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贺信、致辞与报告 1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贺信 3
一、大会致辞与讲话 5
在开幕式上的欢迎辞&赵晓和 7
在开幕式上的致辞&薛泽洲 10
在开幕式上的致辞&刘英陶 12
在开幕式上的致辞&储常连 14
在开幕式上的讲话&瑞克·寇尼施 16
在闭幕式上的闭幕辞&汪青松 19
二、大会报告选编 23
科学人文融合与教师能力的提升&汪青松 25
我国现代教师教育制度的构建(摘要)&朱旭东 28
我国教师教育创新问题(摘要)&柳海民 31
共同开创教师作为领导者的国际角色——教师与青年儿童的“蛙越式”教学合作(摘要)&亚瑟·哈金斯 34
跨越原则:一项引领全球教师教育的策略(摘要)&约翰·莫拉威克 35
开放式学习模式(摘要)&克里斯托巴·寇伯 36
康宁的教师专业发展(摘要)&井敏珠 37
贴近基础教育 服务新农村建设——地方师范院校扶贫顶岗支教的理论和实践探讨(摘要)&李思殿 40
实施“双进工程” 打造“教育超市”(摘要)&江兴代 42
三、小组讨论与交流 45
第一组讨论情况汇报&王尧 47
第二组讨论情况汇报&李思殿 49
第三组讨论情况汇报&李奎良 50
第四组讨论情况汇报&宋冬生 52
第二部分 论文: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研究 53
科学人文融合与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汪青松 55
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动力学初探&张群 62
论语文教师的科学人文精神&汤振纲 67
科学与人文教育融合的范例——高中化学新教材中人文精神渗透的诠释&陆真 74
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相结合的“公共平台”建设与教师专业成长&张国定 81
师范生应当成为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融合的“示范生”&邵军 87
科学必须与人文交融——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的反思&朱式庆 96
培养德育工作者——通过教师培训计划提高文化意识、品格教育和教育能力&Shauna E.Tonkin 102
第三部分 论文:教师教育理论研究 121
论教师专业自觉&曹长德 123
现代启发式教学与教学创新&高向东 133
全人教育理念下的师范生培养问题浅议&李传印 周毅 140
论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化培养模式&任其平 147
论新课程视野下教师知识结构的建构及培养&王先民 丁淑贞 157
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教育的挑战&杨光辉 168
新课标下中小学教师素质目标与高师人才培养规格探讨&项桂娥 177
乘基础课改东风 培养复合型师资——物理教法课程的实践与反思&吴隆才 186
论启发式教学的有效实施&朱昌流 陆健 198
基础教育新课程背景下的高师教育类课程改革&宋志英 204
借鉴企业人力资源培训方式 搞好“新课程”教师培训&王爱菊 210
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研究现状及走向&陈修梅 218
创造全球性教师主导角色:青少年跨越协作&Arthur M.Harkins 226
开放式学习模式&Cristobal Cobo 237
跨越原则:一项引领全球教师教育的策略&John W.Moravec 251
第四部分 论文:教育能力培养研究 261
贴近基础教育 服务新农村建设——地方师范院校扶贫顶岗支教的理论和实践探讨&李思殿 263
复合型教师能力的开放式培养&黄警钟 268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形成及发展的影响因素探析&姚本先 余承海 275
高校德育与专业教育融通的新途径&孙晓峰 方晓珍 281
论高师生德育能力的培养&戴卫义 289
谈高师《职业技能课》对复合型教师培养的构建&杨霞 296
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融合背景下的高校教师能力培养&杨灿荣 302
高校英语专业文学课程跨学科设置模式初探&张文 309
环境质量评价学课堂的人文教育&陈书琴 周葆华 何承东、孙慧群 徐志兵 315
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何李来 322
培养复合性理科师资的研究与实践探微——以综合理科教育专业为例&杨小红 332
培养高师学生实践能力的探索——以渤海大学为例&刘芳 339
论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结构及其优化&余承海 姚本先 346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高专教师培训研究&束仁龙 353
基础教育师资培养中STS教育思考与实践&陈亦人 361
农村中学呼唤复合型教师&梁松林 369
实践型学习及其在参与练习课堂中与交流因素的关系&Nida Baylndlr,Ali ?zel 376
帮助所有学习者取得成功&Carol M.Knicker 385
土耳其(初等教育)教学大纲修订的理由以及所期待的成果&Nido Bayindir,ect. 394
附录 403
1.研讨会综述&曹长德 陈修梅 405
2.研讨会分组讨论纪要 412
3.研讨会会议纪要 421
4.《光明日报》关于研讨会的报道 425
后记 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