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公交服务规划介绍 1
1.1 撰书动机 2
1.2 实际规划步骤分解 4
1.3 服务、评价标准及相关问题 9
1.4 公交服务的可行性分析 13
1.5 其他章节概述 14
参考文献 16
第2章 数据需求和采集 19
2.1 引言 20
2.2 数据采集技术 21
2.3 数据需求 23
2.4 基本统计工具 26
2.5 文献综述与延伸阅读 31
参考文献 35
第3章 发车频率与发车间隔的确定 39
3.1 引言 41
3.2 最大客流(站点调查)方法 42
3.3 断面客流(跟车调查)方法 44
3.4 选择站点调查或跟车调查的准则 48
3.5 结论(两个示例) 51
3.6 文献综述与延伸阅读 60
习题 62
参考文献 63
第4章 时刻表的编制 65
4.1 引言 67
4.2 目标、可选时刻表和比较指标 68
4.3 平滑过渡的均匀发车间隔 72
4.4 平均载客量均衡的发车间隔 75
4.5 自动化、测试和结论 79
4.6 文献综述与延伸阅读 87
习题 89
参考文献 90
第5章 先进的时刻表——优化与协同 93
5.1 引言 95
5.2 单个车辆的均衡最大载客量 95
5.3 兼顾均匀发车间隔和均衡平均载客量的时刻表 102
5.4 基于多目标规划方法的时刻表 109
5.5 最优化、运筹学和计算复杂性 113
5.6 固定车队规模的最小乘客拥挤度时刻表 115
5.7 最大协同算法和运筹学模型 121
5.8 文献综述与延伸阅读 131
习题 136
参考文献 137
第6章 车辆行车计划编制Ⅰ:固定行车计划 141
6.1 引言 142
6.2 确定单线路的车队规模 144
6.3 多线路车辆调度问题精确求解实例 146
6.4 求解固定行车计划的车辆调度的最大流法 148
6.5 插入空驶车次的逆差函数模型 151
6.6 有场站约束的车辆行车计划编制 161
6.7 文献综述与延伸阅读 165
习题 168
附录6.A最大流问题 170
参考文献 175
第7章 车辆行车计划编制Ⅱ:可变行车计划 177
7.1 引言 178
7.2 固定行车计划条件下车队规模下限的确定 179
7.3 可变车次发车时间 183
7.4 可变行车计划条件下车队规模下限的确定 189
7.5 缩减车队规模的过程 192
7.6 车辆行车计划编制实践 198
7.7 均衡载客量时刻表的检验和思考 199
习题 203
附录7.A行车计划编制软件实例 205
参考文献 207
第8章 行车计划中的车辆类型和大小 209
8.1 引言 210
8.2 概述及优化架构 211
8.3 基于逆差函数的车辆类型计划问题 213
8.4 基于逆差函数的车辆类型计划问题示例 216
8.5 多类型行车计划问题的最小费用流方法 223
8.6 车辆类型选择 227
8.7 最优公交车辆大小:文献综述 229
习题 234
参考文献 236
第9章 司售人员排班 239
9.1 引言 240
9.2 基于人员成本最小方法建立车次链 241
9.3 数学求解方法 248
9.4 案例分析:新泽西通勤铁路 252
9.5 人员轮班 256
9.6 文献综述与延伸阅读 261
习题 265
附录9.A最短路径问题 267
参考文献 270
第10章 乘客需求 273
10.1 引言 275
10.2 公交需求、影响因素和需求弹性 275
10.3 需求预测方法及过程示例 281
10.4 多项式logit模型(MNL) 286
10.5 文献综述与延伸阅读(O-D估计) 288
习题 291
参考文献 292
第11章 路径选择与客流分配 295
11.1 引言 297
11.2 基于等待时间策略的路径选择 297
11.3 线路乘客分配比例 300
11.4 有规律到达车辆的乘客比例 302
11.5 基于路径选择的客流分配 304
11.6 文献综述与延伸阅读 306
习题 312
参考文献 312
第12章 公交服务设计:要素、停车泊位及站点位置 315
12.1 引言 316
12.2 公交服务设计要素 317
12.3 基于车辆行车计划编制的停车泊位冲突解决方案 322
12.4 最佳站点设置——基于路网的理论探讨 327
12.5 不平坦地形下公交站点的选择 334
12.6 文献综述与延伸阅读 339
习题 342
参考文献 344
第13章 协调性与衔接性:指标和分析 347
13.1 引言 348
13.2 衔接性指标 350
13.3 线路间及多出行方式间路径薄弱点的检测 358
13.4 检测衔接网络中的瓶颈 359
13.5 公共交通供给均等化 366
13.6 文献综述与延伸阅读 369
习题 369
参考文献 370
第14章 协同性与衔接性:行为方面 373
14.1 引言 374
14.2 心理因素对乘客换乘意向的影响 376
14.3 车外时间变化对乘客换乘决策的影响 382
14.4 基于路径选择的出行时间与费用节省最小可觉差 389
14.5 有计划与无计划的换乘:决策者指南 393
14.6 文献综述与延伸阅读 398
习题 400
参考文献 401
第15章 线网(线路)设计 405
15.1 引言 406
15.2 目标函数 408
15.3 方法和案例 415
15.4 需求变动下的公交线网设计 421
15.5 实际规模公交线网的设计方法 435
15.6 公交线网中优先车道互连的思考 437
15.7 文献综述与延伸阅读 439
习题 445
参考文献 447
第16章 区间车设计 451
16.1 引言 453
16.2 主要方法 453
16.3 候选区间点的确定 454
16.4 删减发车车次的方法 456
16.5 最大化延伸区间车车次 462
16.6 文献综述与延伸阅读 467
习题 469
参考文献 471
第17章 机动班车和支线服务 473
17.1 引言 475
17.2 单条圈点班车线路所需的最小车队规模 476
17.3 路径选择策略 478
17.4 仿真模拟 480
17.5 案例分析 484
17.6 乘客调查问卷 488
17.7 最优路径设计:基本网络 490
17.8 最优路径设计:算法 494
17.9 实施策略 497
17.10 文献综述与延伸阅读 499
习题 504
参考文献 505
第18章 服务可靠性与控制 507
18.1 引言 509
18.2 可靠性指标和不可靠服务的来源 511
18.3 可靠性变量建模 516
18.4 站点乘客等待时间 520
18.5 先进的数据采集技术和控制 524
18.6 解决可靠性问题的技术 527
18.7 文献综述与延伸阅读 534
习题 542
参考文献 543
第19章 运营战略与战术 547
19.1 引言 549
19.2 多智能体公交系统(MATS) 549
19.3 路段上的车辆交会 552
19.4 协同换乘仿真模型 559
19.5 协同换乘目标下的控制发车与跨站策略 564
19.6 基于车间通信的公交换乘协同 573
19.7 文献综述与延伸阅读 585
习题 587
参考文献 588
第20章 公共交通系统运营前景展望 593
20.1 引言与换乘新概念 594
20.2 自动化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 597
20.3 双向单梁高架公交案例 599
20.4 文献综述与延伸阅读 602
20.5 结束语 608
参考文献 608
习题解答 611
专业术语中英文对照表 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