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言 1
一 心理史学:一种新的研究取向 2
二 我国历史学、教育史学相关研究综述 8
(一)心理史学取向的历史学的已有研究 8
(二)心理史学取向的教育史学的已有研究 11
三 问题的提出 13
(一)弥补和解决以往研究存在的不足 13
(二)拓宽中国教育史学研究的视野和思路 18
(三)个人兴趣和对现实教育、教育者的观照 18
四 研究原则和研究范式 20
(一)研究原则 20
(二)研究范式 22
第二章 蔡元培的社会心理与行为特点研究 33
一 蔡元培的自我概念与行为方式 34
(一)蔡元培的认知自我、他观自我和理想自我 37
(二)蔡元培的成长历程与自我概念的形成 41
(三)蔡元培“难进易退”的行为方式特点 51
二 蔡元培的社会认知、社会态度与行为方向 56
(一)抛弃京职:传统仕途上的转向 60
(二)社会认知、态度的转变与行为方向上的探索 68
(三)教育救国思想和行为方向上的确立 82
(四)“学问”中心:对他人的认知和态度特点 94
三 蔡元培的行为动机与教育实践——以北京大学的改革为例 97
(一)注重“学术”的自我特点和“鼓励造就大学问家的志愿” 101
(二)对传统教育弊端的痛恶和对树立新学风的渴望 104
(三)对大学教育重要性的认知和对民主化、制度化大学组织建设的追求 106
第三章 黄炎培的社会心理与行为特点研究 115
一 黄炎培的自我概念与行为方式 120
(一)黄炎培的认知自我、他观自我和理想自我 120
(二)黄炎培的成长历程与自我概念的形成 122
(三)黄炎培“外圆内方”的行为方式特点 132
二 黄炎培的社会认知、社会态度与行为方向 133
(一)南洋公学: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个转折点 134
(二)社会认知、社会态度的转变和行为方向的探索 138
(三)职教救国思想与行为方向上的确立 159
(四)“朴诚”与“节取”:对他人的认知和态度特点 173
三 黄炎培的行为动机与教育实践 175
(一)自存、自强、自立观念的推动力 176
(二)“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目标牵引力 183
第四章 陶行知的社会心理与行为特点研究 187
一 陶行知的自我概念与行为方式 190
(一)陶行知的认知自我、他观自我和理想自我 190
(二)陶行知的成长历程与自我概念的形成 193
(三)陶行知“求真力行”的行为方式特点 219
二 陶行知的社会认知、社会态度与行为方向 222
(一)社会认知、社会态度的转变和行为方向的探索 222
(二)教育救国思想和行为方向上的确立 233
(三)“真与行”:对他人的认知和态度特点 239
三 陶行知的行为动机与教育实践 243
(一)保持自我概念一致性的推动力 244
(二)提高国民素质,建立民主共和国家的目标牵引力 250
第五章 结语 268
一 结论 269
(一)研究范式的确立 269
(二)三位教育家的同与异 269
二 讨论 272
(一)不容忘却的历史 273
(二)中国近现代教育家(知识分子)的独特性 281
(三)三位教育家的社会心理与行为方向对今日教育者的启示 284
主要参考文献 288
致谢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