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无”之超越——论王弼哲学对意境的影响 1
导言 1
第一节 超越与自然 7
一 以无为本 8
二 崇本举末 15
三 因物自然 18
四 言意之辨 27
第二节 王弼哲学对意境的影响 32
一 “无”与人的觉醒 32
二 “以无为本”、“崇本举末”与意境 37
三 “意在象先”对意境的影响 47
四 “体无”与审美之“体” 50
第二章 “心”之自由——试论嵇康之“心”、阮籍之“神”对意境的影响 53
导言 53
第一节 嵇康之“心”与阮籍之“神” 57
一 嵇康之“心” 57
二 阮籍之“神” 74
第二节 嵇、阮之自由的思想渊源及其对意境的影响 79
第三章 “有”之发现——论郭象哲学对意境的影响 91
导言 91
第一节 自然与自由 94
一 双重否定 95
二 性之必然 99
三 名教即自然 110
四 与时俱化 115
第二节 郭象哲学对意境的影响 120
一 个体之我的发现与美的觉醒 120
二 隐显矛盾的理论解决对士人审美心理的影响 127
三 物的发现 135
四 “境”的提出 148
附 自然与自由 148
一 魏晋士人的生死观 149
二 《形影神》与陶渊明的自然观 153
三 饮酒与陶渊明的自然观 162
第四章 “空”之意味——论僧肇哲学对意境的影响 169
导言 169
第一节 即万物之自虚 174
一 物不迁 174
二 不真空 180
三 般若无知 188
四 涅槃无名 195
五 僧肇佛学对于魏晋生死观的影响 198
第二节 僧肇哲学对意境的影响 203
一 动静观对意境的影响 203
二 触事而真对意境的影响 207
三 般若无知对意境的影响 214
四 生死问题的理论解决对于美学的影响 220
第五章 “性”与“心”——论慧能禅学对意境的影响 225
导言 225
第一节 自然与自由 227
一 自性 228
二 悟 231
三 般若之“空” 235
四 修行论 237
五 心 244
第二节 慧能禅学对意境的影响 249
一 对士人审美心理的影响 249
二 “心”、“境”的突出与意境的形成 266
结语 290
参考文献 294
后记 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