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民族国家的文学与文化》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徐新建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010156750
  • 页数:321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民族关联与社会透视的角度关注中国文学和文化的多民族性,并由此研究与多元一体相关的文学史观。内容包括“国家、边界和族群”、“文本、表述和民族志”和“文明、区域和对话”三编、十五章,计28万字。 导论以“表述与被表述”为题,提纲挈领地阐释了多民族文学的视野与目标。第一编“国家、边界和族群”。 通过对“长江故事”的个案分析,围绕“蚩尤”和“黄帝”的历史叙事,比较当代文学中的“龙传人”与“狼图腾”两组文化符号与象征,论述了国家地理与族群写作的相互关联及当代中国的身份认同问题。第二编“文本、表述和民族志”。 通过对贵州黔西北“梭嘎苗族生态博物馆”的考察分析及多民族饮食文化的案例分析,论述了国家与底层双向叙事的互动关系等。第三编“地域、世界与跨文化对话”。关注文明对话中的“原住民转向”;讨论了美国“新国族主义”的动向;以哈佛大学的族群研究为例,分析了族群问题与校园政治的联系等。最后的结语以“走向‘多民族文学史观’”为题,从文学史观的角度论述了多民族文学与文化在当代中国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导 论 表述与被表述:多民族文学的视野与目标 1

一、“多民族文学”作为一种命名和领域 1

二、“多民族文学”作为一种实践和历史 4

三、多民族文学的视野和目标 5

第一编 国家、边界和族群 13

第一章 “长江故事”:国家地理与族群叙事 13

一、“中国印” 13

二、溯江源 14

三、“中华景象” 16

四、“黄河摇篮”与“长江母亲” 17

五、“母亲河” 19

六、再说长江 21

七、国家地理与族群叙事 24

第二章 蚩尤和黄帝:族源故事再检讨 25

一、“黄帝崇拜”与“蚩尤复活” 25

二、“敌人”蚩尤与司马迁笔法 28

三、王朝“世家”与“乱神”谱系 36

四、“夷夏分辨”与“天下一统” 43

五、“华夏”自说与“蛮夷”回应 47

六、黄帝、蚩尤再思考 52

第三章 “龙传人”与“狼图腾”:当代中国的身份认同 56

一、引言:民族身份的表述问题 56

二、“龙的传人”:一个象征的血缘共同体 56

三、“狼的图腾”:对夷夏身份的挑战和扩展 59

四、“表述民族主义”:身份类型的现实分析 65

第四章 民族身份再激发:丹巴藏寨及其旅游影响 69

一、引言 69

二、影响身份的社会场景 69

三、身份变迁的村寨体现 73

四、结语 83

第五章 西南视野:地方与世界 85

一、激活历史 85

二、反观西南 85

三、参与西南 87

四、研究西南 92

五、对话西南 93

第六章 牧耕交映:从文明的视野看夷夏 95

一、引言:从汉语的“荒”字谈起 95

二、农耕文明的“拓荒”话语 95

三、草地牧区的文明意义 100

四、牧耕交映:从文明的视野看夷夏 106

五、余论 110

第二编 文本、表述和民族志 115

第七章 “梭嘎”记事:中国首座“生态博物馆”的考察分析 115

一、暑期里的田野行程 115

二、实践着的现代理念 134

三、陇嘎歌声与“央视连线” 139

第八章 “礼失求野”与“华夷关联”:生态、食俗与文化 140

一、中国食俗:“兴观群怨”与“礼失求野” 140

二、西南山地少数民族的文化生态与共食会饮 150

三、结语 163

第九章 “墨尔多”之歌:多样化的文本和实践——多民族文学史观的个案阐述 166

一、问题背景 166

二、山、神、人:三种事象 167

三、藏族群众、汉人、菩萨:三种观点 169

四、言、心、身:三种业行 175

第十章 从文学到人类学:“民族志”对多民族文学的影响 180

一、问题的缘起 180

二、“民族志”实践的个人经验 185

三、“民族志”的写作环节 189

四、科学与人文之间?——“民族志”写作的定位 190

五、“民族志”写作:个人与风格 193

六、文体和期刊:影响“风格”的两只暗手 197

七、文本转换与未来趋势 198

第十一章 族群表述:生态文明的人类学意义 201

一、引言:甲居故事——敬神路上的环保者 201

二、生态恶化与文明问题 202

三、多元文化:中国西部的生态遗产 204

四、中国崛起与东亚转型 205

五、结语:甲居的意义 208

第三编 地域、世界和跨文化对话 211

第十二章 文明对话中的“原住民转向” 211

一、当今世界的不同力量和价值资源 211

二、“原住民”含义及其内外表述 212

三、“原住民运动”的兴起和演变 214

四、“原住民知识”的多重意义 216

五、结语 218

第十三章 “盖娅”神话与地球家园:“原住民知识”对地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220

一、生物多样性与地球家园 220

二、人类行为对生态圈的影响 221

三、盖娅神话与原住民知识的价值和意义 223

第十四章 “我们”反对“我们”?评说亨廷顿的“新国族主义” 226

一、“我们”就是“我们” 226

二、“我们”需要“他们” 228

三、“我们”反对“我们”? 229

四、不同“我们”间的折射 233

第十五章 族群问题与校园政治:“族群研究”在哈佛 236

一、引子:哈佛“展演” 236

二、族群研究:在哈佛及美国兴起的原因 237

三、“校园辩论”:多元文化时代的教育改革 242

四、哈佛演变:从核心课程到族群研究 246

五、余论 253

第十六章 英国不是“不列颠”:多民族国家的身份认同比较 255

一、国名的翻译 255

二、国旗的象征 257

三、国歌的对比 261

四、“国族”的认同 265

五、“中”、“英”的对比 268

第十七章 跨文化对话:“美洲印第安人博物馆”与族群自表述 272

一、背景介绍 273

二、NMAI简述 277

三、与其他博物馆的比较 286

四、相关分析 293

结语“多民族文学史观” 304

一、引言 304

二、“国别文学史”的由来和影响 304

三、“文学国家化”的回望与反思 306

四、“少数民族文学”提法的拓展和突破 309

五、“多民族文学史观”的含义和诉求 311

参考文献 315

后记 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