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雍自元著
  • 出 版 社: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212029769
  • 页数:368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主要内容:青少年犯罪现象的概述;青少年犯罪原因的揭示;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原则和措施;预防青少年成为犯罪被害人相关理论。本书适用于:高、中等学校的学生;教师;从事青少年犯罪预防工作的实践部门。

第一章 概述 1

一 本书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 1

二 青少年犯罪研究的必要性 2

三 青少年犯罪研究的意义 5

四 青少年犯罪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7

五 青少年犯罪研究的不足 10

第二章 青少年犯罪现象 12

第一节 青少年及青少年犯罪 12

一 “青少年”的含义 12

二 “犯罪”的概念 14

三 “青少年犯罪”的概念 17

第二节 青少年犯罪的现状与特点 20

一 青少年犯罪的现状 20

二 中国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23

第三节 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类型 35

一 危害公共安全类犯罪 36

二 财产类犯罪 36

三 涉“性”类犯罪 43

四 暴力犯罪 45

五 青少年涉“毒”类犯罪 50

六 计算机类犯罪 52

第三章 犯罪原因论 57

第一节 犯罪原因概述 57

一 犯罪原因的概念 57

二 犯罪原因的结构 57

三 犯罪原因的特性 61

四 犯罪原因的地位 64

五 犯罪原因研究的历史演进 64

第二节 西方主要罪因理论 66

一 西方罪因理论的思想源流 66

二 犯罪人类学派的罪因理论 66

三 犯罪生物学派的罪因理论 69

四 犯罪心理学派的罪因理论 70

五 犯罪社会学派的罪因理论 70

第三节 中国学者关于犯罪原因的探讨 73

一 古代思想家关于犯罪原因的论述 73

二 现代中国的罪因理论 74

第四节 青少年犯罪原因理论 77

一 西方学者的青少年犯罪原因理论 77

二 中国学者的青少年犯罪原因理论 82

第四章 青少年犯罪的宏观社会原因 87

第一节 经济因素与青少年犯罪 87

一 经济贫困与青少年犯罪 87

二 经济发展与青少年犯罪 92

三 经济制度与青少年犯罪 96

四 经济体制改革与青少年犯罪 98

第二节 政治因素与青少年犯罪 108

一 阶级斗争与青少年犯罪 109

二 政治动乱与青少年犯罪 111

三 政治腐败与青少年犯罪 113

四 政治体制不完善与青少年犯罪 116

第三节 文化因素与青少年犯罪 118

一 文化对犯罪的影响方式 118

二 影响我国青少年犯罪的文化因素 119

第四节 不良传媒与青少年犯罪 126

一 传媒及其积极效应 126

二 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犯罪的消极影响 127

第五节 社会控制功能弱化与青少年犯罪 133

一 社会控制及其形式 133

二 道德控制与青少年犯罪 134

三 法律控制与青少年犯罪 137

第五章 青少年犯罪的微观社会原因 145

第一节 家庭环境因素与青少年犯罪 145

一 家庭及其功能 145

二 家庭具有教育青少年的优势 148

三 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 150

第二节 学校环境因素与青少年犯罪 175

一 学校教育与青少年犯罪的一般关系 175

二 中学教育和管理缺陷与青少年犯罪 176

三 大学教育和管理缺陷与大学生犯罪 193

第三节 社区环境、不良交往与青少年犯罪 205

一 不良居住环境与青少年犯罪 205

二 不良交往与青少年犯罪 207

第四节 恋爱婚姻与青少年犯罪 208

一 恋爱与青少年犯罪 208

二 婚姻与青少年犯罪 217

第六章 青少年犯罪的个人原因 222

第一节 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222

一 青少年的生理特征 222

二 青少年的心理特征 223

三 青少年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矛盾 227

四 青少年主体心理特征与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 229

第二节 个体的人格倾向与青少年犯罪 230

一 不正当需要与青少年犯罪 230

二 人生观、价值观偏差与青少年犯罪 234

第三节 个体人格特征与青少年犯罪 236

一 性格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236

二 气质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238

第四节 心理不健康与青少年犯罪 239

一 心理健康的标准 240

二 心理不健康是青少年犯罪的心理诱因 241

第五节 变态心理与青少年犯罪 245

一 人格障碍与青少年犯罪 245

二 性心理障碍与青少年犯罪 247

三 智能障碍与青少年犯罪 249

第七章 青少年犯罪的条件和相关因素 250

第一节 犯罪条件 250

一 犯罪条件概述 250

二 青少年犯罪的个人条件 251

三 青少年犯罪的社会条件 253

四 青少年犯罪的自然条件 256

第二节 犯罪的相关因素 260

一 侵害对象因素 261

二 现场其他人因素 261

三 现场条件和气氛 261

四 犯罪机遇 262

第八章 青少年被害人 263

第一节 犯罪被害人概述 263

一 被害人学的诞生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263

二 被害人的概念 264

三 被害人的传统分类 265

第二节 青少年被害人 266

一 青少年被害人的概念 266

二 青少年被害现状 266

三 青少年被害人的特点 267

四 青少年被害人的类型 270

五 青少年被害的原因 273

第九章 青少年犯罪预防 283

第一节 犯罪预防概述 283

一 何为犯罪预防 283

二 犯罪能否预防 285

三 犯罪预防的模式 287

第二节 青少年犯罪预防的原则 294

一 防范为主、处罚为辅、教育优先原则 295

二 早期预防、及时预防原则 296

三 打击与防范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原则 297

第三节 青少年犯罪的宏观预防 297

一 经济预防 297

二 政治文化预防 301

三 道德预防 301

四 法律预防 302

五 行政预防 305

六 媒体预防 309

七 技术预防 310

第四节 青少年犯罪的微观预防 312

一 社区预防 312

二 学校预防 313

三 家庭预防 322

第五节 青少年犯罪的矫治预防 329

一 工读学校矫治 329

二 少年教养制度 334

三 少年管教制度 335

四 对未成年人犯罪处遇的新探索 336

五 对变态人格的矫治 342

第六节 青少年犯罪的自我预防 343

一 何谓自我预防 343

二 青少年怎样预防犯罪 343

第十章 青少年被害预防 347

一 被害预防的模式 347

二 青少年被害预防新观念 349

三 青少年被害预防的体系 352

主要参考文献 364

后记 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