利 83
四、共有物的管理 84
五、共有物的处分 85
六、共有物的分割 85
第三节 共同共有与准共有 86
一、共同共有的概念和特征 86
二、共同共有与按份共有的区别 86
三、共同共有的类型 87
四、共同共有的内部关系 88
五、共同共有的外部关系 89
六、准共有 89
第八章 相邻关系 90
第一节 相邻关系的概念与特征 90
一、相邻关系的概念 90
二、相邻关系的特征 91
三、相邻关系之相关问题 91
第二节 相邻关系的制度价值 92
一、法律价值 92
二、道德价值 92
三、经济价值 92
第三节 相邻关系的种类 92
一、因用水、排水而发生的相邻关系 93
二、因使用邻地而发生的相邻关系 93
三、因建筑物相邻而发生的相邻关系 93
四、因防止损害而发生的相邻关系 93
五、因相邻地界而发生的相邻关系 94
第四节 处理相邻关系的原则 94
一、有利生产的原则 94
二、方便生活的原则 94
三、团结互助的原则 94
四、公平合理的原则 94
第五节 现代社会相邻关系的发展趋势 95
一、由土地相邻向建筑物相邻 95
二、从财产相邻向人格相邻 95
三、从非环保型向环保型相邻 96
第九章 所有权的取得 97
第一节 善意取得 97
一、概述 97
二、构成要件 97
三、法律效果 100
第二节 拾得遗失物 101
一、概述 101
二、构成要件 101
三、拾得人的权利和义务 102
四、拾得遗失物的法律效果 103
五、拾得人对遗失物进行不法处置的法律效果 103
六、拾得漂流物、发现埋藏物和隐藏物 104
第三节 添附 105
一、概述 105
二、添附之发生 105
三、法律效果 106
四、关于恶意添附的问题 107
第四节 先占 107
一、概述 107
二、构成要件 107
三、法律效果 108
第五节 取得时效 108
一、概述 108
二、取得时效的理论基础 109
三、构成要件 109
四、取得时效的存废 114
第三编 用益物权 117
第十章 用益物权概论 117
第一节 用益物权的概念与特征 117
一、概述 117
二、用益物权与担保物权的区别 118
第二节 用益物权的意义与作用 120
一、促进物的有效利用 120
二、保障物的使用过程中的利益平衡 120
三、维护物的利用秩序 121
第三节 用益物权的历史与发展 122
一、罗马法中的用益物权 122
二、罗马法用益物权制度在大陆法的继承与发展 123
三、我国《物权法》颁布之前民事法律规定的用益物权的类型 124
四、我国《物权法》中规定的用益物权制度 125
第十一章 土地承包经营权 126
第一节 土地承包经营权概述 126
一、土地承包经营权与永佃权 126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特征 127
三、土地承包经营权与永佃权的区别 127
第二节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取得与消灭 129
一、因法律行为而取得 129
二、基于法律行为以外的原因而取得 130
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消灭 130
第三节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效力 131
一、土地承包经营权人的权利 131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人的义务 132
第十二章 建设用地使用权与宅基地使用权 133
第一节 传统民法的地上权 133
一、地上权的概念与特征 133
二、地上权与永佃权的异同 134
三、地上权制度的历史沿革 134
第二节 建设用地使用权 136
一、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概念和特征 136
二、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取得 137
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效力 138
四、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消灭 141
第三节 宅基地使用权 142
一、宅基地使用权的概念与特征 143
二、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 144
三、宅基地使用权的效力 144
四、宅基地使用权的消灭 146
五、宅基地使用权与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区别 147
第十三章 地役权 148
第一节 地役权的基础理论 148
一、地役权的概念与特征 148
二、地役权与相邻权的区别 149
三、地役权制度的历史沿革 150
四、地役权的种类 151
五、地役权的主体和客体 152
第二节 地役权的取得 153
一、基于法律行为而取得 153
二、基于法律行为以外的原因而取得 154
第三节 地役权的效力 154
一、地役权人的权利与义务 154
二、供役地人的权利与义务 156
第四节 地役权的消灭 156
一、土地征收 157
二、地役权无存续之必要及法院宣告 157
三、消灭时效、约定消灭事由的发生及存续期间届满 157
四、抛弃和混同 157
第十四章 典权 159
第一节 典权的基础理论 159
一、典权的概念与特征 159
二、典权与类似权利的区别 160
三、典权的性质 162
四、关于典权制度的存废 163
第二节 典权的取得 165
一、基于法律行为而取得 165
二、基于法律行为以外的原因而取得 166
三、典权的期限 166
第三节 典权的效力 167
一、典权人的权利与义务 167
二、出典人的权利与义务 169
第四节 典权的消灭 171
一、回赎 171
二、找贴 171
三、作绝、别卖与混同 171
四、典权的抛弃与灭失 172
第十五章 特殊用益物权 173
第一节 特殊用益物权概述 173
一、特殊用益物权的概念及性质 173
二、特殊用益物权的特征 174
三、特殊用益物权的取得 175
四、特殊用益物权的效力 176
五、特殊用益物权的消灭 177
第二节 矿业权 178
一、矿产资源的概念和特征 178
