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公共行政导论 1
第一节 公共行政的内涵及相关概念界说 1
一 公共行政的内涵 2
二 公共管理与新公共管理 9
第二节 公共行政学的典范变迁 19
一 政治与行政二分法 19
二 行政管理原则的凸显 25
三 法学取向的公共行政学 28
四 政治学取向的公共行政学 35
五 管理学取向的公共行政学 37
六 经济学取向的公共行政学 40
第三节 我国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44
一 我国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历史回溯 44
二 我国公共行政学研究的现状评述 47
三 我国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前景展望 51
第二章 公共行政组织 54
第一节 公共行政组织概念的阐释 54
一 公共行政组织的含义 54
二 公共行政组织的特征 55
三 公共行政组织的要素 56
四 公共行政组织的类型 57
第二节 公共行政组织结构框架的考察 58
一 公共行政组织的纵向结构分析 59
二 公共行政组织的横向结构分析 61
第三节 公共行政组织体制的一般理论 62
一 首长制和委员会制 62
二 层级制和职能制 64
三 集权制和分权制 65
第四节 跳出怪圈:公共行政机构改革 66
一 公共行政机构改革意义的再认识 66
二 我国公共行政机构改革历程的回溯 67
三 我国公共行政组织低效与失灵问题的症结 73
四 我国公共行政机构改革成效不彰的原因 75
五 精简、统一、效能:机构改革的基本原则 79
六 公共行政机构改革的程序和模式选择 85
第三章 公共行政领导 91
第一节 公共行政领导概述 91
一 领导与管理:“源”同“道”不同 91
二 公共行政领导的界定与类型 95
三 公共行政领导者的产生方式 97
四 公共行政领导的职位、职权与功能 98
第二节 领导理论发展脉络的梳理 100
一 领导特质理论 100
二 领导行为理论 101
三 领导权变理论 104
四 领导魅力理论 108
五 变革型领导理论 110
第三节 影响领导行为的要素解析 111
一 价值观:领导行为的义理之本 111
二 权力:领导活动运行之基石 116
三 领导行为的“角色扮演” 119
第四章 公务员制度及其发展 123
第一节 公务员内涵及其范畴的界定 123
一 公务员含义的约定 123
二 公务员范畴的比较分析 124
三 我国公务员范畴的界定 126
第二节 西方公务员制度的演变 128
一 国家公务员制度产生的动因 128
二 西方各国公务员制度的发展变迁 130
三 西方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原则 137
第三节 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发展历程 142
一 我国公务员制度建立的背景与过程 142
二 公务员管理的理论基础与运行机制 146
三 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基本特征 153
第四节 我国公务员制度运行的问题与改革趋势 155
一 我国公务员制度运行中的新老课题 155
二 国家公务员制度改革趋势前瞻 156
第五章 公共行政的政治维护职能 159
第一节 政治维护职能的内涵与内容 159
一 政治维护职能的内涵 159
二 政治维护职能的内容 162
第二节 西方国家政治维护职能的纵向演变 163
一 古希腊罗马时期 163
二 现代化早期 164
三 现代化中期 167
四 后现代化时期 170
第三节 我国政治维护职能的发展前瞻 173
一 当前我国政治维护职能重心的转移 173
二 当前我国政治维护职能的完善 175
第六章 公共行政的经济职能 189
第一节 政府经济职能的历史发展 189
一 维护共同利益 190
二 协调社会矛盾 190
三 赋税预算伴生 191
四 经济领域的扩张渗透 191
第二节 前市场经济国家的实践 192
第三节 政府职能与市场机制 195
一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195
二 政府与市场的协调与配合 197
第四节 确立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与现实基础 198
第五节 政府管理与企业自主经营 202
一 不同理论视角下的政府与企业关系 202
二 政府对企业的经济性管制和社会管理 204
三 构筑我国政府企业的新型关系 207
四 建立和完善新型的政企分开的投融资体制 209
第六节 我国政府经济职能的配置 209
一 平衡经济发展 210
二 制订发展计划 210
三 强化经济立法 211
四 优化产业布局 211
五 履行二次分配责任 212
六 优化竞争环境 212
七 管理特殊行业和企业 212
八 信息引导服务 212
九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213
第七章 公共行政的公共品供给职能 214
第一节 公共品理论研究的历史演进 214
一 公共品“源”理论的追溯 215
二 系统公共品理论的提出 217
三 发展中的现代公共品理论 218
第二节 公共品的相关概念 221
一 公共品的界定及特征 221
二 公共品的识别与类型 223
第三节 难以摆脱的“魔咒”:公共品的困境 230
一 “公地悲剧” 230
二 “搭便车”和“强制乘车” 231
三 非竞争性、规避成本与排他悖论 232
四 交易费用和度量成本导致的难题 233
第四节 公共品供给模式的选择 234
一 公共品多种供给方式存在的可能性 234
二 公共品基本供给模式分析 236
三 公共品供给模式的选择标准 242
第五节 我国公共品供给体制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243
一 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 243
二 我国城市公共品供给 248
第八章 公共行政法治 253
第一节 公共行政法治的理论基石 253
一 天赋人权说 253
二 政治原罪说 254
三 分权制衡说 255
第二节 公共行政法治的历史流变与时代特质 255
一 公共行政法治的含义 255
