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1
绪论 1
上篇 集体性鲁迅 19
第一章 两个“凡是”的双重标准:再解读茅盾对“神化鲁迅”的质疑——以茅盾的《答〈鲁迅研究年刊〉记者的访问》为中心 21
第二章 鲁迅诞辰100周年背后话语的认同与裂隙 45
第一节 以仪式的形式悬搁记忆 46
第二节 周扬的报告:由“代言”到错位 54
第三节 1981年的中国知识群体:战栗的启蒙者之梦 65
第三章 精神文化视角下的鲁迅:主体性回返的恒与变 81
第一节 重审《杂文报青海湖》风波:主体意识的纷纭投影 82
第二节 转型的“镜子”,:“实践性主体”的文化想象 94
第三节 转折的“探寻”:“精神性主体”的自我隐喻 121
下篇 个体性鲁迅 147
第四章 个体生命的复杂性探索 149
第一节 鲁迅诞辰110周年:梦幻期的终结与分化 149
第二节 现代知识者鲁迅与悖论的“自我”——以汪晖的“概念清理”为中心 162
第五章 个体生命的多样性读解 200
第一节 神圣与世俗:两种理想主义的对峙 200
第二节 退居书斋的学人思路:“学者”鲁迅被重构的逻辑与悖论 225
第三节 叙述学和细读的升温与冷却:形式本体鲁迅的探索 248
第六章 反思、理解与对话:“后启蒙”知识分子鲁迅重构的演变 268
第一节 从“被同化”到反思:“精神性主体”的深化 269
第二节 从想象到理解:“实践性主体”的低调转换 281
第三节 从反思到体悟:张梦阳对鲁迅“人学”思想的阐释言路 291
第四节 从独白到对话:“后启蒙”年轻知识分子对鲁迅原质的解读——以孙郁的鲁迅重构为个案 308
第七章 世纪之交越界的解构和重建学理新秩序 324
第一节 《收获》风波:新意识形态下的解构行动 324
第二节 鲁迅诞辰120周年:新意识形态下的低调整合 347
第三节 鲁迅研究的学理思路与鲁迅学的建构——以2004年“鲁迅研究二十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为中心 363
第四节 跨文化视阈下对“东亚鲁迅”的阐释——以2006年纪念鲁迅诞辰125周年暨逝世7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为中心 377
结语 407
参考文献 410
后记 415