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一 “人文主义”释义 2
二 “宗教”解说 5
三 人文主义与宗教之间的儒家传统 9
四 方法与意义 12
第一章 孟子“万物皆备于我”章释义 16
一 引言 16
二 “我”、“物”与“备”解 17
三 “反身而诚”与“强恕而行”释 21
四 结语 28
第二章 “万物一体”的宗教性人文主义——以《西铭》为中心的考察 30
一 引言 30
二 民胞物与:自我、他人与自然 31
三 乾父坤母:自我与天地 38
四 宗教性人文主义:儒家人文主义的特质 43
五 结语 50
第三章 身心修炼——朱子经典诠释的宗教学意涵 51
一 引言 51
二 经典诠释的重要性 56
三 作为身心修炼的经典诠释 65
四 朱子经典诠释中关于身心修炼的话语 80
五 朱子读书法与基督教圣言诵读的比较 91
六 结语 103
第四章 王畿的良知信仰论与晚明儒学的宗教化——一个比较宗教学的视野 106
一 作为信仰对象的良知 107
二 王畿良知信仰论的特质 110
三 晚明儒学的宗教化:方向、形态与形式 116
第五章 儒家的生死关切——以阳明学者为例 123
一 死亡:阳明学者的焦点意识之一 124
二 为何关注死亡与如何解脱生死:阳明学者的回应 131
三 儒释生死解脱之道差异的根源 137
第六章 多元宗教参与中的儒家认同——以王龙溪的三教观与自我认同为例 141
一 引言 141
二 王龙溪的三教观 143
三 王龙溪的自我认同 153
四 结语 163
第七章 儒家“理一分殊”的多元主义宗教观——以阳明学者的三教观为例 169
一 引言 169
二 王阳明的三教观 173
三 王龙溪的三教观 176
四 焦弱侯的三教观 180
五 “理一分殊”的多元主义宗教观 184
第八章 德福一致——康德与牟宗三的圆善论 193
一 康德之圆善论的撮要 194
二 牟宗三圆善论的展示 197
三 康、牟圆善论的比较 202
四 康、牟圆善论的检讨 206
五 笔者对圆善论的回应 211
第九章 儒学与基督教的人生极致之辨——以齐克果人生境界说为中心的考察 216
一 齐克果的三层境界论 217
二 儒学境界观的基本模式 220
三 相通的说明 222
四 差异的分析 224
第十章 儒家传统的身心修炼及其治疗意义——以古希腊罗马哲学传统为参照 230
一 引言 230
二 理解古希腊罗马哲学的另一种角度 233
三 儒家修身传统的身体向度 241
四 以日常生活为身心修炼 248
五 儒家身心修炼的治疗意义 256
第十一章 宗教对话——儒学第三期开展的核心课题 264
一 儒学第三期开展的再诠释 264
二 儒学是否是一种宗教传统 269
三 儒家传统的对话性 275
四 儒学传统对于宗教对话的应有贡献 279
第十二章 化解全球化过程中宗教冲突的儒学资源 286
一 问题:全球化与宗教冲突 287
二 理解:儒家传统的宗教性 290
三 资源:儒家多元主义的宗教观与实践 293
第十三章 儒学宗教性的世界意义——从西方儒学研究的新趋向前瞻21世纪的儒学 301
一 北美儒学宗教性研究的趋向 301
二 现当代新儒学的影响和意义 304
三 宗教性儒学全球发展的前景 308
附录 略说“儒学与宗教”研究的目标与视野 312
后记 318
征引与参考文献 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