二 公共行政法治的历史流变 256
三 公共行政法治的时代特质 259
第三节 公共行政的法治原则 262
一 行政合法性原则 262
二 行政合理性原则 263
三 行政公正性原则 264
四 行政公开原则 265
五 行政责任原则 266
第四节 公共行政法治的过程与具体内容 267
一 行政法律规范及其创制 267
二 行政法治的实现 272
三 行政救济 274
第九章 公共行政伦理 279
第一节 公共行政伦理概述 279
一 公共行政伦理的概念 280
二 公共行政伦理的范畴 281
三 公共行政伦理的地位和作用 283
第二节 公共行政伦理的价值诉求 285
一 公共行政伦理的终极价值追求:公平公正 285
二 公共行政伦理的基础价值追求:廉洁 286
三 公共行政伦理的市场价值追求:效率 287
四 公共行政伦理的主体价值追求:品端 288
第三节 我国公共行政伦理的建设 289
一 我国公共行政伦理建设的基本原则 289
二 我国公共行政伦理建设的框架体系 291
三 我国公共行政伦理建设的有效途径 294
第四节 公务员伦理建设 296
一 公务员职业道德概述 296
二 国家公务员职业道德的内容和要求 297
三 公务员职业道德规范 298
第十章 公共行政监督 301
第一节 公共行政监督的理论基础 301
一 西方国家的公共监督理论 301
二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公共监督理论 306
三 中国共产党的公共监督理论 307
第二节 我国公共行政监督的实践分析 309
一 我国公共监督体制的缺陷 309
二 建立权力制约机制的实践意义 312
第三节 重塑公共监督体系 314
一 公共监督的监控体系 314
二 公共监督的网络体系 316
第四节 构筑有效的公共监督机制 323
一 起始监督机制 323
二 过程制约机制 324
三 经济监督机制 326
四 法治监督机制 327
五 自我约束机制 328
第十一章 政府公共财政 329
第一节 公共财政的理论回顾 329
一 市场经济呼唤公共财政 329
二 西方公共财政理论的形成与演进 330
三 学者对公共财政的研究:中外比较 331
第二节 公共财政活动边界与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 333
一 公共财政活动的边界 333
二 公共财政职能的界定 335
第三节 公共财政收入 336
一 公共收入的形式 336
二 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 337
三 加速费税改革进程 339
第四节 公共财政支出 340
一 公共支出结构 341
二 政府支出的绩效 342
三 政府采购与我国政府的实践 344
第五节 构建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系 346
一 明确财政的公共性质 346
二 通过市场对资源进行配置 347
三 明确社会对财政的需要 347
四 解决财政错位问题 348
五 建立政府干预型公共财政 348
第十二章 公共行政新方式 350
第一节 公共部门的目标管理 350
一 目标管理的历史由来 350
二 目标管理的意蕴 351
三 目标管理的基本过程 352
四 目标管理的适用性考量 358
第二节 公共部门的全面质量管理 359
一 公共部门全面质量管理的特征 359
二 PDCA循环:公共部门全面质量管理的程序 361
三 公共部门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策略 364
第三节 公共部门的战略管理 372
一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一般理论 372
二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过程 376
三 公共部门应用战略管理的效应 382
第十三章 电子政务 384
第一节 电子政务概述 384
一 电子政务的内涵 384
二 电子政务的技术框架和内容 386
三 国内外电子政务的发展 388
第二节 电子政务条件下的政府管理创新 392
一 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创新的影响 392
二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 397
第三节 电子政务与新公共管理 399
一 公共服务的强化 399
二 组织结构的革新 401
三 权力结构的调整 402
四 信息流动机制的转变 402
第十四章 政府绩效评估 404
第一节 政府绩效评估导引 404
一 政府绩效评估兴起、发展的机遇 404
二 政府绩效评估的基本内涵和理念 407
第二节 政府绩效评估的类型、程序和方法 411
一 政府绩效评估的类型 411
二 政府绩效评估的基本程序 413
三 政府绩效评估的主要方法 416
第三节 政府绩效评估的困境及其排解 420
一 政府绩效评估面临的多重困境 420
二 改进政府绩效评估的有效途径 424
第十五章 公共行政改革与发展 430
第一节 当代公共行政改革的动因分析 430
一 公共行政改革的国际背景 430
二 当代政府的财政、管理和信任危机 436
三 官僚制的绝对理性和内在矛盾 442
第二节 当代公共行政改革的理论基础 447
一 公共选择理论与政府失败论 447
二 交易成本理论与政府组织结构的设计 450
三 委托代理理论与公共管理主体的确立 453
四 管理主义与公共行政理论的融通性 457
第三节 当代公共行政改革的目标趋向 463
一 调控替代直接提供服务 463
二 由强化干预转变为放担子、卸包袱 464
三 由重投入、重规章转移到重产出、重结果 465
四 人事管理制度由僵化转向灵活 465
五 由官僚政治需要转变为顾客需要 466
第四节 当代公共行政改革的模式比较 467
一 市场、参与、灵活、解制政府模式的要素分析 467
二 市场、参与、灵活、解制型政府的异同比较 475
第五节 当代公共行政改革的战略与策略 476
一 围绕目标和角色定位的组织流程设计 476
二 有序竞争和绩效管理的行为诱因 478
三 顾客“以足投票”的责任回溯机制 480
四 权力下移和还权于社区的控制体系 483
五 重塑异于官僚制的新型组织文化 483
主要参考文献 488
后记 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