二、矿业权 179
三、探矿权 183
四、采矿权 184
第三节 捕捞权、养殖权与狩猎权 186
一、捕捞权与养殖权 186
二、狩猎权 189
第四节 取水权 192
一、水资源概念及其特征 192
二、水资源所有权与利用权 193
三、取水权 194
四、取水权人的权利与义务 196
第五节 海域使用权 197
一、海域使用权概述 197
二、海域使用权的概念与特征 198
三、海域使用权的取得 198
四、海域使用权的效力 200
五、海域使用权的消灭 203
第四编 担保物权 204
第十六章 担保物权概论 204
第一节 担保物权的意义及其社会作用 204
一、担保物权制度的法律渊源 204
二、担保物权的意义 205
三、担保物权的社会作用 206
第二节 担保物权的种类 208
一、法定担保物权与意定担保物权 209
二、动产担保物权、不动产担保物权与权利担保物权 209
三、特定财产担保物权与非特定财产担保物权 209
四、占有担保物权与非占有担保物权 209
五、留置性担保物权与优先清偿性担保物权 210
六、定限型担保物权与权利移转型担保物权 210
第三节 担保物权的性质 210
一、从属性 211
二、不可分性 211
三、物上代位性 211
第十七章 抵押权 212
第一节 抵押权概述 212
一、抵押权的意义 212
二、抵押权的特性 213
第二节 抵押权的取得 213
一、依据法律行为而取得 213
二、基于法律行为以外的原因而取得 215
第三节 抵押权的效力 215
一、抵押权担保债权的范围 215
二、抵押权标的物的范围 216
三、抵押权对于抵押人的效力 218
四、抵押权对于抵押权人的效力 223
第四节 抵押权的消灭 231
一、主债权消灭则抵押权随之消灭 231
二、抵押权的实现导致抵押权消灭 232
三、抵押财产灭失时抵押权随之消灭 232
第五节 特殊抵押权 232
一、法定抵押 233
二、权利抵押 234
三、动产抵押 235
四、共同抵押 237
五、最高额抵押 238
六、财团抵押 240
七、证券抵押 241
第十八章 质权 243
第一节 质权概述 243
一、质权的概念、特点与作用 243
二、质权的分类 244
第二节 动产质押 245
一、动产质权的意义 245
二、动产质权的发生 245
三、动产质权的效力 248
四、动产质权的消灭 254
第三节 权利质权 255
一、权利质权的意义 255
二、权利质权的发生 255
三、权利质权的效力 259
四、权利质权的消灭 261
第十九章 留置权 263
第一节 留置权概述 263
一、留置权的概念及作用 263
二、留置权的法律特征 263
三、留置权与类似权利的区别 264
第二节 留置权取得要件 266
一、留置权成立的积极要件 266
二、留置权成立的消极要件 268
第三节 留置权的效力 269
一、留置权的效力范围 269
二、留置权人的权利 269
三、留置权人的义务 270
四、留置物所有人的权利义务 270
五、同一财产留置权与抵押权并存时留置权的实行 270
第四节 留置权的消灭 271
一、另行提供担保 271
二、占有的丧失 272
第二十章 非典型担保 273
第一节 让与担保 273
一、让与担保的沿革及意义 273
二、让与担保的取得 274
三、让与担保的效力 275
四、让与担保的消灭 277
第二节 所有权保留买卖 277
一、所有权保留的意义 277
二、所有权保留买卖的法律上的性质及内外部关系 278
第五编 民法特别法中的物权制度第二十一章 海商法中的特别物权制度 281
第一节 船舶优先权的物权性质 281
一、船舶优先权 282
二、船舶优先权的性质 282
第二节 船舶优先权的特殊法律效力 284
第二十二章 票据法中的特别物权制度 286
第一节 票据占有与票据权利 286
一、票据占有与票据权利的享有 287
二、票据占有与票据权利的行使和保全 288
第二节 票据占有的丧失与救济 288
一、挂失止付 288
二、申请公示催告 289
三、票据诉讼 289
第二十三章 保险法中的特别物权制度 291
第一节 保险与委付 291
一、海上保险损害额的计算 291
二、委付为一种特殊的物权变动方式 293
第二节 委付的成立及其效力 293
一、委付之成立 293
二、委付之效力 294
第二十四章 信托法中的特别物权制度 295
第一节 信托与信托财产 295
一、信托 295
二、信托财产 295
第二节 信托财产的独立性 296
一、信托财产的非继承性 296
二、破产财团之排除 297
三、强制执行之禁止 297
四、抵消之禁止 297
五、混同之限制 298
六、信托财产有限责任的确立 298
七、分别管理的义务 298
第六编 占有 299
第二十五章 占有概论 299
第一节 占有的概念、性质与功能 299
一、占有的概念 299
二、占有的性质 303
三、占有的功能 309
第二节 占有制度的历史沿革 315
一、罗马法的占有 315
二、日耳曼法和教会法的占有 316
三、Savigny与Ihering的理论整合 316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占有制度对传统的继承状况 317
第三节 占有的分类 318
一、有权占有与无权占有 318
二、善意占有与恶意占有 319
三、瑕疵占有与无瑕疵占有 320
四、自主占有与他主占有 321
五、单独占有与共同占有 322
六、自己占有与占有辅助 322
七、直接占有与间接占有 323
第二十六章 占有关系 325
第一节 占有的主体与客体 325
一、占有的主体 325
二、占有的客体 326
第二节 占有的取得与丧失 327
一、概述 327
二、占有的原始取得 328
三、占有的继受取得 330
四、占有的丧失 332
第二十七章 占有的效力 333
第一节 占有的权利推定与占有状态的推定 333
一、占有的权利推定 333
二、占有状态的推定 334
第二节 动产的善意取得 334
第三节 占有人的使用收益、费用求偿权及责任 334
一、概述 334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规定 335
第四节 占有保护 335
一、占有保护的概念 335
二、占有保护的方法 336
主要参考文献 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