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编 6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课题 61
1.判定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成功与否的标准 62
2.总结经验的历史主义原则 63
3.研究的视角和视野 6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两个前提性问题 65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可能性问题 65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必要性问题 74
思想历程编 79
1919:李大钊的思想足迹 79
1.“新纪元来!” 80
2.“问题”与“主义” 86
3.《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94
4.唯物史观与中国前途 102
陈独秀晚年的民主思想 110
1.关于陈独秀晚年民主思想的解读 111
2.陈独秀晚年民主思想及其特点 112
瞿秋白:在中国传播辩证唯物主义的第一人 147
1.瞿秋白所理解的辩证唯物主义 148
2.对辩证唯物主义俄国特色的阐释 153
3.辩证唯物主义的中国论题 170
4.对中国革命问题的思考 184
5.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几点思考 197
李达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造性阐释 203
1.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唯物论” 203
2.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考察目前中国的出路” 211
3.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人类认识史的综合” 218
1920:毛泽东的思想足迹 226
1.从五四运动中走来的毛泽东 227
2.在不同思潮间的思考与徘徊 232
3.走向马克思主义 238
4.湖南自治运动的曲折与思考 243
5.蔡和森对毛泽东的思想影响 251
6.毛泽东对1920年思想转变的总结 258
毛泽东早期伦理思想的本体论意蕴和主要特征 264
1.泡尔生的《伦理学原理》和毛泽东的批注 266
2.毛泽东早期伦理思想的本体论意蕴 274
3.毛泽东早期伦理思想的基本内容及主要特征 284
4.毛泽东早期伦理思想在社会历史观中的运用 309
5.毛泽东伦理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当代意义 318
毛泽东与中国民间文化传统 331
1.毛泽东与中国民间文化传统的联系 332
2.吸取中国民间文化传统中的质朴本色 337
3.吸取中国民间文化传统中的反抗精神 342
4.吸取中国民间文化传统中的均平思想 348
5.历史的评价与现实的启示 351
毛泽东的“实践论”的中国性格 355
1.马克思主义哲学兴奋点的转移 357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历史走向的体现 362
3.对湖湘学风的承继与发展 365
4.对中国问题的思考与解答 371
5.从外来哲学到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378
6.如何看待毛泽东的“实践论”的中国性格 384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及其总体特征 386
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和主观条件 387
2.邓小平理论的主题和科学体系 390
3.邓小平理论的特征和风格 395
邓小平社会主义观的哲学阐释 400
1.邓小平提出问题的方式:针对“姓社姓资”问题的前提追问 400
2.邓小平回答问题的方式:避免对社会主义作本质主义的规定 403
3.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历史唯物主义定义:发展社会生产力 406
4.邓小平社会主义观中的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辩证统一 409
5.对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的实践唯物主义回答: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412
6.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为方向来坚持,作为过程来努力 415
邓小平与中国传统哲学的辩证智慧 419
1.毛泽东与邓小平:中国辩证智慧的两种类型 420
2.邓小平的辩证思维方法的历史形成 422
3.邓小平的辩证思维方法的全面发挥 425
4.邓小平对中国传统辩证思维方法的改铸 43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篇章 439
1.新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439
2.一脉相承,不离根本 442
3.与时俱进,别开生面 450
4.科学发展观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发展 45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与理论意义 458
1.时代背景:科学技术信息化、经济全球化、政治格局多极化 458
2.实践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463
3.与时俱进: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46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辩证唯物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474
1.辩证唯物主义发展观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475
2.辩证唯物主义联系观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479
3.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483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489
1.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题中应有之义 489
2.以人为本的时代内容和重大意义 491
3.以人为本与西方人道主义和中国民本思想的关系 49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诉求及其实现途径 499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规定 499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诉求 502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价值诉求的实现途径 505
反思与探索编 511
开展以中国现代化为中心论题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 511
1.中国现代化:走进问题的研究 512
2.中国现代化:方法与视野 515
3.关于现代化的辩论 520
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研究马克思主义 524
1.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524
2.以实际问题为中心把握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规定 531
3.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538
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546
1.植根于社会实践之中 546
2.态度、学风和方法 551
3.理论工作者的任务 557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方法论 563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应有的自觉意识 563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哲学建设 575
3.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反对教条主义 585
4.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方法论创新 595
构建和谐社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资源 608
1.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问题与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 609
2.现代民主制度的建设与罗莎·卢森堡的社会主义民主观 613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新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 617
简短的结语 625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中国哲学的创造 625
附录 631
从梁漱溟晚年的思想转变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思想影响 631
1.梁漱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的变化 632
2.晚年梁漱溟思想转变的原因与关节点 636
3.晚年梁漱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吸取 641
4.晚年梁漱溟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吸取 646
5.晚年梁漱溟的思想转变的意义 651
后记 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