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国新诗的现代性之路 1
声音 3
翻译 7
新旧诗之争 8
第二章 跨文化旅行中的原作与译作:胡适的译诗与新诗的发生 10
从“骚体”到“新诗体” 11
译诗与写作的三个阶段 21
作为原作的译作 30
第三章 高音与低音:郭沫若新诗中的两个面相 34
高音的诗 34
低音的诗 47
“乱写”的诗与“天成”的诗 58
诗与意识形态 61
第四章 译名与诠释:闻一多格律诗的理论与写作 63
“form”一词的翻译与格律诗理论 64
格律诗理论的由来 67
写作和翻译 71
格律诗与自由诗问题 77
第五章 徘徊于“抒情绪”与“叙事实”之间:徐志摩的新诗写作 79
“抒情绪”的诗 80
“叙事实”的诗 88
翻译实践与哈代的影响 93
新的可能性的终止 95
第六章 从“唱”到“说”:戴望舒的1927年及其诗学意义 97
从《雨巷》到《我底记忆》 97
从“唱”的语调到“说”的语调 108
译诗与写作的转变 116
“前线诗人”的先锋意义 123
第七章 从自由诗到格律诗再到填词:梁宗岱的诗学、翻译与写作 129
新诗创造的纷歧路口:白话与格律 131
翻译的格律化 142
写作的格律化之途 147
第八章 格律体的主张与实践:卞之琳的诗论、写作与翻译 156
翻译与中国现代诗的关系 156
半格律体与新格律体 159
写作的技艺 162
翻译 171
第九章 格律与语调问题:叶公超的现代格律诗理论与新旧诗之争 176
新旧诗问题的提出 177
两种不同的节奏 179
新诗的格律 185
新旧之争的解决与徐志摩评论 189
表现思想的艺术 192
第十章 形式和内容之辨:新旧诗之争中的废名诗学 195
就“内容”谈新诗的依据及其与旧诗的区分 196
从“形式”上看作为“自由诗”的新诗 201
作为旧诗的“文艺复兴”的新诗 205
不一样的新诗史地图 210
作为现代文艺的新诗 213
第十一章 独特的抒情声音:彭燕郊的后浪漫主义写作 217
幻视的能力:彭燕郊的早期诗作 217
诗与音乐:彭燕郊晚期诗作解读 229
彭燕郊的散文诗写作和现代诗的一种可能 245
第十二章 中西传统与新诗的现代性 260
参考文献 271
后记 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