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传统 1
第一节 正确对待传统 2
一、“自我”和“传统”的关系 2
二、研究传统,牢牢抓住两点 3
三、我对古代大家代表作品研究与欣赏的态度 4
四、研究传统语言形式不能忽视精神因素 5
1.笔墨 5
2.知白守黑 11
3.名误 11
4.师误 11
五、传统与创作问题 12
1.鹦鹉学舌,人皆耻之 12
2.师古今大师有四阶段 13
3.传统与创作 13
4.要深研传统,但不能借古人的衣帽打扮自己 14
第二节 临摹教学与实践 14
一、临摹教学的指导思想 14
二、临摹教学的内容及实施办法 15
1.课时课程安排 15
2.集中重点,透析三大家 16
3.把“四王”请出课堂 17
4.广泛采撷 18
5.临摹课一些具体要求 19
6.关于研究前人之笔法、墨法、章法 23
三、正确认识山水画传统和临摹实践中的一些问题 23
1.空手起稿 23
2.临摹宜从局部入手 24
3.临摹宜从淡墨入手 25
4.多遍复加 26
5.“死功夫”与“活功夫” 27
6.把握高层面审美规律 28
第三节 研究传统论文选辑 29
试析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 29
关于龚贤的山水画随感 34
关于继承传统问题一议 38
董其昌山水画之一端 41
黄宾虹晚年山水画观感点滴 44
我爱龚半千 46
第二章 生活 53
第一节 个性化的观照 54
一、写生之前的观照 54
二、放心、放眼到高远处 58
三、观照方式一议 59
四、万物静观皆自得 61
五、贵在物我精神感应 63
六、悟性 67
第二节 写生问题 68
一、写生的两个阶段 68
二、对景写生的真谛 69
三、面对大山的感想 69
四、理想的写生境界 70
五、写生应避免两种不良倾向 71
六、整体自然与局部自然的关系 71
七、写生(临摹或创作)中的“厚” 72
八、画速写是“招财进宝” 72
九、素描与现代山水画造型 73
十、避免印证传统 74
1.不能戴有色眼镜看世界 74
2.不用古人现成的艺术“程式”和“符号” 75
第三节 写生教学与实践 75
一、关于深化写生课教学的思考 75
二、深化写生课教学纲略 77
三、写生课教学指导思想 78
四、写生课教学内容及实施办法 79
五、山水画写生的基本要求 82
第三章 寓哲于画 85
第一节 学一点哲学 86
一、天人合一 86
二、儒学中庸之于山水画 87
三、高层面艺术的哲学因素 89
四、画的格调和哲学的关系 91
五、哲学与精神文明 93
六、诗画之“气”一议 94
七、石涛“一画”论浅议 97
八、关于以“禅”喻画 99
九、禅与画三则 100
十、定静的心态有利艺术 104
十一、关于远 104
十二、试探山水画哲学 105
第二节 个性修养 109
一、心灵之光 109
二、搞艺术最怕盲从 111
三、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偏置一隅,得天独厚 112
四、清净如打坐,妙悟似参禅 112
五、玩艺术者 112
六、为诗为画,贵在精神 113
七、艺术不可能排除所谓“文化的干预和入侵” 113
八、艺术家最忌同化意识 114
九、在艺术上“博爱”必不真,不真则伪 114
十、“自我”之说,应重在精神价值 115
十一、理想与现实总是有可望而不可即的距离 115
十二、聪明之资,须下迟钝样的工夫 115
十三、人生之苦是常 116
十四、无欲自静,无依自强 116
十五、与进修生谈话摘录 119
十六、艺术创造,人格因素第一 121
十七、艺术实践中“热”处理与“冷”处理同样可贵 122
十八、如何学习中国画理论 123
十九、啃一啃宗炳的《画山水序》 123
第三节 精神升华 124
一、注重精神内涵 124
二、需要有一点孤独感 125
三、从精神反射深化到精神感应 126
四、养成艺术个性的“条件反射” 126
五、人品与画品一议 127
第四章 创作 129
第一节 创作教学与实践 130
一、创作教学指导思想 130
二、创作教学内容与实施办法 130
三、对创作作业的基本要求 131
四、创作是否预先进行周密的设计 133
五、创作由低级到高级有一个必然的过程 133
六、对于艺术的把握方式 134
七、印象与心象随感 135
八、一次创作课总结 135
九、临摹、写生、创作三者相辅相成 138
十、艺术离不开修养的积累和智慧的超越 138
十一、艺术创作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心态 138
第二节 法理(形式语言) 139
一、笔墨与形式 139
二、大师一议 142
三、形式法则 143
四、“黑”与“白”一议 145
五、艺术之线文观 149
六、神形一议 150
七、破执者悟,返法者迷 151
八、大可不必把古代画论都作为“经典”供奉 154
第三节 精神境界 155
一、像朝拜圣贤一样朝拜大山 155
二、画家应具有赤子童心 155
三、意深贵曲 156
四、关于“画眼” 159
五、“物质景观”升华到“精神景观” 159
六、物色与精神 160
七、画的梦境 160
八、“准”,并非形似,而是意切 161
九、好的山水画不受“地域性”限制 161
十、“画法不与古今同” 161
十一、表达个性要稳、准、狠 162
十二、画画即是在未知的领域拼搏 163
十三、艺术灵感 163
十四、平淡天真 164
第四节 创作散论 165
一、艺术发端 165
二、艺术的高层次 167
三、艺术是神圣的 画家是造物主 170
四、景愈隐 境愈深 意愈远 神愈全 174
五、诗画之韵 176
六、具象与抽象 177
七、关于我个人的山水画创作 179
1.精神和形式语言的突破 179
2.特别的云 181
3.注重光的运用 181
4.注重力度和深度 182
5.“浮雕感”与画的整体 182
6.创作分期 182
八、为什么不要求脱太早 183
九、澄清关于学生像老师的模糊认识 184
十、有感于“笔墨等于零”同“守住笔墨底线”两种不同观点的争论 185
十一、关于东西方在文化艺术上的接轨 187
十二、艺术实践中的苦与乐 188
附录 189
附录1 报刊、杂志发表文章选编 190
学画杂感 190
山水画精神境界的探求 192
《贾又福山水画谱》自序 196
回顾与前瞻 199
《贾又福画集》自序 200
写在李可染老师画展开幕之际 207
画坛之尊——怀念可染老师 211
且看当代李家山 219
《许俊画集》小序 229
篇终寄语 230
自作小传 231
附录2 题画选录 232
附录3 贾又福年表 248
贾又福代表作选粹 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