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第一部分 新的课题 3
第一章 巴黎工艺和技术行业博物馆的变革(1998~2000) 5
第一节 可供参观的保护藏品 6
第二节 展览:技术创新的足迹 7
博物馆作为历史的一部分 7
选择“主要部门” 9
跟踪时间的足迹 11
“开放的空间”:技术的展望 12
一条优选路线 14
分层次展示 15
获取信息的方式 16
第三节 知识网络 17
第二章 寻找我们的道路:适应21世纪的博物馆学战略 20
第一节 将博物馆交给使用者 20
对科学博物馆的疑问 20
自下而上——博物馆学探讨的两个方面 23
第二节 新大都会——21世纪世界科技博物馆的雏形 27
一种理念的诞生 29
设计战略 33
新大都会将是怎样的科技馆? 37
新大都会的布展 42
第三节 面向新世纪——探索的道路 49
科学中心的危机 49
科学中心——学习的工具 50
第三章 在信息高速公路上建立入口,设计、实施并使用本地的博物馆设施 56
科学学习网络 57
开端 58
第一节 阶段1:设计博物馆基础设施 59
以任务为基础和教学法问题 59
涉及概念的一些问题 60
技术问题 65
经济问题 66
政治问题 66
第二节 阶段2:博物馆基础设施的实现 68
以任务为基础和教育学的课题 68
技术问题 69
人员问题 69
经济问题 69
政治问题 70
第三节 阶段3:使用 70
概念问题 71
在线资源和节目设计策略 74
网络博物馆的持续发展策略 78
附录A——科学学习网络 80
第四章 创建一个非正规科学教育的学术之家 83
第一节 非正规教育的兴起 84
有关一项新兴产业的问题 84
学术界是否准备给予帮助 84
研究与评估的需要 85
第二节 关于方法的需要 86
一个形成性评估研究的案例:关于人体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病毒)检测的一堂计算机应用指导课 86
非正规科学教育重要吗 88
领导层面培训的需求 89
第三节 一个以研究和培训为主的机构 90
一个非正规科学学习中心的多项描述 90
课程大纲 91
会很快来到你附近的校园吗 91
第五章 公众理解科学中心的演进:对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经验的一些思考 94
引言 94
第一节 项目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起步 95
第二节 毕业证书与毕业文凭 97
什么是科学传播者 99
第三节 研究生学位课程 100
毕业生 102
公众理解科学中心 104
结论 105
第二部分 新的探讨 107
第六章 科学中心作为一种演化中的公共服务 110
第一节 背景 110
人类旅程 110
博物馆 111
文化与科学文化 113
文化旅游与生态旅游 114
第二节 为什么需要进一步增强公众的科技意识 115
生活的基本必需品 115
自然灾害 116
公共政策 116
全球变化 116
从我们的遗产中得到的教训 117
第三节 公众如何获取科学技术信息 118
终身学习 118
书面和电子媒介 118
进修 119
社区的介入 119
第四节 面临的挑战 120
科技意识的经济社会障碍 120
科技界的责任 120
科学中心的机会 122
第七章 在科技馆中创造知识:服务公众及科学界 126
第一节 科技馆简史 127
第二节 支持科学本身的公众传播 128
传播的兴起 128
服务科学 129
第三节 对科学的直接支持 131
发现事物 132
再现进行中的科学 133
推动研究活动的开展 134
结论 137
第八章 超越“科学中心”的范畴,为了科技的社会阐释 142
第一节 科技博物馆学相对于阐释型博物馆学 142
科技博物馆学:机构及其目的 142
阐释中心 145
第二节 从阐释型展览到新的科技博物馆学 147
朝着阐释型展览的目标 147
科技博物馆学与阐释 148
第九章 通过有关理解和学习的新理念去重新考虑博物馆的概念和定位 154
第一节 博物馆学研究实践的认知先决条件 155
传统的模式 155
变构模式 158
第二节 一种新的博物馆学研究策略 161
博物馆图形概念形成策略 162
内容的选择 165
结论 169
教学的诊断—预测方法 169
第十章 针对儿童的科技博物馆学 174
第一节 设计者的参照框架 174
科学教育的参照 175
将学习者的概念向展览转移 176
认知心理学 178
了解观众理解展览的方法 179
第二节 儿童观众的特点 180
了解作为展览的主要目标对象的儿童观众的特点 181
