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意义 3
理论意义 3
实践意义 4
1.3研究问题 4
1.4研究构思 5
1.5研究方法 7
研究范式 7
分析单元 9
具体方法 10
第二章 理论和文献回顾 12
2.1虚拟团队的发展和界定 12
虚拟团队的起源 12
虚拟团队的界定 13
2.2虚拟团队效能研究进展 19
虚拟团队研究基本情况 19
团队效能研究回顾 19
虚拟团队效能研究 22
2.3虚拟团队学习相关理论和研究进展 26
和虚拟学习有关的学习理论 26
虚拟学习的效能研究 31
团队学习回顾 35
虚拟团队学习特征和模式 39
学习型组织的特征和研究进展 40
2.4理论回顾小结 44
第三章 虚拟团队在我国的理论和实践现状 47
3.1虚拟团队在我国的理论研究进展 47
问题的提出 47
研究方法 48
研究结果 52
分析与讨论 55
3.2虚拟团队在我国的应用实践 58
研究问题 58
研究方法 58
研究结果 59
分析与讨论 67
3.3小结 72
第四章 虚拟团队学习模式和过程研究 74
4.1问题的提出 74
4.2理论框架 74
虚拟团队学习模式 74
虚拟团队学习过程 77
4.3研究方法 79
案例研究方法 79
研究对象 80
学习任务 81
4.4研究结果 83
虚拟团队构成情况、学习任务和沟通情况 83
各虚拟团队学习模式和过程的内案例 84
4.5案例间分析 94
虚拟团队学习动态模型 94
虚拟团队学习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97
虚拟团队学习模式和传统团队学习模式比较 99
4.6小结 100
第五章 虚拟团队学习效能研究 101
5.1问题的提出 101
5.2研究1:虚拟条件下学习效能模型 101
研究背景 102
理论基础和研究假设 103
研究方法 109
研究结果 111
分析与讨论 124
小结和进一步研究 127
5.3研究2:虚拟团队学习效能的I-P-O模型 129
理论框架和研究问题 129
研究方法 134
研究所用问卷的效度和信度 138
研究结果 147
分析与讨论 150
小结 154
5.4研究3:社会认知因素对虚拟团队学习效能的影响 154
理论框架和研究问题 154
研究方法 158
研究所用问卷的效度和信度 160
研究结果 164
分析与讨论 169
研究小结 170
5.5本章小结 171
第六章 虚拟团队学习的组织效应 174
6.1问题的提出 174
6.2理论框架和研究假设 174
6.3研究方法和工具 178
研究对象 178
研究工具 179
6.4研究结果与分析 181
研究采用问卷的效度和信度 181
虚拟团队学习取向、学习行为和团队绩效间的关系 182
虚拟团队学习和组织绩效之间的关系 183
学习型组织特征对虚拟团队学习效应的影响 185
6.5讨论与小结 193
第七章 总论 196
7.1本书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结论 196
虚拟团队在我国的现状 196
虚拟团队学习的动态模式和过程 198
影响虚拟团队学习效能的因素 199
虚拟团队学习对组织的意义 201
7.2本书取得的进展 202
基础概念和理论进展 202
研究内容和方法上的进展 204
研究测量工具的进展 205
7.3本书的创新 205
7.4总结和展望 207
参考文献 209
附录 226
后记 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