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普洱茶文化概述 1
第一节 普洱茶乡的历史地理生态环境 1
第二节 普洱茶文化的内涵 10
第三节 普洱茶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12
第二章 普洱茶乡古茶树 15
第一节 野生型古茶树 15
第二节 过渡型古茶树 21
第三节 栽培型大茶树 24
第三章 思普区茶人 32
第一节 古代茶人 32
第二节 近现代茶人 33
第三节 当代茶人 40
第四章 普洱茶种植 57
第一节 西双版纳茶区 59
第二节 思茅地区茶区 65
第三节 外地州茶区 72
第五章 普洱茶品种特色 75
第一节 传统普洱茶 77
第二节 红茶系列 84
第三节 绿茶系列 86
第六章 普洱茶贡品 99
第一节 贡茶品种 99
第二节 贡茶受宠缘由 100
第三节 贡茶采办 103
第四节 贡茶国礼 106
第五节 贡茶影响 107
第七章 普洱茶加工 108
第一节 散茶加工 108
第二节 传统紧压茶加工 110
第三节 昔日揉茶师 116
第四节 普洱茶包装 119
第八章 普洱茶经贸 122
第一节 清代时期的茶叶经贸 122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茶叶经贸 125
第三节 1949年以后的茶叶经贸 128
第九章 普洱茶庄、茶厂家 133
第一节 明清、民国时期普洱府城茶庄商号 133
第二节 清代、民国时期思茅茶庄商号 134
第三节 清代、民国时期景谷茶庄商号 137
第四节 清代、民国时期勐腊、倚邦、易武茶庄商号 138
第五节 清代、民国时期佛海、南峤茶庄商号 145
第六节 民国时期景东、墨江、江城茶庄商号 148
第七节 1949年后普洱茶区茶厂企业 151
第八节 省内外、海外普洱茶生产厂家 165
第十章 普洱茶马商道 171
第一节 昆洛前路茶马商道 171
第二节 滇西后路茶马商道 173
第三节 思茅易武茶马商道 175
第四节 思茅澜沧茶马商道 176
第五节 思茅江城茶马商道 176
第六节 思茅普洱通国外茶马商道 177
第七节 佛海通国外茶马商道 178
第八节 马帮、马站、马店 180
第十一章 普洱茶品饮 183
第一节 少数民族茶饮 183
第二节 汉族茶饮 193
第三节 普洱茶艺 194
第四节 茶具、茶馆、用茶方式 196
第十二章 普洱茶与宗教 200
第一节 普洱茶与原始宗教 200
第二节 普洱茶与佛教 203
第三节 普洱茶与道教 205
第四节 普洱茶与伊斯兰教 206
第十三章 普洱茶与民俗 208
第一节 普洱茶与汉族民俗 208
第二节 普洱茶与哈尼族民俗 210
第三节 普洱茶与彝族民俗 212
第四节 普洱茶与拉祜族民俗 212
第五节 普洱茶与傣族民俗 213
第六节 普洱茶与佤族民俗 214
第七节 普洱茶与布朗族民俗 215
第十四章 普洱茶与医药保健 216
第一节 史料记载中的普洱茶药效保健作用 216
第二节 民间流传的普洱茶药效药方保健作用 217
第三节 普洱茶的营养成分和药效成分 219
第四节 科学研究实用的普洱茶药效保健功能 223
第十五章 普洱茶在港澳台地区及海外 227
第一节 普洱茶在台湾地区 227
第二节 普洱茶在港澳地区 232
第三节 普洱茶在国外 235
第十六章 普洱茶史志文物资料录 240
第一节 唐宋时期史料 240
第二节 明清时期史志文物资料 241
第三节 民国时期史志文物资料 251
第十七章 普洱茶研究 255
第一节 地方性和个人研究 255
第二节 国际性学术交流研究 258
第三节 研究论著新成果 263
第十八章 普洱茶诗词 271
第一节 清代、民国时期普洱茶古诗 271
第二节 当代普洱茶诗词 277
第十九章 普洱茶楹联 287
第一节 清代、民国时期普洱茶楹联 287
第二节 当代普洱茶楹联 289
第二十章 普洱茶文艺 296
第一节 普洱茶民间文学 296
第二节 普洱茶小说、散文 299
第三节 普洱茶曲艺、歌舞 300
第四节 普洱茶邮票艺术 302
第二十一章 普洱茶叶节 304
第一节 首届中国普洱茶叶节 304
第二节 第二届中国普洱茶叶节 305
第三节 第三届中国普洱茶叶节 306
第四节 第四届中国普洱茶叶节 307
第五节 第五届中国普洱茶叶节 308
第六节 第六届中国普洱茶叶节 309
第二十二章 两岸普洱茶文化交流纪实 311
第一节 新闻媒体关注“两岸普洱茶文化交流” 311
第二节 台湾良好的普洱茶文化氛围 313
第三节 台湾的茶业博物馆、农会、茶园 314
第四节 新竹县峨眉“东方美人”乡行 316
第五节 在香港与“普洱茶王”会见座谈 317
第六节 交流考察后的思考 318
参考文献 320
后记 323
学术年表 324
国内外学术文化交流活动实录 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