创造条件让孩子们置身于一个积极的探索情境 181
了解孩子们选择信息的想法和适合展示的概念的程度 185
在开发那些其解说词和操作使用比较隐蔽的动手型展品的时候,要设法适应孩子们的习惯做法 187
第三节 促进观众之间的共同学习 189
审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 189
鼓励孩子与成人之间的互动 191
支持孩子们之间的互动 191
复合运用各种方法 193
第四节 开发具有教育目的的展览 194
教师的教育需求 194
激发好奇心,这是任何科学过程中的第一步 195
开发科学过程 196
激发记忆情景 200
为教育影响创造条件 201
第五节 利用观众的知识去设计展览 204
依赖形成性评估去开发展品 204
设计能让孩子们去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质疑的展品 205
制作定型展品去找出影响理解的障碍 206
提供适合于教育体系的工具 207
结论 209
第十一章 与博物馆的观众达成一致 215
第一节 参观 216
观众的动机和期待 216
停留时间 219
参观路线 220
综述 222
第二节 观众是怎样学习的 223
对模式的详细说明 223
与大众传媒的比较 224
随意参观的观众的学习 226
可以达到什么目的 227
第十二章 书面的科学传播——从杂志到在博物馆陈列的教科书 236
第一节 书面的科技传播——对问题领域的总览 236
科学传播之三极 237
主要文本和其他论述 238
普及型的科技论著 239
如何去进行重新制定 242
重新制定和含义的转变 243
第二节 在博物馆里陈列的文字说明——前景 244
文字和博物馆图形学传播 244
博物馆陈列说明的可读性 246
一个博物馆中陈列的说明文也是一个作者的作品 248
关于陈列说明文的研究处于一种什么现状? 250
我们还要继续阅读和书写吗? 252
第三部分 新的质疑 255
第十三章 21世纪的科学素质与公民身份 258
第一节 科学素质 259
理解基本科学用语和概念 260
对科学过程的理解 263
科学素质的指标 265
科学素质的分布 266
第二节 公众参与科学政策的制定 272
政治专门化 272
制定公共政策和解决冲突的层状结构 275
科技政策上的关注大众 277
科学技术关注大众的人口分布情况 278
关注大众的作用和重要性 280
科学素质与民主 281
关注大众的作用 285
未来的使命 287
第十四章 博物馆文化行动的新形式 290
第一节 科学、技术和工业文化政策 291
政策起源 291
洛林 292
替代性CCSTI的出现 294
第二节 洛林地区集体行动的逻辑 295
外生逻辑的支配作用 296
内生逻辑和文化行动的更新 298
记忆的重要性 300
第三节 行动者逻辑和符号的含义 303
博物馆学和行动者的价值体系 303
展示的动力 305
替代性博物馆的民主抉择 308
第十五章 沉寂的科学博物馆学 312
第一节 创建中的神话 313
博物馆的三个时代 314
前进的逻辑 317
沟通:行动中的思想意识 318
沟通直至无法沟通为止 320
针对目标非此非彼 322
博物馆领域的虚构关系 323
第二节 博物馆领域的结构问题 324
博物馆——公众性和表意性 324
博物馆与科学关系的重组 326
构建科学知识的公众传播领域 329
维莱特科学工业城(La Villette)及技术科学 332
博物馆问题的社会相关性 333
正在涌现的博物馆实践活动 334
第十六章 评博物馆与其参观者之间的关系 345
第一节 科技展览现象 346
教育技术的发展 346
展览的发展 349
第二节 科学博物馆和文化企业 352
两种模式的相似性:市场交换和知识传递 352
关于商业交换及传递的问题 354
作为公众成员的意识 357
第十七章 立足博物馆弘扬科学 362
走向科学文化新概念 362
纯粹教育传播展览的传播方式 364
第一节 重新审视展览传播情境 365
教育传播情境的特征 366
科学展览的传播功能 368
第二节 作为中介情景的展览 372
以参观者为核心的展览设计 374
博物馆和展览:文化传播和机构传播 378
第三节 论题:从传播情境到公众空间 386
社会空间中的博物馆:从有限的转化机制到扩展化的转换机制 386
社会空间已经开启,它的性质是什么 390
科技馆最新探索 398
后记 403
科学中心即将上市华尔街吗? 403
站在这个起点上,我们不得不从零开始 407
参考文献 409
作者介绍 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