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18—19世纪中俄文学交流 1
第一节 以中国文学传俄为交流开端 3
第二节 俄国多种途径翻译和传播中国古典文学 6
第三节 清代抄本流传至俄国成珍本 11
第四节 瓦西里耶夫撰中国文学史 18
第五节 列夫·托尔斯泰对中国的理解和关切 21
第二章 20世纪上半期中俄文学交流(一) 27
第一节 俄苏文学翻译的高潮 29
第二节 普希金的中国之旅 30
第三节 果戈理的传播和鲁迅的开拓 38
第四节 屠格涅夫与郁达夫、瞿秋白、沈从文精神上的遇合 45
第五节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中国知音 52
第六节 中国人称作“托翁”的列夫·托尔斯泰 58
第七节 契诃夫和我们的世界更接近 67
第三章 20世纪上半期中俄文学交流(二) 83
第一节 世纪初苏俄汉学新貌和阿列克谢耶夫的中国文学研究 85
第二节 中国民间文学研究和李福清的专论 92
第三节 《诗经》的俄译与费德林的论著 98
第四节 古代散文俄译与《史记》新论 103
第五节 王希礼和曹靖华开启中国现代文学入俄序幕 107
第六节 高尔基为文学杂志向孙中山约稿 114
第七节 两国名家最早的文字之交 121
第四章 20世纪下半期中俄文学交流(一) 127
第一节 50年代开始两国文学交往的洪流 129
第二节 诗词的翻译和研究与谢列布里亚科夫的论述 141
第三节 唐诗翻译和研究与司空图、李白、杜甫、王维四专论 149
第四节 《聊斋》流传——阿列克谢耶夫与曹靖华的译和校 157
第五节 中国古典戏剧选译和索罗金的元曲专论 163
第六节 明清文学在苏联与章回小说三专论 167
第五章 20世纪下半期中俄文学交流(二) 177
第一节 译介与研究并重建起中国的“普希金学” 179
第二节 从果戈理《外套》中走出来的中国人物形象 183
第三节 巴金中国的屠格涅夫 185
第四节 茅盾、鲁迅论陀思妥耶夫斯基 187
第五节 效法列夫·托尔斯泰的中国名家 193
第六节 契诃夫戏剧在中国的传播 202
第六章 20世纪下半期中俄文学交流(三) 209
第一节 中国作家追随苏联革命文豪高尔基 211
第二节 苏联最后的名诗人 227
第三节 白银时代文学翻译补缺 233
第四节 俄苏文学译界旗帜曹靖华 237
第七章 20世纪下半期中俄文学交流(四) 245
第一节 俄苏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关注 247
第二节 苏联时代对鲁迅作品的翻译和研究 257
第三节 丁玲等人获俄奖与解放区文学受青睐 264
第四节 双向交流的体现者周立波 268
第五节 专事研究中国古今诗歌的切尔卡斯基 274
第六节 波兹涅耶娃与莫斯科大学中国文学史教材 280
第七节 俄罗斯科学院编《中国精神文化大典》 285
第八节 两国交往的文化使者——戈宝权和齐赫文斯基 290
附录:中俄文学交流大事记 297
参考文献 301
后记 305
编后记 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